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白電之王”美的,殺入機器人賽道

    美的集團布局機器人賽道,是一次高瞻遠矚的嘗試,還是押注未知的未來?

    文丨BT財經 毓言

    白電之王美的殺入機器人賽道。

    近期,萬眾矚目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高精尖賽道如何為實體經濟賦能再次引爆各方關注。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反復、“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頻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各行各業也都進入了新一輪的“洗牌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高精尖賽道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機器人產業,目前,機器人產業的角逐也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在家電領域仍占重要地位的三星,2021年底正式成立了機器人業務團隊,并推出了機器人保姆Bot Handy,它能做簡單的家務并幫助用戶安排日程。海外的亞馬遜、Temi,國內的優必選、獵戶星空、科大訊飛也均有涉足,連馬斯克也對機器人業務寄予厚望,并在10月推出了機器人“擎天柱”。

    近期,美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品牌“WISHUG”進入大眾視野,隨即自主研發的類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小惟”也正式亮相,據美的方面透露,“小惟機器人”將在下半年上市,具體售價及參數未知。此舉標志著美的轉型步入新階段,搶先進入機器人賽道,開啟“競速跑”模式。

    有媒體觀點認為,這款機器人可以視作美的集團AI研發的一次嘗試性落地,它融合了美的家電主業和技術能力,但在商業化方面,其前景很難預知。目前市面上并沒有類似形態的消費級機器人。

    事實真是如此嗎?白電之王為何要卯上機器人業務?

    倒逼下的科技創新

    2010年,美的成績斐然,產值過千億,甚至2011年的春節都在保交付、促生產,車間燈火通明。

    但高產值的背后,卻是高成本、高消耗,利潤不升反降,接了不少虧錢訂單。隨著“家電下鄉”進入尾聲,家電行業也發生了劇變,“賣方市場”漸漸向“買方市場”轉移,行業的發展逐漸從規模走向質量。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及時調整戰略,在2011年提出“先做減法,再做加法”的方針,于2011年底正式開始優化業務。

    2012年,美的集團以“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為轉型的三大主軸,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始踐行“減法論”將原有產品型號減少7000個至1.5萬個,停止30余個產品的運營,虧損的小家電、全部關閉和退出,聚焦大家電板塊。此舉雖然對美的家電收入產生一定影響,直接導致2012年美的電器收入下降26.89%,但美的利潤表現整體保持相對穩定,歸母凈利率整體優化1-2pct,為之后幾年美的人均創收、創利大幅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2015年,美的業務減法收效顯著,在中國位居家電業第一,成功進入世界500強,位列436名,正式步入跨國企業行列,風頭正勝。但美的居安思危,認識到依靠現有業務的發展已然觸及業績天花板,轉型迫在眉睫,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指出:“先做減法,再做加法,加法就是要增加研發、科技、創新的投入,在科技上實行全球布局?!?/p>

    從研發費用投入情況就可以看出,美的的科技“加法”并不是說說而已。2018年至2021年,美的研發投入分別為83.77億元、96.38億元、101.2億元、120.1億元,同比變動率分別為15.23%、15.05%、4.99%、18.74%整體呈上升趨勢。從對研發業務投入占比情況來看,2018年至2021年美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3.20%、3.45%、3.54%、3.50%,在制造企業中占比偏高,始終保持在行業前列。2022年前三季度,美的持續加大在數字化、IoT化、全球突破和科技領先方面的投入,研發費用達89億元,同比增長1.73%。

    在轉型道路上,美的也不拘泥于形式,手段顯得更加靈活多元,始終活躍在業務和資本市場中,推進自研的同時也在抓住機會與先進企業合作甚至發起并購。僅2016年一年,美的就發起了三項跨國并購,分別是東芝白電80.1%的股權,意大利中央空調品牌Clivet80%的股權及庫卡的并購。2017年美的最終宣布共耗資229億元收購庫卡94.55%的股權。

    美的斥巨資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一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對于美的重金收購庫卡的舉動,業內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庫卡早已是強弩之末,美的選擇在這個時候收購庫卡不僅對業務幫助甚微,還會持續受到并購后遺癥的影響,增加資產負擔、攤薄利潤。也有人認為,庫卡的加入為美的業務增添了更多想象力,是美的“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智能硬件公司轉型”戰略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美的的機器人業務作好了注腳。

    不管外界怎么看,擺在美的和庫卡中國面前的問題有二,首先,業績連續4年呈現出負增長態勢;第二,庫卡在汽車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沉淀,已經不足以應對快速增長的全行業工業機器人需求。

    因此,美的必須與庫卡一起開發新的產品。

    機器人行業的“新藍?!?/p>

    或許,我們現在對庫卡或美的機器人業務給予評價還為時尚早,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機器人作為最具標志性的工具,已與各種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并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機器人業務作為如今炙手可熱的“新藍?!贝_實值得期待。

    政策方面,2021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就曾在《“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正式提出:“到2025年,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到203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p>

    在今年的二十大報告中,也頻頻提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在眾多政策鼓勵下,中國機器人賽道一片向好。

    日常生活中,機器人與人類生活的場景不斷擴展,現已在教育、醫療康復、應急救援等領域被廣泛使用,人機共融的智能時代已拉開序幕。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重要程度節節攀升。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會成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有了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需求,機器人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峰。2022年8月,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17至2022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4%。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95億美元,服務機器人達到217億美元,特種機器人超過100億美元。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其中,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22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650億美元。

    從美的機器人業務本身出發,近年來也大有起色。2021年,庫卡將AMR業務的中心轉向中國市場,并設立了獨立的業務部,上海建立移動機器人全球總部,順德建立移動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聚焦汽車、新能源、芯片、家電、倉儲物流等行業。

    據悉,上海特斯拉工廠、恒大汽車天津工廠都配有有大量的庫卡機器人。庫卡中國業務量也迎來大幅增長,2021年銷售額同比增長48.4%,訂單量增長39.0%,截至2022年三季度財報,庫卡中國收入6.45億歐元(約合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1%,本土化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庫卡未來或許還會擁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對此,家電行業研究員未方超表示:“近年來,家電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是與家電行業休戚相關的地產業正處寒冬,家電業自然唇亡齒寒,受到嚴重沖擊;二是全球性的資源能源短缺,由于供應鏈受阻引發鋁、銅等原材料價格飛漲,制造業利潤承壓;三是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入醫療、保險、穩健理財等行業,對家電采購意興闌珊。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少之前認為美的大肆并購的行為過于激進的觀點也隨著庫卡業務的增長開始調轉風向,認可美的長遠眼光?!?/p>

    制造到智造

    在2015年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方洪波早已為美的未來10年定下基調:“美的邊界將日益模糊,未來美的努力從傳統家電企業,往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智能硬件公司轉型?!?/p>

    經過七年的努力,美的集團已經在智能家居、智慧樓宇、智慧物流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擁有了DTC (direct to consumer)數字化平臺雛形、AIoT設備互聯、工業人機互聯等方向為基準的互聯生態。

    仔細分析來看,與美的傳統的家電業務確有很大不同,WISHUG品牌孵化自“美的AI創新中心”。美的AI創新中心于2020年組建,是美的集團四大研究院(還有中央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軟件工程院)之一,主要負責AI技術研究及產品落地。

    唐劍是美的AI創新中心負責人,此前他曾在雪城大學任教。該中心目前有兩百多人,年度研發投入近1.7億元。

    據唐劍介紹,這款機器人的核心功能包括:AI管家、家庭助理、安全衛士、科技玩伴。

    “它的定位是一個家庭中控,通過語音或顯示屏操控,能夠聯動家里其他的IoT設備?!碧苿φf,這是初代產品可實現的能力,未來還希望能夠實現家務閉環,“例如讓它去冰箱拿一瓶可樂,不需要人介入就能完成?!?唐劍表示,小惟機器人采用了美的自研的3D語義地圖技術,用戶能夠語音指示機器人去往指定的房間、家具或另一位家庭成員附近。

    在技術方面,美的AI創新中心有六個研究方向:語音,計算機視覺,導航,邊端智能,知識圖譜,機器人學習。據介紹,小惟機器人的硬件如傳感器、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基本采用外部方案,AI算法采用自研。此外,在影音互動內容、和其他云平臺對接方面,美的將開放與外部伙伴的合作。

    家電行業研究員未方超指出,雖然目前市面上并沒有類似形態的消費級機器人,但是商用市場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許多垂直場景都有機器人的應用,如醫療、安防、配送。商用場景可實現大批量定制,在需求上也沒有家庭場景那樣“人性化”,但能更好平衡成本。美的機器人業務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次嘗試。

    也有媒體持不同觀點,認為美的機器人產品在家庭消費方面可以大展拳腳,比如家庭服務機器人方面,美的推出WISHUG品牌及其首代家庭服務機器人小惟,是集24小時在線服務、全屋家電智能控制、24小時守護家庭、家庭娛樂互動為一身的“大管家”。此外,美的還在在原有家庭清潔機器人基礎上搭載AI技術,推出W12智凈者,實現自動繞行障礙,可以定期全屋“巡邏”識別并定點清理頑固污漬,準確率高達90%。

    目前消費級市場的機器人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兒童陪伴機器人,能夠講故事、播放音樂等,但處于不溫不火的態勢;第二類是工具型的掃地機器人,雖然滲透率不高但正在快速增長;第三類即是小惟機器人這類綜合服務類機器人。作為新興事物,此類機器人尚無行業或國家標準。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家庭消費領域有向更高科技含量產品靠攏的趨勢,比如之前掃地機器人的市場認知度也比較低,僅僅過了兩三年,現在大量的家庭都購買了掃地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目前只是存在市場認知的問題,未來,一定會迎來爆發期。

    事實正是如此,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在2021年底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僅9.6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據達到114.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2.5%。該協會預計2023年中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80億元。

    提 及機器人業務的前景,美的集團首席AI官兼AI創新中心總經理唐劍表示: “放眼未來,家用機器人是一個‘藍海市場’,就像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一樣,家用機器人有望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并成為未來家庭的一個‘剛需’。 ”

    需要強調的是,美的的機器人業務正在突破家庭場景限制,擴展至服務性更強的商業門店。數字門店智慧導購機器人R10待客君等新品問世,它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名稱職的門店“導購”,可以通過人臉識別主動與進店的客人進行交流互動,甚至能在對話的過程中詢問他們想買什么或有什么潛在的購物需求,通過搜索美的云數字營銷圖譜,為客人推薦貼合需求的產品,并幫助客人完成一鍵購買。

    美的IoT平臺方面也是成績斐然。2022上半年,美的IoT平臺新增連接近1300萬個設備,累計服務超7000萬個家庭,同比增加87%;智能場景累計執行超過2.1億次,同比+300%,邁出轉型路上里程碑式的一步。

    這些業務的真實情況在財報中也有直觀的體現。在美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庫卡所在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增速明顯。這展現了庫卡本土化發展成果的加速呈現,同時也預示著美的收購庫卡實現了一次雙贏。

    2022年三季度,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704億元,同比增長3.5%;實現歸母凈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ToC業務繼續穩中有升、ToB業務持續高質量快速成長。最受關注的數字化創新業務同比增長37.3%,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前三季度營收195億元,較上半年增長73億元,市場表現出色。

    美的對數字化未來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加上多年踏踏實實的技術深耕,已形成了公司特有的業務優勢,美的轉型已經成為家電行業樣本。

    但從工業4.0的發展目標來看,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業發展道阻且長。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的預計,今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仍有望繼續擴大,預計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

    市場已經擺在眼前,未來怎么干,就看美的的了。

    來源:BT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白電之王”美的,殺入機器人賽道
    智能繪畫、虛擬主播、家庭機器人,人工智能向C端拓維落地場景
    樂高「齊天大圣」終極變形機甲:3重硬核武器,可組裝拼接飛機
    機器人進軍娛樂圈,離主宰地球、統治人類未來又進一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