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中國大陸5G六大消費者趨勢,XR將推動5G企業端走向質變

    2022進博會上愛立信的展臺(來源:鈦媒體App編輯拍攝)

    “談到5G行業的進展,需要分To C(消費端)和To B(企業端)來看。單說To C領域,我覺得今年可能是比較遲滯的,沒有感覺到特別大的進展,它還是在孵化期。大家開始聚焦價值,包括XR(擴展現實)、‘元宇宙’在內,如果未來真的‘爆發’,它就是個質變。”愛立信中國技術部副總經理張永濤日前接受鈦媒體App等采訪時表示。

    據悉,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愛立信公布了涵蓋37個國家4.9萬名消費者(包括2300名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全球5G消費者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迄今規模最大的5G研究,揭示了推動中國大陸5G新一波發展浪潮的六大消費者趨勢。其中包括消費者升級5G的意愿具有抗通脹韌性、5G的采用正在為未來“元宇宙”鋪平道路等。

    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大陸94%的現有5G用戶表示,就算成本上升也不愿意回到4G,同時有30%的用戶仍打算在未來一年內升級到5G;但有35%的受訪者擁有支持5G網絡的設備,卻尚末升級到5G套餐。數據顯示,在中國大陸,60%的4G用戶升級5G后,開始或增加在現實世界中使用AR應用。

    愛立信稱,這一研究反映了國內2.55億5G用戶的觀點。

    張永濤告訴鈦媒體App,盡管5G消費端放緩,但To B領域卻是一個量變和質變的結合,很多時候大家可能沒有看到變化,但實際上它是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去積累和發展的。“目前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一方面需要把網絡去做好,低成本、高效率、踏踏實實的把它做好;另一方面是把運營商能力往外賦能,把能力打造出來或推廣出去,讓別人能用。”

    愛立信東北亞區副總裁吳立東表示,中國在To B運營商絕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據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截止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2萬個5G應用創新。截至2022年,全球12億的5G用戶,其中5.1億來自中國。“我們如何讓這些5G用戶,把5G功能用起來,很多是可以挖掘的。”吳立東表示。

    實際上,目前制約消費者使用5G,除了運營商資費等原因外,報告指出,新一波用戶對手機價格、創新服務和5G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數據顯示,中國5G用戶每天使用的數字服務比4G用戶更多,62%的5G用戶每天使用三項或更多數字服務。

    而在企業級市場,5G的規模化商用需求潛力巨大。移動通信行業組織GSMA的研究顯示,到2030年,5G預計將為全球經濟帶來超過9600億美元的額外GDP(國內生產總值)。

    當前,愛立信正在推動連接能力的研究、規范和行業合作,尤其5G正在推動“元宇宙”、云游戲、XR/AR(虛擬現實)等技術領域迅速發展。

    對于5G與“元宇宙”結合,張永濤對鈦媒體App表示,做好“元宇宙”取決于多種技術,包括通信技術、終端定位、算力、網絡能力適配等。“盡管通信目前能力還有待提升善,但它不會成為(元宇宙)一個特別大的瓶頸。”

    報告指出,與4G相比,34個國家市場中,有21個市場的智能手機用戶似乎對5G網絡性能感到滿意,而且認為,提高現有用戶的5G可用性,將使對網絡體驗感到滿意的用戶比例翻倍。

    “中國應該重視5G消費者市場,to B方面非常好,我們還要應該繼續往前走。消費端5.1億人用5G手機,要讓這些用戶感受到5G應用,保持對5G的熱情。我認為,像新的功能、新的服務、新的套餐應積極推廣出來,我覺得這是下一步可以往前推進的一個過程,這樣會帶動更多的人使用5G。”吳立東表示,未來,愛立信可以幫助中國的終端企業出海,并利用中國5G創新優勢,成為國內外技術合作的橋梁。(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中國大陸5G六大消費者趨勢,XR將推動5G企業端走向質變
    實時互動終超越場景限制,成為互聯網新的“水電煤”
    迎接Web3.0時代:政策東風頻吹,行業玩家加碼研發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創新照見未來,共建鴻蒙世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