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腦和手機后,挖礦病毒也盯上了IoT設備。
無論是智能冰箱、彩電還是洗衣機,但凡有點算力的(物聯網和端側)設備都可能被這種病毒感染,用于挖掘加密貨幣等。
AT&T Alien Labs新發現的Linux惡意軟件Shikitega就是一例。
相比之前的一些IoT設備,Shikitega更加隱蔽,總共只有376字節,其中代碼占了300字節。
那么,這個新型惡意軟件究竟是如何感染設備的?
利用加殼技術“隱身”
具體來說,Shikitega核心是一個很小的ELF文件(Linux系統可執行文件格式)。
這個ELF文件加了動態殼,以規避一些安全防護軟件的查殺。
加殼,指利用特殊算法壓縮可執行文件中的資源,但壓縮后的文件可以獨立運行,且解壓過程完全隱蔽,全部在內存中完成。
動態殼則是加殼里面更加強力的一種手段。
從整體過程來看,Shikitega會對端側和IoT設備實施多階段感染,控制系統并執行其他惡意活動,包括加密貨幣的挖掘(這里Shikitega的目標是門羅幣):
通過漏洞利用框架Metasploit中最流行的編碼器Shikata Ga Nai(SGN),Shikitega會運行多個解碼循環,每一個循環解碼下一層。
最終,Shikitega中的有效載荷(惡意軟件的核心部分,如執行惡意行為的蠕蟲或病毒、刪除數據、發送垃圾郵件等的代碼)會被完全解碼并執行。
這個惡意軟件利用的是CVE-2021-4034和CVE-2021-3493兩個Linux漏洞,雖然目前已經有修復補丁,但如果IoT設備上的舊版Linux系統沒更新,就可能被感染。
事實上,像Shikitega這樣感染IoT設備的惡意軟件已經很常見了。
例如在今年三月,AT&T Alien Labs同樣發現了一個用Go編寫的惡意軟件BotenaGo,用于創建在各種設備上運行的僵尸網絡(Botnets)。
對此有不少網友吐槽,IoT設備的安全性堪憂:
也有網友認為,IoT設備應該搞WiFi隔離,不然就會給病毒“可乘之機”:
而除了IoT設備,更多人的關注點則放在了Linux系統的安全上。
Linux惡意軟件數量飆升650%
這幾年來,Linux惡意軟件的多樣性和數量都上升了。
根據AV-ATLAS團隊提供的數據,新的Linux惡意軟件的數量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了歷史新高,發現了近170萬個。
與去年同期(226324個惡意軟件)相比,新的Linux惡意軟件數量飆升了近650%。
除了Shikitega,近來發現的流行Linux惡意軟件也變得更加多樣,已知的包括BPFDoor、Symbiote、Syslogk、OrBit和Lightning Framework等。
對此有網友提出疑惑,正因為Linux開源,它似乎無論如何都會面臨病毒和惡意軟件的泛濫?
有網友回應稱,一方面,雖然舊的Linux系統可能充滿漏洞、成為病毒的“溫床”,但它在經過升級、打了補丁之后就會變好。
另一方面,開發惡意軟件本身也不是“有手就能做”的事情。
畢竟安全研究人員會不斷修復并堵上所有漏洞,而惡意軟件開發者必須在他們修復前找到漏洞、開發出惡意軟件,還得讓它們“大流行”,最終實現自己的目的。
要是你家還有在用老舊Linux系統的設備,要注意及時升級or做好網絡隔離等安全措施~【責任編輯/常滿】
參考鏈接:
[1]https://cybersecurity.att.com/blogs/labs-research/shikitega-new-stealthy-malware-targeting-linux
[2]https://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2022/09/new-linux-malware-combines-unusual-stealth-with-a-full-suite-of-capabilities/
[3]https://www.reddit.com/r/technews/comments/xc6nrn/new_linux_malware_combines_unusual_stealth_with_a/
來源:量子位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