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0億的市場,決定著超400億市場的走向。IDC發布最新報告:2021年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整體規模達3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5%。雖然相比于427.16億元的中國政務云市場規模,這一比例并不算高,但IDC積極地給出了“滾雪球效應”判斷——“處于快速增長的啟動階段”。
新華三就率先推動了雪球。
卡脖子的數據治理
小到企業,大到城市,數字化轉型均需經歷“數據資產化、數據驅動運營、數據驅動創新”三個階段。其中,“數據資產化”最具象的工作,即是數據治理。若卡在此階段動彈不得,就不要談以數據打通為前提的城市服務體系無縫連接,也不要想象基于數據融合的城市應用場景創新。
由此回看IDC報告,雖然只列出數字,但信息量極大。2021年,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最活躍的企業包括浪潮云、新華三/紫光云、中國系統、烽火、阿里云、華傲數據等。但六家企業市場份額總和也不過33.1%。這一比例甚至比上一年度,還減少了4.19%。
這似乎可理解為,新舊兩種勢力,正處于轉化之中。以用戶企業為導向,愿意深入應用場景,具有“企業基因”的服務商將表現得越來越好,賣工具、買平臺的企業,則顯得有點不接地氣。
數據治理一路走來
解釋上述變化,還可稍作歷史回顧。
中國政務數據治理最早始于2002年。在電子政務“一站、兩網、四庫、十二金”建設中,IT方案商通過自研數據前置機等方式,實現了早期的數據的共享和展現,甚至為此后的大數據應用奠定了基礎。
2013年之后,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高峰期,尤其在“一網通辦、一窗通辦”推行中,數據融合再次備受重視。但受技術條件限制,依然需要人拉肩扛進行數據治理和數據融合;而受業務理念限制,數據治理項目也往往希望畢其功于一役。
2021年,數字政府數據治理進入創新驅動階段。“一網統管”使數據治理具備了強業務屬性,疫情防控也成為數據治理的抓手,相關數據治理需求旺盛,而且對數據質量、數據容錯率要求極高。
業務驅動的數據治理
回歸IDC報告,新華三的業務理念,就很符合上述時代特征。2021年,新華三/紫光云在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份額達到5.9%,位列第二,較上一年度上升一位。更重要的是,新華三更為強調“以業務驅動的數據治理,以效果導向的數據治理”。
確實,數據治理是個苦力活,也是個技術活,但以技術為導向的數據治理,即使技術理念再先進,也無實際意義。因為效果是檢驗數據治理的唯一標準,任何項目也都不可能為了治理數據而治理數據。
早期的數據治理,尤其在2015年前后,多是以強硬的手腕,畢其功于一役地推進全量數據的數據共享。實踐證明,此做法既不合理,也缺乏持續的可操作性。往往在“一陣風”過后,數據池中再無新鮮活力注入,也無可用之水流出。
改變出現在2021年前后。
數據治理市場在2021年趨于成熟。首先,用戶對工具的關注度在逐漸下降,對技術概念的辨識度越來越高。一套數據中臺就賣3000萬元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其更傾向于將數據治理視為可衡量應用效果的服務。
其次,用戶對實時數據的要求越來越高。抱著半冷不熱的數據,只能煮出一鍋夾生飯。針對離線數據的梳理、分析,也不可能及時響應現實中業務需求。由此,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或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更值得關注的是,業務在倒逼數據治理模式創新,例如一網統管、疫情防控、社會治理、交通治理等應用場景,都已成為典型的業務抓手,也都在促進主管部門和數據服務商,更關注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的融合,更關注數據治理模式創新。
而且上述創新已經走通,先行地區的示范效益,帶動了數據治理的推進速度,數據融合、歸集的阻力也越來越小。“滾雪球效應”已經初現,用戶正在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尋求以數據治理,驅動應用場景創新。
以此對照新華三的業務理念。新華三更強調“以業務驅動的數據治理,以效果導向的數據治理”,更強調“用哪治哪”、“治哪融哪”。例如以交通擁堵的為導向的數據治理,只需調用和融合出行數據,而無需融合每一輛車的數據。
另一方面,新華三也更強調數據在哪,就在哪里治理,保證數據“可用不可拿”。同時,數據治理最終將以服務形成體現,而不是賣平臺、賣工具,這切實加快了智慧城市、智慧政務的應用創新。
以綠洲平臺為支撐
但也必須說明,數據治理不能以技術為導向,但必須以技術平臺為支撐。2021年,新華三對“數字大腦”再次升級,基于紫光云“紫鸞平臺”和“綠洲平臺”提升云與智能平臺的能力。其中,綠洲平臺就將推動數據運營、應用開發、融合集成,加速釋放數據的價值。
同時,綠洲平臺始終處于持續演進中,逐步上線智慧園區套件、智慧教育套件、智慧城市套件、智慧城軌套件、智慧醫療套件,這些行業套件都是項目的沉淀,而且在諸多項目實踐中,綠洲平臺實現從結構化數據治理,到地理信息、物聯信息等數據的融合;離線、準實時、實時數據的融合;政務數據、社會數據、互聯網數據的融合。
以成都高新區項目為例,基于綠洲平臺,新華三協助用戶整合了政務數據、社會數據、互聯網數據等,打通了65個系統,歸集整理14.66億條數據,為886個系統資源提供數據共享服務,為成都高新打造走向世界的數字之城奠定堅實基礎。
由此可見,數據治理市場已經趨于成熟,客戶不再受技術概念忽悠,其在清晰的業務目標下,在明確的業務場景中,逐步推進著數據治理。企業也不再靠賣概念賺溢價,而是像新華三這樣踏踏實實做好服務,以業務驅動數據治理,以效果導向衡量數據治理價值。(轉載自:張戈BP)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