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運動APP治愈不了“懶癌”患者,更難改善自身盈利無門的尷尬境況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繼曬美食、曬旅行、曬自拍之后,朋友圈里又掀起了一股曬跑步曬走路步數的熱潮。

    在蘋果商店中輸入“運動”二字,共有3045個應用彈出。其中,既有專注于跑步和健步的“咕咚”、“悅跑圈”等,也有專注于女性減肥或男士健身指導的APP。“全民奔跑”起來之時,資本市場也讓這一領域持續升溫。在過去的一年中,包括咕咚網、去動、跑跑、約運動等在內的十多款社交運動應用都獲得融資,運動類APP似乎看到了春天。

    但對于“懶癌”患者們而言,一款APP就能“藥到病除”嗎?據說,為了占據朋友圈里“微信運動”的榜首,有“足智多謀”的網友就想出了把計步器綁在狗腿上的“高招”,也是讓人醉了。

    實際上,運動APP從誕生之初就存在著諸多的硬傷。有媒體測試結果顯示,不管在步數的計算或者是熱量的計錄上,這些APP都與專業儀器測試出來的數據有一定的出入。原因就在于不同運動產品本身的算法,所使用的傳感器以及人體的復雜性因素都會影響測試數據的準確性。而用這樣并不精準的數據來指導用戶的日常健身,其專業性顯然值得商榷。即便是數據準確,由于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的人,即使做相同的運動,熱量消耗也有差異,因此,常規的健身計劃并非“放之天下皆準”。

    此外,運動APP雖然多如牛毛,但其在功能上卻是大同小異。例如對于跑步的監測,大多都是通過GPS進行定位,顯示運動路線圖、耗時、控速、卡路里消耗等數據,這些最基礎的服務都還停留在非常淺層的運動表面。而隨著用戶運動的次數與類別的越來越復雜,這樣最基本的服務顯然并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而最讓運動APP們尷尬的或許還在于,其一直都處于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境地。雖然用戶看上去增長勢頭喜人,資本市場也表達了相當的期待,但盈利看上去卻是難解的命題。類似的運動APP多如牛毛,卻都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也不可能向用戶收費。因為一旦收費,就意味著用戶數量的大量流失。目前可以看得到的贏利方式是依賴廣告植入,但這一方面要求APP有海量的用戶基數,另一方面一旦植入廣告過多,就會損壞用戶的使用感知,得不償失。

    對于運動APP而言,互聯網的精髓就是先占有用戶,而且要保持高頻使用。但問題是,僅僅憑一款APP來治愈“懶癌”患者顯然并不靠譜,而不能讓用戶真正運動起來,其用戶粘性就無從談起。而這些“朝至夕走”的用戶,怎么才能承擔起運動APP的賺錢大計,恐怕還是個難題。【責任編輯/閆紅玉】

    本文為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及作者!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運動APP治愈不了“懶癌”患者,更難改善自身盈利無門的尷尬境況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