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三度成為胡潤百富榜首富,黃光裕出獄后能扭轉國美頹勢嗎?

    文 | 巨潮WAVE,作者|老魚兒,編輯 | 楊旭然

    關于國美的壞消息正變得越來越多。

    11月3日晚間,#國美停發員工工資#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11月5日,另一個話題#國美會是下一個樂視嗎#又開始熱度上升。

    而這些事情的重要起因,是此前不久的國美總部全員大會上,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會給員工上社保,不會再發工資了。不僅如此,國美還希望員工可以簽署一份承諾書,接受公司在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延發員工工資的事實。

    經過輿論發酵之后,國美內部的問題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資本市場的反應更快更早,港股國美零售市值從2021年開始崩盤式下跌。

    國美零售股價表現(2021年1月至今)

    結合不久前,國美公布的2022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實現營收121.09億元,同比下滑53.46%;虧損29.6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19.74億擴大了50.3%。

    盈利困難同時,其負債規模也在進一步增大。今年上半年,國美的總負債規模達到了585.67億元,其中有500.68億元流動負債,流動負債占比超85%。今年大概率仍然是一個收不抵債的境地。

    2021年,國美營收為464.84億元,這是一個經過多年持續增長之后的結果,尤其是在電商模式普及之前。自2004年國美在香港借殼上市,到2008年,國美營收就從97.2億增長至424.8億,年復合增長率63.5%。

    黃光裕也憑借國美出彩的業績,在2004、2005、2008年,三度成為胡潤百富榜首富。但2008年黃光裕入獄,成了國美發展歷史中的轉折點。

    也正因為如此,外界此前對于黃光裕的歸來長期抱有期待,認為出獄后的他就可以帶領企業扭轉頹勢。黃也如市場所愿地在回歸之后大舉轉型,搞出了大動作,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01 消費者的習慣早變了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早已變了。

    2021年黃光裕重獲自由,并豪言對外稱“要用18個月讓國美重新回到原來的市場地位”

    時至今年,國美不僅沒有從跟跑變領跑,反而是近日預警稱今年前三季銷售收入同比將下滑約55%-60%,預計2022年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同比擴大35%-65%。

    歸根究底,是和2008年時候相比,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早已變了。黃光裕入獄之后的十幾年,是互聯網商業起飛的十幾年。

    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下稱《報告》)顯示,80后、90后以及更年輕的00后,已經占到市場全部家電消費量的60%以上,45%的高端家電消費來自80后。而這部分消費者正是中國的網購“初代目”。

    《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線上零售占整體家電市場零售規模的比重提升至52.9%,其中,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線上占比超過60%。

    但國美沒能抓住這個機遇。雖然黃光裕早在2002年就已經進行電子商務布局,但20年過去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寂寞。2019年,國美零售線上收入只有20.6億,占比總營收3.5%。此后年報中,就再沒有線上收入的具體數據。

    另一方面,在被國美寄予厚望的下沉市場,同樣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達8811億元,其中,下沉市場家電市場規模達到2775億元,同比增長8.9%,增幅遠高于整體市場。這就意味著,超過10億人口的三線以下市場可能會成為家電新增量的主要來源。

    2019年年報中,國美表示將在2020年定下“百城計劃”,搶占縣域市場的份額。

    2021年國美零售中期報中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國零售網絡中門店合計3895家,其中縣域店2556家,占比達65%。進軍的1420座城市中,三至六線城市有995家,占比達70%。

    2018年,國美將縣級市場收入列入年報,占比為4.06%,約26.13億元。2021年,這一比例提升至12.79%,但由于整體營收的下降,該部分收入約59.45億元。

    可問題在于,國美看上的“肥肉”,其他對手也看上了,而且動作同樣不?。?/p>

    今年7月,京東宣布“京東家電專賣門店”數量已突破1.5億,覆蓋全國5萬個鄉、60萬個行政村。京東家電2021年數據顯示,農村市場高端家電的零售額增幅為61%;

    截至2022年9月30日蘇寧易購零售云門店數量達到9.796家,直接輻射上萬個鄉鎮;

    就連小米,今年都開了上千家門店,覆蓋全國270個縣市。還提出了“未來一年,讓每個縣城都有小米之家”的宏大目標。

    網絡對現實巨大的影響力作用之下,如今互聯網品牌的影響力早已大于線下實體店,京東、阿里、蘇寧國美冷暖自知。

    根據《報告》顯示,家電市場中,京東以32.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蘇寧以16.3%占據第二,天貓以14.8%排名第三,而國美僅以5%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四。

    02 合作伙伴的關系在變

    帳期越來越長。

    早在黃光裕時代,國美和合作伙伴的摩擦就時有發生。即使面對董明珠這樣的“狠人”,黃光裕也敢正面硬剛。

    2004年,成都國美電器在沒有取得格力電器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把格力的一款售價為1680元的掛機降到1000元,3650元的柜機降到2650元。當時的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怒不可遏,要求國美“馬上停止降價銷售行為,而且向格力道歉”。

    然而,黃光裕非但沒有道歉,反而要求國美所有分公司一律停止銷售格力空調。兩家企業關系自此決裂。

    直到2014年黃光裕幾乎被淡忘,雙方才重新展開合作。

    國美之所以如此強勢,以及大部分供應商之所以委曲求全,很大程度上是“屈服”于國美強大的銷售渠道優勢。

    國美也經常利用這些優勢,來“榨取”一些供應商的利益。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延長付款周期,并利用賬期內的應付貨款,為其開展業務提供資金支撐。

    但賬期拉長,對供應商來說自然會形成資金壓力。當周期越拉越長時,就會有供應商“揭竿而起”。

    2022年4月25日,惠而浦中國發布一則公告表示,由于國美方支付貨款的情況持續惡化,公司管理層對國美未來償付能力的判斷發生了重大變化,將終止國美及其下屬關聯公司的合作。

    而縱觀國美近幾年,應付賬款的數額一直在200億上下,但是其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的周轉天數已經從2017年的141天,上升至2021年的175天。

    更加嚴重的是,根據國美零售2022年中報的數據顯示,其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的周轉天數已經增加至約301天,幾近一年。

    而在國美零售的前五大供應商中,格力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僅為25天、海爾為24天、美的為28天,海信的最高也不過為38天。

    由此可見,對于需要大量資金周轉的家電制造企業來說,國美絕對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合作伙伴。

    很早之前,各大家電企業就已經意識到太過依賴諸如國美、蘇寧的弊端,由此他們紛紛“自立門戶”,并積極擁抱互聯網渠道:

    最典型的就是格力電器,在和國美決裂后,董明轉頭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目前,格力全球專賣店已近10000家;

    美的在打造線上銷售方面成績斐然,2021年線上營業收入約為621億,已經占總營收的近20%;

    TCL投資曾2億元打造幸福樹電器連鎖有限公司,試圖減少被經銷商控制的狀況;

    長虹電器也開始大力建設自己的3C專賣店,嘗試自己掌控銷售渠道。

    像今年惠而浦中國之所以敢于挺身向國美“發難”,就在于對國美的依賴程度愈發減弱。

    2019年至2021年,惠而浦中國對國美的銷售金額依次為1.52億元、9812.11萬元、7958.41萬元,在前者銷售占比分別為2.87%、1.98%、1.61%。

    03 資本市場的認可度在變

    資本市場對國美的認可度在不斷減弱。

    目前困擾國美最大的問題莫過于債務問題。

    2017年-2021年,國美零售流動負債分別為353.44億元、406.04億元、464.12億元、529.43億元以及521.50億元。在2020年、2021年,國美零售全年的營收已經無法抵銷債務。

    面對糟糕的業績情況,國美“造血”能力退化,在資本市場的“輸血”能力也逐漸消失。

    國美電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美集團確實在尋找融資機會,“已接觸了多個外部投資者”。

    而根據近些年來國美零售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看,僅在2016、2017年營收最高峰時,有過70多億的融資現金流量凈額,其余年份融資情況均不樂觀。

    尤其是2021年,融資現金流量凈額達到歷史最差的-38.71億元,更糟糕的是,2022年上半年,融資情況絲毫沒有好轉,為-23.55億元。這對現在的國美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國美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印證著資本市場對國美的認可度不斷減弱。

    2021年初,受黃光裕重新出山的消息刺激,“國美零售”股價一度上揚至2.55港元,市值超600億港元。

    但隨著近兩年來黃光裕被徹底怯魅,國美股價又掉頭急墜,目前市值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僅2022年以來就跌超80%。

    更讓投資者感覺心里沒底的是。身為國美的“精神領袖”,他似乎也有無心戀戰之意了。

    《棱鏡》曾在今年4月報道,自黃光裕獲釋以來,一直牢牢控制著公司的各項事務。但現在,國美的各條業務線已完全落入其胞妹黃秀虹手中。而黃光裕、杜鵑夫婦則在不斷拋售股份。

    據國美公告,9月14日、15日兩天,兩人通過三次交易賣出了15.28億股,共套現2.95億港元。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底開始,黃光裕夫婦已累計套現9.6億港元,持股比例從61.50%降至42.80%。

    有人猜測,黃光裕夫婦減持的目的是獲取資金緩解國美債務問題。但事實究竟如何,一直沒有公開的說法。

    據《財新周刊》報道,北京市政府已于今年8月初介入國美的資產重組,黃光裕也已對國美旗下國美電器、真快樂等子公司提出破產申請。

    如果連黃光裕自己都要拋棄國美,可能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了!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三度成為胡潤百富榜首富,黃光裕出獄后能扭轉國美頹勢嗎?
    B站曲線入局,商業化能力逐漸完善
    寺廟的商業化之路:效仿者走出“投資”門道
    流量下滑、電商競爭加劇,年糕媽媽面臨轉型之痛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