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是因,品牌是果」是vivo長期信奉的理念,沈煒也常說「果不可求,也無需求」。數字在vivo內部被視為「心魔」,「打造偉大的產品」才是唯一目標。
撰文|藍洞商業 焦麗莎
十年之前,諾基亞的轟然倒地讓「比諾基亞更嚴苛要求品質」的vivo一度陷入了「關門倒計時」。當年,創始人沈煒在內部會議上敲響警鐘:公司關門倒計時7個月,就看庫存消減和新產品銷售情況。
沒等7個月,vivo X1以「全球最薄」與「全球首款搭載Hi-Fi芯片音樂手機」一炮打響。此間的蛻變,或許只有親歷者才能體會,當年的「X1精神」被刻在了vivo的基因里。
十年之后,站在「智能手機時代最具挑戰的一年」,沈煒在內部年會再提踐行2012年「敢于追求極致,持續創造驚喜」的X1精神。折疊屏是其當下的解題思路,作為最遲交卷的頭部廠商,vivo拿出了打磨四年的作品「vivo X Fold系列」。
十年時間,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2G到5G,穿越周期對于vivo來說并不陌生。拆解現實的困境,找到突破口才是破局的關鍵。
10月27日,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7000萬臺,同比下跌11%。同時發布的還有另外一組數據:在Canalys和國際數據公司IDC分別發布的報告中,vivo以1410萬臺的出貨量,再列第一。
為什么行業危機重重,國產廠商加速內卷,也并未影響平日里悶聲不響的vivo再次登頂?
逆周期的突圍戰
9月18日,也就是iPhone 14發布10天后,「黃牛訴苦iPhone14倒貼100元出」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因此,iPhone 14被網友戲稱為「年度最不保值手機」。
根據Sandalwood電商市場監測數據,iPhone 14標準版預售量同比下降70%。另據「彭博社」報道,蘋果已經放棄了iPhone 14部分增產計劃——新iPhone的需求并沒有達到蘋果預期。
頭部玩家的窘境,一定程度上也是全行業的縮影。縱觀疫情后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依然處于低位徘徊的態勢。走過「黃金十年」之后,已經進入存量階段。
根據IDC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從2016年14.69億部的高點連續四年下滑,2021年出貨量雖然同比回升6.2%至13.60億部,但仍低于2019年的行業水平。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換機周期,也從一年前的22個月延長至目前的31個月。
但是,每一次行業變革期,都暗藏著「彎道超車」的機會。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來說,蘋果的意外遇冷就是打翻身仗的好時機。根據Canalys的觀察,中國手機廠商正尋求在高端手機市場的突破。而且,已經小有成就。
IDC的報告顯示,雖然中國智能手機整體市場持續呈現低迷狀態,但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受到影響較小,整體份額達22.4%,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2.3%。其中蘋果依舊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但其市場份額比例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這說明各安卓廠商堅持的「高端化」路線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高端化,此前一直是懸在國產手機廠商頭上的「達克摩斯之劍」。但高端化不等于價格高端,更不是「配置堆料」,而是找到高端的目標人群,生產一款他們愿意購買的產品,才是關鍵。
通往高端化的路上,vivo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品牌心智。「蘋果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永遠站在用戶的立場,去思考如何讓用戶更方便。」vivo品牌副總裁賈凈東曾分享,to C的企業最終追求的就是贏得消費者的心,形成一個品牌心智。
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賈凈東直言,「你們都買得起vivo,但你們不一定會買,我說的對嗎?」
在他看來,這些都需要真正的高端產品去說服用戶、征服用戶,「它是制高點,你必須要上去,這不是一個可選項,這是個必選項,就是得高端則得天下,失高端則退場。」
隨著消費升級,高端人群對于手機的需求,早已超出手機本身。更多是一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筆記本電腦的集合型產物,也就是近年來大熱的「設備集成化」概念。更關鍵的是,手機也是一種身份象征,是一個圈層的代表,比如資深中產、新銳白領和精致媽媽都是高端用戶的主要受眾。
征戰高端,折疊屏成了各大手機廠商的重要抓手。而今年三季度國內折疊屏市場單季出貨量首次超過100萬部,同比增幅約246%,創有史以來最大單季出貨量。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三星在2019 年推出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此后延續了每年迭代Fold系列(外折)、Flip系列(翻蓋)的雙折疊旗艦的戰略。
華為也是在自2019年起推出多款折疊屏手機,包括外折機型Mate X、Xs、Xs2.內折機型Mate X2.翻蓋機型P50 Pocket。而且在此后的三年間,摩托羅拉、小米、OPPO、榮耀、vivo等都先后推出了多款折疊屏手機。
從各家的成績單來看,華為憑借其品牌力和產品力依然占據國內折疊屏市場第一的位置,市場份額44.9%;三星以22.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vivo憑借新發布的X Fold+系列提升到市場第三位,市場份額為11.9%。
vivo靠什么?
如果說vivo是折疊屏時代的遲到者,或許并不準確。
事實上,它是較早開始研發折疊屏的國產廠商之一。早在2018年曾有媒體問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對折疊屏的看法,他當時的回答是,「2019年會有部分廠商做出小批量產品,但不會有大量級的產品跟進。第一技術上不能有明顯的缺陷;第二要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第三要把成本降下來。」
事實的確如此,直到2022年4月11日,vivo X Fold產品發布會現場,vivo才拿出了自己的「滿意之作」。vivo產品副總裁黃韜分享,團隊在四年時間里推敲過幾十版方案,不斷自我否定,「我們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忘了初心,亂了分寸。」
在vivo X Fold正式發布前,賈凈東曾分享,這款產品之所以被稱為「大先生」,一是因為尺寸和專業性方面的大;二是因為適合動大腦筋,做大事情的人。
從性能上看,vivo X Fold的內外屏都實現了120Hz高刷,僅這一點就讓其可以比肩第一梯隊;vivo X Fold使用6.53英寸,21:9長寬比的外屏,以及8英寸,4:3.55長寬比的內屏,在符合直面屏用戶使用習慣的同時,做到了同行業的最大內屏之一。
對于折疊屏手機的「命門」鉸鏈設計,vivo投入了相當于直板手機3倍的人力研發,長達12個月迭代了5個方案,最終交出作業:阻尼感可支持60-120度懸停,六重航天級用材,萊茵折疊認證的30萬次彎折測試(其他品牌同類產品約20萬次)。
此外,vivo X Fold的可懸停鉸鏈設計,相當于在閉合與展開兩種形態之間,增設更多形態不僅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還提高了可玩性。
作為安卓陣營最后一名發售折疊屏產品的,為什么vivo卻能一戰成名?不僅被視為折疊屏領先技術的「集大成者」,還成了博鰲亞洲論壇官方手機?答案就是對用戶體驗的精進,以及多年的科技實力。
在2019年一場內部大討論之后,vivo就明確了發力四個長賽道: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vivo在四個象限不斷精進。
以影像方面舉例,2020年12月,vivo宣布與蔡司開啟全球影響戰略合作;2021年vivo和蔡司將專業攝影和手機攝影、計算攝影和光學技術進一步融合。
為了使手機攝像頭鏡片的透光率更高、穩定性更強以及色散更低,vivo重金投入制作難度更大的玻璃鏡頭工藝。而且,為了進一步降低鏡頭反射,達到蔡司鏡頭的標準,vivo在2021年首次在鏡頭上采用了顛覆性的ALD鍍膜工藝。
在賈凈東看來,影像是vivo整體品牌形象的關鍵突破口,因為它是一條足夠長的跑道,因為消費者永遠都會追求更清晰的畫質,更好的體驗,更美的風格,所以vivo可以持續的進行技術創新和迭代。
10月24日的vivo影像戰略發布會上提到,只有把握住聯合創新和自主創新,才能增強戰略研判和技術認知能力。針對自主創新,vivo布局了自研算法和自研影像芯片,軟硬件協同規劃并持續升級。據悉,vivo下一代芯片將采用AI-ISP架構,并定制10bit MAC電路。基于架構革新,同時能實現片上內存單元升級、AI計算能力提升、圖像處理單元優化等。
回顧vivo的發展史,用戶體驗和技術創新一直是其發展的原動力。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曾提到,vivo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研發,科技創新之路,正在塑造出一個創新生態鏈和集群,從屏幕指紋、攝像頭到折疊屏,都是如此。
他回憶說,vivo最初的業務是做電話機,2003年摸索著進入強手如云的手機市場。2012年研發的X1智能手機,做到了6.55mm,是當時全球最薄的手機。2019年8月推出首款商用5G手機,成為率先發布5G手機的中國品牌之一。每一次大的轉折,科技創新都是基石。
在賈凈東看來,「科技兩個字是有成本的,需要旗艦產品去梳理和定義,產品的背后是研發的投入、專利的數量。」vivo的科技創新,向來不是為了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一切都圍繞用戶。甚至在2021年,vivo把「設計驅動」寫入了公司價值觀,這是一種以用戶為導向的系統思維方式。
堅持用戶導向,以科技創新鍛造極致產品,這樣的理念成就了vivo X登頂高端主力軍,也成就了vivo距離挑戰蘋果更進一步。
根據相關市場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今年9月底發布的vivo X Fold+折疊屏手機拿下了國內折疊屏手機第三的席位,僅次于華為和三星,折疊屏手機市場三強鼎立的局面形成。
對于vivo來說,這就是其埋頭種因的地位象征。
把長期主義裝進產品
埋頭種因,是vivo對于「長期主義」獨有的理解。
熟悉vivo的人都知道,「產品是因,品牌是果」是其長期信奉的理念,沈煒也常說「果不可求,也無需求」。數字在vivo內部被視為「心魔」,沈煒定下的目標是,「打造偉大的產品,建設世界一流的偉大品牌。」
當智能手機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機海戰術」早已是過去式。給消費者一個買你、并且一直買你的理由才是關鍵。早在2019年蘋果就在影像方面下了血本,iPhone 11系列曾被人詬病「太丑」的三孔攝像頭,成本高達73.5美元,超過了64美元的A13芯片和66.5美元的屏幕。
「消費者的認可是靠產品說話。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做產品之前要想清楚你的品牌最終要給消費者建立什么樣的心智。」在賈凈東看來,「把一個東西賣出去其實沒那么難,但是你想要消費者未來想買東西的時候想到你,其實很難,這是一個長期主義的體現。」
在vivo的長期主義產品觀里,一方面是更懂消費者,另外一方面就是在長賽道的持續積累跟投入。公司內部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對于長期賽道的研發,投入不設上限。
X系列產品,就是vivo踐行「長期主義」的縮影。黃韜在今年4月對外透露,vivo X系列的累計用戶已經超過1億。
不管是早期的vivo X70系列,搭載自研影像芯片vivo V1.芯片投入研發人員超300人,用了兩年的時間,開啟手機影像領域的硬件級算法時代。當年的vivo X70.被稱為「年度安卓影像新標桿」。
還有今年上半年面世的X80系列,搭載自研影像芯片升級版V1+,再次打破了移動影像算力天花板,結合天璣9000的5G芯片,成為第二代雙芯高端旗艦風向標。
在「飯統戴老板」的記錄中,曾有這樣一個細節。
vivo公司的一份內部研究文檔里,有一段話:人們認為是蘋果的顛覆式創新,猶如一場驚雷炸響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仿佛是2010開始突然從天而降。
但蘋果的智能機創新,并不是突發的,而是一步一步持續地、漸進式創新,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是從滿足用戶DVD刻錄數字歌曲的需求,到開發燒錄軟件iTunes,再從軟件到硬件,iPod是為承接iTunes里音樂而生,再由試圖給iPod導入通話功能,從而誕生iPhone。
這一創新過程從2000年持續到2007年,既使在2007年iPhone發布之后,世界上主流的手機廠商,也沒有察覺一場偉大的革命已經到來。」
苦苦鉆研「最好的影像手機」的vivo,也一直在「埋頭種因」的路上。vivo不產電視、不做電腦,也不造車,賈凈東說,「別人在那些行業已經干了這么多年,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比別人更好的體驗,我們憑什么比別人干得更好?」
而對于影像,vivo有著自己的執著。公司內部有個部門就叫「影像認知部」,2020年時的規模已經超過1000人。要知道,影像技術和芯片技術的研發人員在全球都是稀缺的,尤其是國內沒有相機產業鏈,越早去搶人,越能搶到精英。
種下了這樣的「因」,就需要堅持一代、二代甚至三四代才會有「果」。例如vivo的影像旗艦級從X50開始,然后是X60.直到X70 Pro+才算成功,X80 Pro上市后才不再有爭議。
當你埋頭趕路的時候,往往最容易忽視身邊的聲音。當vivo再次收獲「出貨量第一」的時候,或許也沒有人能說清楚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但這注定都是插曲,「埋頭種因」一直是vivo不畏蕭條、穿越周期的底氣所在。
「偉大產品」是vivo的終極目標。而這個偉大的定義,就是將「長期主義」埋進產品里。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