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視覺中國
2022年,世界的發展似乎走向了彼此矛盾的兩個極端。
一邊是地緣沖突、能源短缺、通脹高企帶來的全球性悲觀情緒,這種悲觀同樣蔓延到了經濟領域。世貿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多家國際機構都在近期發出了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的示警,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認為:“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轉變”。
2021年10月以來,IMF已經3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即將更新的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再次下調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
另一邊是樂觀者眼中看到的“歷史新機遇”,Metaverse、Web 3、Crypto、區塊鏈等新技術與新概念層出不窮,新一輪的科技爆發期和造富機會正在到來,數字化技術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的新引擎,面對輪廓初顯的數字化世界,技術信徒們很難不感到亢奮。
只是絕大多數人離現實更近,對晦澀難懂的新技術乃至它們描繪出的數字化未來無處著手。別說是過于新潮的元宇宙和Web3.哪怕是市場規模早已破萬億的數字化轉型浪潮,早已投身其中的企業們,在紛繁復雜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中也常感難以抉擇,距離享受數字化紅利仍舊有著不短的距離。
全面數字化的確定性方向在哪里?
11月3日,在云棲大會螞蟻數字科技峰會上,螞蟻集團旗下的數字科技業務交出了一份完整的答卷。作為和數字支付、數字互聯、數字金融、全球化并重的螞蟻五大業務板塊之一,螞蟻數科第一次對外公布了其核心戰略、三層網絡布局以及產品體系。
螞蟻集團副總裁、數字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在會上表示:“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發展周期里面,我們堅信產業的數字化是目前最大的確定性機會。”
在螞蟻數科看來,過去十年實體產業的數字化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機構自身數字化為主,解決了IT生產效率提升。第二階段產生了大量數據后,數據要素的流動使得更緊密的產業鏈協作成為可能,這兩大階段的交錯演進,推動數字化朝著大規模的智能化、分布式發展。
2020年,數據正式被國家列為除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數據的產生、流轉和價值釋放帶來了新一輪的效率變革和市場機遇。螞蟻集團也正是在這一年為自研數據庫OceanBase成立獨立公司、開始探索對外技術賦能的可能性。
今年年初,螞蟻集團整合了他們在區塊鏈、云科技、安全等領域積累已久的技術產品,成立數字科技事業群。和支付寶、數字金融、跨境支付這些容易被大眾感知且經過了市場驗證的業務相比,螞蟻數科的產品、商業模式以及未來圖景很難通過一句話講清。
但從產業數字化的趨勢來看,螞蟻數科絕不是一招閑棋。
數字化的半盲區
產業數字化已經被人們討論了很多年,哪怕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近些年在疫情的催化下,至少也都通過釘釘、企業微信等軟件完成了業務協同的數字化,但數據必須在流動和重新分配中才能創造價值,真正深入生產的數字化轉型案例并不多。
Everest Group的調研顯示,“73%的企業表示:沒有在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獲得任何商業價值。”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會分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局部數字化,比如客服、辦公協作、用戶運營業務的數字化,不少傳統企業由此開始接觸互聯網思維,通過公域的、私域的APP、小程序來連接用戶、運營用戶。當局部數字化取得成果后,很多企業才會逐漸嘗試更多項目,到了第三階段才有可能搭建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架構,打通企業內部的數據。
但數字化始終是手段而非目的,企業最終還是要通過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實現生產優化,進而顛覆整個產業。
很多企業之所以走入數字化的半盲區,來源于對數字化本身缺乏認識以及沒有明確的目標。根據 IDC 的研究,全球數字化轉型處于第二、第三階段,即覆蓋了59%的組織,目前第五階段的占比只有0.9%。
很多企業看到如此高的失敗率和漫長的數字化歷程,不免感到氣餒,但截止到2021年,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已經達到了39.8%,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放棄數字化就是放棄未來,對企業而言并非虛言。
背靠螞蟻集團積累的多年數字化技術和經驗,螞蟻數科看到的是數字化轉型更深一步的未來,即產業數字化協作。螞蟻集團副總裁、數字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表示:“產業協作的數字化,本質是構建背后的數據協作網絡,幫助機構之間打通數據流轉的價值,從而提高機構間多方交易的效率。”
在螞蟻數科看來,數據價值的流動是一個數據供應鏈的重構,就像過往物理世界產業集群內部形成的供應鏈,數據供應鏈建立了安全可靠的路徑后,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流動起來,重新整合資源,形成高靈活度的產業協同。
對于仍舊在數字化門口觀望的企業們而言,如果實現數字化轉型就能在數字世界參與新一輪的產業協同和資源分配,由此誕生的市場機遇也可以及時參與進來,相信企業不會再缺乏動力和方向。
數據為什么要流動?
過去十年,科技公司的市值常常遠超于消費品巨頭、能源公司等工業化時代的巨頭,這是主要歸功于數字經濟的增長擺脫了對于資源、信息甚至地域的限制,依靠較低邊際成本就能創造巨大的營收。
但純粹的互聯網模式在瘋狂增長近二十年后也遇到了瓶頸,在全球通脹和C端用戶增長已經接近瓶頸的背景下,互聯網公司們也成為了新一輪需要變革的對象。
站在數字化的角度來看,信息、內容、電商、金融等行業實際上是數字化技術變革的第一波受益者,同時也處于產業數字化的第一階段。相比尚未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其他實體行業,他們優勢是積累了一定的數字化技術、經驗和思維,但更重要的是對于數據的重視。
全球性、全產業的數字化如今才剛剛開始,由于行業壁壘和底層技術的深度化,外界對于產業數字化參與度和感知度較低,但打通全產業數字化后,其釋放的經濟價值遠大于互聯網發展第一階段。
IDC對全球數據規模的預測顯示,全球數據總規模將從現在的70多個ZB到2025年可達175ZB。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的數據的總量,目前中國還只是美國的50%不到,但到2025年可以超過美國。
無論是出于國際競爭,還是打破當下的產業數字化僵局,數據都需要真正的流動起來,但在此之前必須要解決數據安全、流轉機制、協作效率等基礎問題。
近二十年時間,螞蟻集團積累了大量云原生、區塊鏈、身份安全、隱私計算等與產業協作數字網絡構建相關的核心技術。
以數據流轉過程中的確權和交易環節為例,螞蟻數科采取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座,構建了分布式賬本來驅動智能合約,來幫助企業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理,降低多方交易的信任成本,以數據推動業務價值新增長。
在構建數據網絡之前,最核心的還是要保障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在這方面,2021年,螞蟻就發布了可信上鏈模組MasS、隱私集團摩斯可信開放隱私計算和隱私原生的區塊鏈平臺,真正把兩個技術深度融合,能夠讓商業合作的各方在數據可用不可見情況下完成業務目標。
由于探索時間早,實踐場景豐富,目前螞蟻的區塊鏈、隱私計算、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科技等與數據流轉相關的技術,都獲得了國際頂尖機構的認可,比如他們的分布式的數據庫技術,就打破了TBC性能測試的世界記錄。
在此次云棲大會螞蟻數字科技峰會上,螞蟻數科發布了核心戰略——“全面融入以數助實高質量發展,堅定聚焦技術突破,助力產業協作數字網絡構建,推動分布式商業繁榮。”,與此同時,他們推出了以安全風控為基底,分別部署云原生、鏈原生等相關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和包括SOFAStack4.0、mPaaS4.0、OceanBase4.0等協助企業數字化和產業協作的六大產品。
最早螞蟻投身于區塊鏈、云原生等技術,并時不時向國際頂級標準發起沖擊時,外界更多的以為這是一種秀肌肉的行為,但如今看來他們早已做好了對外技術賦能的準備,只是在今天才露出了他們在產業數字化協作上的全面布局。
關于未來的設想
今年4月,國家提出建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產業保護壁壘,建立國家體系下,以城市群為主體的產業集群。
無獨有偶,元宇宙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炒作風波后,最近基于web3、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提出了“參與者即可分享利益”的分布式商業決策機制。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工業化時代誕生的中心化商業形態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為了提高生產和交易效率,無論是國家還是技術變革者們都在嘗試打破信息邊界,重新組織生產要素和生產關系。
分布式商業網絡會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要商業形態嗎?
知識和數據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生產要素,區塊鏈和web3等新技術方向也為數據資產的流轉和安全提供了基礎,人們是否能打破工業時代的集中式經濟模式的弊病,讓產業和社會的資源得到更好的分配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目前這種設想還未得到有效的市場驗證,但螞蟻數科與其生態伙伴已經邁出一大步。
比如,為了解決工程設備租賃頭部企業華鐵應急在高空作業設備企業運營數據管理較弱,設備信息難以實時追溯的痛點,華鐵應急與螞蟻鏈聯合發布了能夠打通實體世界到數字世界的“神器”——T-box,通過內置螞蟻鏈MaaS通訊模組,高空作業設備也能實現了“通電即上鏈”,從而確保設備信息及運營數據源頭可信。高空吊車通過數字化變得更加智能可控,而工程機械、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分布式光伏等領域也都在螞蟻鏈上鏈設備煥發了新的市場價值。
如今螞蟻數科和客戶及合作伙伴已經研發了8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服務了近萬家客戶,但對于實現構建產業協作網絡,促進分布式商業網絡的繁榮這一目標而言,他們也只是剛剛邁步。
在數字化技術日益艱深的當下,許多下沉到底層技術和產業中的公司越來越難以被定價,他們很難對外講出像C端產品一樣激動人心的故事。對于其技術與產業融合后會帶來哪些創新和新價值,這些手握新技術的公司們恐怕也是抱著未知的態度進行探索。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類似螞蟻數科這樣的公司為產業數字化提供了變革工具,未來它們可能成為一種新型公司,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甚至會高過傳統金融和互聯網公司。但對于當下而言,人們更期待的還是螞蟻數科們能把產業和公司們帶入數字化的新階段。
來源:虎嗅AP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