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道,10月8日,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飛抵東京與日產社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進行會談,并啟動為期一個月的談判。有消息人士稱,本次會談的原因是日產反對雷諾出售內燃機業務的計劃,因為日產不希望其與雷諾合作開發的技術被共享給一家中國公司。
據了解,本次談判內容包括:研究雷諾將其在日產的股份從43%減少到15%的可能性;說服日產同意雷諾將部分內燃機業務出售給中國吉利;說服日產同意向雷諾的一個新電動汽車和軟件子公司進行投資。
此前,中國吉利汽車控股和沙特石油巨頭沙特阿美曾就入股雷諾內燃機業務進行談判。而近日,歐洲傳來消息稱,雷諾此次欲拆分自己核心的內燃機部門,吉利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興趣,計劃收購其40%的股份。盡管該計劃尚未最終確定,但這一消息還是挑動了日產的神經。
事實上,日產與雷諾的盟友關系多年來已經近乎名存實亡,日產擔心技術出讓會威脅其發展只是表面原因,借此機會展開持股比例的博弈才是本次談判的真實目的。
結盟23載,不平衡的資本關系是日產的痛點
雷諾與日產結盟于1999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彼時的日產因經營不善已經連續八年處于虧損狀態,其背負的債務高達2.1萬億日元。為扭轉瀕臨破產的困境,日產向雷諾求取支援,作為交換,雷諾收購日產部分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并與日產成立雷諾-日產聯盟,以期將日產帶出泥潭。
在雷諾當任董事長戈恩的帶領下,日產通過關閉部分工廠、砍掉研發部門、極端控制成本等方式得以重振旗鼓,不僅用兩年時間就實現了扭虧為盈,還在四年內還清了巨額負債,而日產的業績好轉也為大股東雷諾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明眼人都看得出,所謂的“交換”并不是一場公平的交易,但對于當時身臨絕境的日產來說,卻是唯一的出路。據了解,換股完成后,雷諾最終持有日產44.4%股權且享有投票權,日產持有雷諾15%股權,但是并不享有投票權。也就是說,日產在很大程度上將受制于雷諾,而日產對雷諾的影響則是微乎其微。
明面是盟友關系,但日產卻是人微言輕。隨著日產盈利能力的提升,二者的矛盾也逐漸激化,為爭取更多話語權,日產開始了反抗之路。2016年,日產在東京發布會上宣布將從雷諾手上回購部分股份。對此,雷諾同意出售所持部分日產股份,但也表示會確保自身“在日產內部所持股比不變”。
現如今,日產借反對雷諾出售內燃機業務給中國公司的契機向雷諾施壓,要求其將持股比例從43%降至15%,以追平日產在雷諾的持股比例。有知情人士透露,雷諾集團對減持其所持的日產股份持開放態度。也就是說,雷諾并不打算死守這些股份,電動化轉型才是其目前聚焦的重點。另一方面,如若雷諾減持股份,將有效緩解日產多年的“心病”,二者關系也將借此破冰。
吉利帶資入局,雷諾愿做市場跳板
吉利作為海外并購最積極的中國車企,每次出手都有仔細的考量。在收購沃爾沃、入股戴姆勒之后,雷諾順利地成為吉利的下一目標。這也意味著吉利將借助雷諾將自己的版圖延伸到歐洲市場。
特別是近兩年,雷諾與吉利的關系正處于不斷升溫的狀態。早在去年8月,吉利汽車母公司吉利集團就與雷諾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創新型合作伙伴關系。今年5月,吉利正式入股雷諾韓國子公司,并向后者的釜山工廠提供CMA架構技術支持,用于生產投放海外市場的混動車型。
“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的這場合作,雙方都有著自己的訴求。”中國乘用車產業聯盟理事張秀陽認為,雷諾聯手吉利引進新的資金、技術和血液,共享吉利研發平臺,有助于雷諾在新車研發投入上“輕裝上陣”,加速落地更適合亞洲市場的本土化車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吉利本次入股雖然立足韓國,但韓美之間的貿易通道卻能夠助吉利撬動更為廣闊的美國市場。事實上,本次吉利收購雷諾內燃機業務的股份也是如此,雙方都期望在伙伴關系中各取所需。
首先就雷諾而言,雷諾一直計劃將電動汽車業務與內燃機業務分開,借此加速電動化轉型。隨著雷諾電動化轉型的推進,重要的一步就是剝離內燃機業務。有行業分析認為,對雷諾來說,拆分電動化部門和燃油部門可以使公司在電氣化轉型時更靈活;同時,出售股份也可能將為其電氣化戰略籌集數十億歐元資金。
在電動化方面,雷諾已經有明確的計劃及產品陣容。根據規劃,到2024年雷諾將推出至少4款全新電動車,其中包括雷諾R4和R5的電氣化版本,以及一款全新電動車和一款貨車。同時,雷諾品牌將在歐洲提供超過65%的純電動和電氣化車型;到2030年,雷諾品牌電動車比例將達到90%。
吉利資金的融入,將為雷諾電動化帶來更有力的支撐,更重要的是,借助吉利汽車的資源,雷諾還能重新找到中國市場的立足點。
雷諾集團現有的市場版圖中,除知名度和市占率俱佳歐洲大本營外,其在巴西、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市場也有著較強的存在感。根據雷諾新版全球發展戰略,雷諾集團的國際業務將轉向高利潤業務,特別是在拉美、印度和韓國市場,因此隨著吉利與雷諾合作的加深,吉利也有進一步打開拉美等更多汽車市場的可能。
雖然對于吉利來說,內燃機業務看似已成“黃昏產業”,但細究雷諾資產就會發現,其內燃機業務還包括了混合動力技術。在西班牙、土耳其、羅馬尼亞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受制于自然環境與市場接受度,混動與燃油仍是汽車市場的主流。因此借助雷諾這把鑰匙,吉利開拓市場的成本將大幅減少。
同時,雷諾已公布氫能源方案,歐盟高層對于氫能源的應用也持開放和支持態度。雷諾內燃機業務將幫助吉利拓展出除“混動+電動”以外的第三條路,即氫燃料內燃機,這將進一步縮短吉利開拓歐洲市場的周期。
俄烏沖突陰霾下,雷諾在俄羅斯的生產經營遭遇重創。雷諾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雷諾集團營收約為97億歐元,同比下降2.7%。其中,伏爾加汽車的營收約為5.27億歐元,同比下降23.1%,這也意味著雷諾估值正處于低點。吉利接過雷諾遞出的橄欖枝,不僅有利于緩解雷諾的資金問題,對于吉利而言也是一門極具性價比的買賣。
未來也許困難重重,但后續二者的合作能否實現雙贏才是最大的看點。【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經濟觀察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