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富士康追趕iPhone產能:啟動預招工,恢復滿負荷生產

    11月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多個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處獲悉,鄭州港區富士康iDPBG事業群今日已經啟動招工預報名。小時工價30元/時,入職不滿7天離職者,按照同工同酬薪資發放。而公司為了鼓勵老員工返廠,在10月10日到11月5日期間的離職返鄉人員,入職后將收到一次性補貼500元,隨當月薪資發放。

    招聘說明表示,在政府統一部署下,公司當前各項防疫措施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園區生產與生活秩序陸續恢復正常,相信“不久之后必將迎來勝利的曙光”。在iPhone 14系列手機熱銷的季節,鄭州富士康正在發力追趕產能,降低疫情影響。

    iPhone 14 Pro系列官網發貨時間4-5周,且每位顧客限購兩臺

    不過,此前廠區發生的疫情,讓主要從事iPhone手機生產的iDPBG事業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北京時間11月7日,蘋果公司在其官網發布了一條聲明,稱新冠疫情暫時影響了位于鄭州的主要組裝工廠中iPhone14 Pro和iPhone14 Pro Max的生產,該工廠目前“產能明顯減少”。蘋果表示,現在預計這兩款機型的出貨量將低于之前的預期,并且客戶將經歷更長的等待時間才能收到他們的新產品。關于iPhone產能和收貨時間的話題,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7日上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蘋果中國官網上看到,iPhone14 Pro和iPhone14 Pro Max兩款機型的發貨時間均需要4-5周,其兩款機型每位顧客均限購兩臺。而iPhone14和iPhone14 Plus則顯示“有現貨”,且沒有限購。此前,因Pro系列銷售火爆,富士康也曾經在蘋果的要求下拆解了部分iPhone 14產線,用來加急生產iPhone 14 Pro系列機型。

    蘋果也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將供應鏈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公司依然看到市場對 iPhone 14 Pro和 iPhone 14 Pro Max機型的強勁需求。公司正在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恢復正常的生產水平,同時確保每位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富士康開出400元/天獎金標準,表示將盡快恢復滿負荷生產

    招聘說明顯示,本次招聘的小時工工資水平為30元一小時,工期至2023年2月15日;每月7日發上月工資,節假日順延,25日補上月差價補貼無需員工仍在職,入職不滿7天則按同工同酬發放。員工預報名成功后,報到前需在所屬縣區政府隔離點集中留觀3天,暫定由當地政府統一安排,隔離結束后由政府統一安排車輛點對點輸送至廠區。據了解,由于鄭州港區目前仍處于靜默狀態,員工的進廠應該會在10日靜默結束之后陸續開始。

    而針對目前在廠區內的iDPBG全體員工,公司也推出了11月份的激勵政策,獎金標準達到400元/天,11月出滿勤,總獎金可以超過15000元。此外,公司還從防疫措施、住宿環境、園區消殺、員工關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加強與改善。

    富士康在一份聲明中稱,鄭州工廠所在的河南省政府“已明確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富士康在河南的發展”,并指出,富士康現在正與政府合作,齊心協力撲滅疫情,盡快恢復滿負荷生產。

    作為蘋果手機最大的代工企業,鄭州富士康承擔了全球一半iPhone的組裝工作,疫情的干擾對于iPhone供應的情況也受到市場關注。天風國際著名蘋果產業鏈分析師郭明錤此前表示,富士康鄭州工廠疫情可能會對全球10%以上的iPhone產能產生影響。富士康也下調了公司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劉軍

    來源:新京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富士康追趕iPhone產能:啟動預招工,恢復滿負荷生產
    精益生產,重塑美國制造
    公牛啟示錄 | 中國制造最后一公里 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
    助力企業實現數據流轉和共享,華為制造云網賦予智能制造更多可能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