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于游戲開發平臺“掌中飛天”,飛天云動以風口熱詞“元宇宙”為賣點,去年年底遞表港交所卻半路折戟,今年再戰港股。
此次二次沖擊港股IPO,飛天云動一份招股書里面超過300次提到“元宇宙”,還要募資來開發飛天元宇宙平臺,未來其會成為港股“元宇宙第一股”嗎?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搭乘“元宇宙”風口
二度沖擊港股IPO
近期,飛天云動開啟招股,擬發行2.715億股,招股價為2.21-2.88港元/股,最多募資或達到7.82億港元,并將于 10 月 7 日結束公開發售,預計10月18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基石投資者包括安吉國際、七彩靈峰、浙江天子湖、商湯科技、捷利交易寶(0.9,0.00,0.00%)等,AI龍頭、地方國資等積極入局。
官網顯示,飛天云動的前身名為掌中飛天科技,掌中飛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游戲發行平臺,創立之初主營業務為游戲研發發行,2015年正式開展 AR/VR企業服務,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元宇宙場景應用層(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領先供應商。公司憑借自研的AR/VR引擎布局元宇宙生態,為娛樂、互聯網、電商、房產、文旅、教育、金融、房地產、汽車、直播、技術等各行業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及業務擴充賦能。
2017年,掌中飛天在新三板掛牌,但是隨后在2019年摘牌退市。2021年底,掌中飛天正式更名為“飛天云動”,轉型進入“元宇宙”領域。此外,飛天云動遞表港交所,搭乘“元宇宙”風口,試圖成為“國內元宇宙第一股”。今年7月再度遞表,并通過了港交所聆訊。
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已成為飛天云動的頭號標簽,招股書中提及次數超過300次,可見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前景廣闊。招股書援引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AR/VR內容及服務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為人民幣217億元,預期將由2022年的人民幣357億元增加至2026年的人民幣130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8.2%。
關于此次IPO募資的用途,招股書表示,將主要用于增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并改進服務及產品;提升銷售和營銷職能;選定合并、收購和戰略投資;未來12至36個月開發飛天元宇宙平臺;以及用作運營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AR/VR營銷服務占“大頭”
毛利率卻最低
我們來看看飛天云動的財務報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飛天云動的收入分別為2.51億元、3.39億元和5.95億元;利潤分別為4187.9萬元、6025.2萬元和7171.9萬元,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收入為2.29億元,利潤為3820.5萬元。
從業務的收入占比來看,AR/VR營銷服務占“大頭”。飛天云動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AR/VR營銷服務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4.6%、41.9%、63.2%,2022年一季度的占比為72.3%,呈逐年上升趨勢。今年AR/VR營銷服務收入達到四年以來的最高點,占比超過七成,反觀AR/VR內容與AR/VR SaaS,今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僅為23.5%和4.2%。
然而,收入占比過半的AR/VR營銷服務的毛利率卻最低。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一季度,分別為21.2%、19.4%、21.7%與23.0%,而同期AR/VR內容、AR/VR SaaS的毛利率在50%上下。
對此,飛天云動解釋稱,不同產品及服務毛利率亦可能不同,因此產品組合變動影響整體毛利率。公司綜合毛利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IP和其他業務的毛利率變動。
實際上,AR/VR營銷服務收入的”高占比”,背后離不開AR/VR廣告的高昂點擊轉化率。2019-2022年一季度,飛天云動的流量獲取成本分別為1.15億元、1.38億元、3.11億元與1.27億元。在今年,流量獲取成本甚至在總成本中占比高達81.5%。而分包及開發成本、使用素材成本等在總成本中占比僅及流量獲取成本的“零頭”。
與其口號不一致的是,飛天云動研發費用率僅4%。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第一季度,飛天云動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40萬元、1500.0萬元、2170萬元和820萬元。這跟國外“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公司相差甚遠,其2019年-2021年研發費用分別達到1.07億美元、2.01億美元、5.33億美元,僅僅今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就高達1.78億美元。【責任編輯/賈琪】
來源:中國基金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