<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打出“社交元宇宙”招牌,資本市場能否為soul買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新摘商業評論,作者|畢胥萍

    距離Soul在港股提交招股書,過去了4個多月。

    美股上市受挫后,Soul轉向港股,繼續打出“社交元宇宙”招牌。今年下半年,Soul連續推出元宇宙相關業務,其前景如何?

    實際上,在元宇宙出現的早期,Soul概念先行跡象明顯。Soul最新推出的“NAWA引擎”和QQ秀搭載的“虛幻引擎4”本質無二,同為3D渲染工具。

    成立于2016年的Soul,在2021年搭上元宇宙的風口。作為社交App的Soul偶遇元宇宙。缺乏技術和硬件條件等,Soul開啟元宇宙社交事業無異于“二次創業”。

    “騎驢找馬”背后反映出Soul的用戶增長焦慮。平臺社區內容單一,類似QQ秀的“捏臉”應用成為吸引用戶留下的新玩法。為擴大用戶規模,高漲的營銷費用導致巨額虧損,急需上市補血。

    如果上市,資本市場能否為元宇宙概念買單?巨虧之下,Soul還能狂奔多久?

    一、從美股轉道港股,Soul有多缺錢?

    從美股轉道港股,Soul又缺錢了?

    去年7月2日,剛上市2天的滴滴因網絡安全問題遭遇監管審查。監管風暴序幕拉開,中概股自此風聲鶴唳。

    雖然比滴滴幸運,但Soul并不是例外。6月底,Soul掛牌計劃宣布暫停。此前,Soul的美股上市儀式準備停當,出席人員已受到邀請。毫無疑問,事出突然。7月6日,Soul隨即發起D4輪融資,由騰訊、米哈游等注資約1.77億美元,完成又一輪“續命”。這也是Soul迄今獲得的最大一筆融資。至此,騰訊合計擁有Soul 49.9%的股權以及28.5%的投票表決權,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

    Soul融資情況 圖片來源:Soul招股書

    距離美股上市失敗、獲得騰訊融資的整整一年之后,Soul在今年6月轉向港股,以獲取融資支持——Soul又“缺錢”了。

    不少人會疑惑:Soul為何頻頻融資,并需要巨額資金注入?

    Soul的營收增速并不弱。實際上,從財務數據來看,Soul的營收在三年內翻了超10倍。這也是它被騰訊等看好的原因之一。2019至2021年,Soul營收分別為7070萬元、4.98億元、12.81億元。

    得益于營收增長、成本控制得當,Soul的毛利率水漲船高。2019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8.6%、79.9%及85.2%。毛利率是判斷一家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性指標。如果將Soul的毛利與陌陌和探探對比,更是高出一大截。后兩者這一數字均保持在50%左右,這與其在直播業務的重成本投入有關。

    在大部分社交平臺上,如微博、微信,或者主打顏值社交的陌陌、探探,直播必不可少。陌陌、探探從起初的“左滑右滑”擴展至直播領域,如今,直播業務已撐起了營收半邊天。

    Soul如此能賺錢,它不同于陌陌、探探等走顏值社交的路線。在Soul上,玩家頭像都是虛擬的,靠著語音、文字等Soul勾畫了一套所謂“靈魂社交”的圖景。打出“無壓力社交”旗號,收獲了部分容貌焦慮的用戶。

    Soul的主營收來自用戶之間的禮物打賞、廣告等。這部分收入增速也不小。然而,有收入,收入卻覆蓋不了成本支出,尤其是銷售和營銷費用,因此Soul陷入巨額虧損。

    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Soul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04億元、6.21億元和15.13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289.1%、124.8%以及118.1%。

    僅“銷售及營銷”這一項成本,幾年來一直超過當年營收。持續融資輸血,成為必然選項。

    來源:AppGrowing統計

    據有米云旗下AppGrowing對社交App廣告投放數最新統計:今年三季度的廣告投放數中,Soul每月都排在前10.在7月,一度位居前三,僅次于小紅書和愛聊App。社交App頭把交椅的陌陌、探探,也比不過Soul的投放多。

    “如果沒人陪你說話你就來Soul”,抖音、豆瓣、微博、QQ空間等年輕人扎堆的平臺,是Soul打廣告的主陣地。“不開心就去Soul”甚至已經成為抖音的評論梗,一些表達難過情緒的視頻評論區,常會有人刷這句。Soul也是各大熱門綜藝的常客,僅在2022年,Soul冠名了《追光吧哥哥》,是《明星大偵探7》超級合作伙伴,并贊助了《朋友請聽好》《我們的滾燙人生》等。

    這一系列動作,目的是拉新客、促月活,做大用戶數規模。用戶數擴大,互刷禮物的用戶數隨之提升,進而轉化為Soul的主營收。

    為此,Soul公司近三年(2019至2021年)凈虧損分別達3.534億元、5.791億元、13.244億元,累計虧損22.569億元。

    Soul現金流狀況 圖片來源:Soul招股書

    虧損高企之際,需要大筆融資讓企業活起來。截至2021年12月31日,Soul所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10億元。參照2021年Soul的虧損額及虧損速度,若新的融資動作不及時,Soul存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二、偶遇元宇宙,Soul找到“應許之地”?

    自Soul發起港股上市之后,最大的幾次對外動作集中在元宇宙領域。

    今年7月,一向低調的Soul創始人張璐在一次媒體采訪時,首次對外解釋將Slogan 換成“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的動機。她說:“因為我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和元宇宙的理念是一致的,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很難講清楚 Soul 到底是什么”。

    Soul出現于2016年,比元宇宙火起來早了6年。

    元宇宙被認為始自1992年科幻作品《雪崩》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以Facebook改名Meta為標志事件。在去年發起美股上市前,Soul貼上了元宇宙標簽。在張璐看來,“元宇宙是經濟體系,不是硬件,是創造了一種規則和體驗”。

    她不認為元宇宙是技術的衍生,而是接近一種思想。這種觀點和元宇宙主流看法大相徑庭,被不少業內詬病。一般來說,硬件和技術被認為是元宇宙真正的驅動力。

    如此看來,Soul遇上元宇宙,實際是一次偶然事件。一種思想的不謀而合。

    這種觀點資本市場或許并不會買單。Soul未僅停留在思想層面的一致,而是有所動作。盡管從概念到實質,已經過去了一整年。今年下半年,Soul在元宇宙有兩大動作:推出渲染引擎“NAWA引擎”,發布數字藏品“烏比莫斯”。

    缺乏技術、硬件基因,Soul進軍元宇宙,不亞于在“二次創業”。

    渲染引擎“NAWA引擎”(NAWA Engine),也是Soul對外展示在元宇宙技術方面的唯一作為。據張璐稱,“NAWA引擎是virtual identity 的升級,一開始我們是紙片 2D 頭像,裝扮是2.5D 的,現在我們在做3D形象,用戶可以在虛擬空間用Soul提供的道具打造自己的形象”。

    “NAWA引擎”在Soul里的應用,主要用于“捏臉”,展示玩家的個人虛擬形象。

    那么,應該如何理解和衡量“NAWA引擎”、元宇宙的關系?不少人對元宇宙有誤解,認為元宇宙虛擬形象不過是QQ秀。吐槽技術含量低。今年“超級QQ秀”更新后,內嵌3D引擎“虛幻引擎4”(Unreal Engine),讓QQ秀更加生動,成為一款3D化的社交游戲。

    實際上,“NAWA引擎”和“虛幻引擎4”在技術實現上差別不大。巧合的是,“虛幻引擎”背后的Epic Games,也是由騰訊注資。

    Soul玩家可以捏臉,QQ秀人物可以3D化——二者沒有本質區別。

    赴港股上市募資,Soul的目的之一與元宇宙相關:募資預期將用于改善及升級專有技術、改善數據分析能力,并開發社交元宇宙。資金投入決定了Soul轉型元宇宙的決心及動力有多大。

    在技術及開發的開支方面,Soul在2019年尚未過億(約9700萬左右)。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1.87億,2021年達到4.15億。雖然增速不小,整體來說,Soul的投入仍然過低,在元宇宙方面概念先行痕跡明顯。

    下半年,Soul另一大動作是發售了數字藏品。9月9日,Soul首次推出“莫比烏斯”系列數字藏品。數字藏品意味著將元宇宙世界中的虛擬事物,以區塊鏈技術進行確權。

    從時間節點來看,在數字藏品領域,Soul姍姍來遲。數字藏品并不是Soul主打的“社交元宇宙”的專屬,二者關系并不密切。推出數字藏品的企業比比皆是,歸根結底因為開發成本較低,行業門檻有限。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于佳寧表示,數字藏品行業的成本并不算高,成本普遍來自于藏品設計創作、平臺發行費用、IP合作、技術研發、項目運營等。對發行團隊或創作者而言,藏品設計創作和平臺發行費用才是最大的成本。

    如果僅僅將Soul打造一個“數字藏品”的展廳,這顯然與元宇宙的前景背道而馳。沒有技術和硬件加持的Soul元宇宙能走多遠呢?

    百度副總裁、百度元宇宙產品“希壤”負責人馬杰曾公開表態:元宇宙是互聯網3.0最有可能候選,而5年后才是起點。

    以目前對互聯網3.0和元宇宙的認識,業內甚至無法明確它未來的基本面貌,尚處于早期探索階段。用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的話抽象闡釋:每個人將在互聯網3.0中擁有自己的“靈魂”(Soul),在社區中自下而上地聚集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去中心化社會”(DeSoc)。

    此Soul,非彼Soul。當一個初創社交App轉型做社交元宇宙,仍然路途漫漫。

    三、元宇宙未至,Soul處境仍尷尬

    Soul為什么要侵入元宇宙的領地?

    安于做一款年輕人的社交App,為什么讓Soul焦慮?

    作為一個社交App,Soul的處境尷尬。進入元宇宙,實際上,是Soul為了解決用戶留存的策略。

    熟人社交有微信,陌生人社交有陌陌和探探。Soul在陌生人社交的賽道不做顏值社交,而是打出了“興趣社交”的旗號。突出虛擬化社交,不設真人頭像。

    這恰是Soul第一大尷尬:看似進入了無人之境,實際上限制了成長空間。

    今日頭條開創的智能算法,為用戶提供了永遠刷不完的信息,顛覆了傳統媒體每日推送固定條數信息的規則。今日頭條實現的信息無限分發,成就了張一鳴的字節帝國。而Soul則讓社交對象可以無限分發。Soul利用了AI時代智能推薦的紅利,其產品的核心特征表現為兩個字“匹配”。理論上,用戶可以匹配到無上限的交友對象。

    借此吸引到大量用戶之后,Soul以社區化運作,讓用戶留在平臺的時間加長。最主要的玩法,除了用戶在平臺上發起“群聊派對”“語音匹配”等聊天功能外,還可以進行“狼人殺”“爆彈喵”“寵物星球”等游戲。

    Soul的盈利模式,主要賺取用戶之間的禮物贊賞等增值服務費和廣告費用。然而,恰是這種產品功能限制了Soul的變現能力。內容單一,用戶付費動力不足等,讓Soul依賴用戶數規模擴大來實現增長。

    打廣告是拉新的主要手段。為吸引用戶留下來,Soul也是使出千方百計。比如,如果用戶長時間未登陸Soul,當其他用戶可以在用戶主頁點擊“擦灰”時,用戶會收到短信提醒。用戶留存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據招股書顯示,2021年,Soul月活躍用戶及日均活躍用戶數目分別為3160萬名及930萬名,分別按年增長51.6%及55.8%。而Soul日均活躍用戶使用時長是 45.3 分鐘。月活用戶數不算低,但是日留存率仍然需要提升。按照Mob研究院去年發布的“陌生人社交App月活前五”來看,Soul日留存率低于陌陌、探探、Blued。無一例外,其他幾家都有直播功能。

    Soul認為自己是真正的社交網絡,在為普通人提供“歸屬感”實際上,用戶使用時長、留存率等較低,恰恰暴露了社區化不足的弊病。這就是Soul的尷尬處境之二。

    社區化運作進展并不顯著,Soul官方宣稱的“興趣社交”,不被用戶認可也就不足為奇了。有用戶稱,將Soul官方定位的相關采訪內容截圖發在Soul上之后,遭遇“群嘲”。

    如果在微博等搜索Soul,不少用戶也會將其和陌陌、探探畫等號。當剝下興趣社交的外衣后,Soul難掩約會App的本質。進入元宇宙,恰是在這一背景下促成的。捏臉等功能讓Soul用戶的虛擬頭像更“好玩”。

    有人說,“如果有一個約會app,完全不用設置性別”。這或許才是興趣社交的開始,如同電影《頭號玩家》里所呈現的。這部電影為元宇宙提供了一種具象化形態。通過元宇宙提供的各類玩法,讓用戶沉浸其中。

    若要實現電影里角色之間的互動關系,或許得三、五十年之后了。緩解用戶增長焦慮,除了融資打廣告,元宇宙能否成為解藥?Soul正在給出答案。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打出“社交元宇宙”招牌,資本市場能否為soul買單?
    打造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滿足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
    虛擬形象之戰,抖音+PICO能打贏QQ嗎?
    字節社交卷土重來:命運多舛的“多閃”,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