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領袖視點】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打造智能化投研一體化的資管平臺

    8月20日消息,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的“2022夏季峰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肖鋼指出,資管機構的發展最終是向頭部集中的,一定有頭部效應,集中度提高。但同時不排除中小資管機構的發展。增強資管機構核心競爭力要秉承資管+投行+科技,以金融科技為樞紐,以精品投行業務為特色,要發展投行業務,成為產品的創設者。

    同時,肖鋼強調,要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體化的資管平臺。要有領先的技術架構與數據模型,計量客戶收益與風險。【責任編輯/古飛燕】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參加CWM50舉辦的夏季峰會。我講的題目是《加快推進資管行業數字化轉型》。

    大家知道,近幾年我國資管市場發展穩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從全球來講,資管市場也在快速發展,去年年底的數據,全球500強(歐洲雜志評出的)總資產規模突破100萬億歐元,增長19.7%。到去年年底,中國資管規模達到134萬億,創歷史新高。在2018年以前,全球資管各國家國別排名是美國、日本、英國、中國大陸。2019年以后中國一直排在全球第二位,就是美國、中國大陸。

    我們資管機構也得到快速發展,全球資管500強中,中國有30家(公募基金公司14家、銀行理財公司8家、保險7家、證券公司1家)。這30家中資資管機關都位于前200強,在500強中占了30家,但是在500強中的前200家,其中8家列在100強之列。可見我國的資管機構實力逐步在提升。

    評價世界資管機構500強或者強大的資管機構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也是我認為中國的資管機構要追上的一條就是數字化轉型。大家可以看看在全球的資管機構巨頭排前面的都是數字化轉型比較成功的。

    為什么數字化轉型成為競爭的關鍵呢?道理很簡單:

    一是客戶需求,現在中國70%以上的客戶,就是理財客戶、投資客戶,線上投資意愿不斷增強。特別是大眾富裕群體,金融機構有800萬以上的高凈值客戶,另外還有大眾的,100萬以上的都可以參與理財,參與資管。很重要的是大眾富裕客戶(100萬以上)達不到高凈值客戶標準,同時又比一般普通的投資者數額要高一點,這部分的群體數量相當大,對資管機構的產品設計、服務客戶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產品管理,現在管理的產品數量、類型越來越多,規模、賬戶都很多,復雜度很高,靠人工是不行的。

    還有投資績效。目的要投資,提升投資者的體驗,提高投資績效,要靠數據驅動,科技賦能,特別是做一些復雜權益產品,投研能力最重要,投研能力一定來自大數據,一定要靠科技賦能。

    四是風控合規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減少人工處理,發揮實時預警、風險管理前移的作用,也必須依靠科技。

    還有外部壓力在增大,一個是互聯網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傳統上并不是財富管理機構,這幾年互聯網線上理財發展很快,還有境外資管機構,在全球排頭部的資管機構全部落戶中國,都進來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時間早,很多是上世紀或者本世紀初就開始搞數字化轉型,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數據。

    從未來資管發展趨勢來看,我認為有兩個:集成度提升、差異化發展。資管機構的發展最終向頭部集中的,一定有頭部效應,集中度提高。但同時不排除中小資管機構的發展,因為它可以差異化。

    現在我國資管機構轉型存在主要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數字化轉型戰略不是很清晰。特別是資管機構對它本機構的業務的定位和規劃,不是規則,是規劃,缺乏很清晰的思考。

    二是普遍存在的數據質量不高,這包括內部數據、外部數據,數據治理存在不少的問題。

    三是資管機構的業務流程和應用系統很繁雜,而且相互分割的,不同業務線和業務流程和運營系統是分割的,而且存在簡單地把原來線下業務復制到線上,這對流程、客戶體驗都沒有改進。

    四是技術架構上也存在落后的問題。技術架構一般還是用傳統關系型的數據倉研究他們之間的相關關系、相互因果關系,但實際現在很多有高并發,高頻率的數據怎么實時高效智能應用,這在技術架構上還是落后的。

    我認為數字化資管主要包括六部分:投研、產品管理、營銷、風險管理、客戶管理、運營。我們未來資管機構如果要成為一個頭部的,一定要實現以數據驅動為關鍵的資管新形態。從過去依靠專家經驗型的資產配置到數字化資產配置。

    增強資管機構核心競爭力我認為秉承資管+投行+科技。所謂資管+投行,就是我們是新型的資管業務為核心,以精品投行業務為特色,資管機構一般是買方,那不僅要當買方,還要發展它的投行業務,還要成為產品的創設者。當然,這一切都要以金融科技為樞紐,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

    未來我國資管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我簡單提幾點:

    一是數字化資管長期戰略目標,一個資管機構價值觀、文化一定要統一的,而且要持續的,不能一屆班子改一次。

    二是要加強數據中臺的建設。通過數據中臺的建設,把內外部的數據整合起來,實現數據的線上化、集中化、標準化、標簽化、圖譜化。

    三是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體化的資管平臺。都應該在一個平臺運作,首先要支持投研,支持產品設計,支持客戶營銷,支持投資決策,一體化,還有后臺運營。所以要有領先的技術架構與數據模型,計量客戶收益與風險。投資績效歸因,每一個產品替客戶創造的投資績效到底來源于哪里,要做非常詳細的歸因分析。還有交易執行的效率,就是投資決策了,要做交易了,還要怎么樣詢價,怎么樣量化交易成本的分析,怎么樣自動連接流動性。

    四是精準刻畫客戶、陪伴客戶。我認為陪伴客戶被刻畫客戶更為重要,現在我們都很重視用數字怎么刻畫客戶的特征,也就是要從了解客戶(KYC)到了解客戶的想法(KYI),要比客戶更了解自己,這點很不容易做到,要自己還了解自己,通過大數據。科學計算可投資資產,建立客戶動態風險模型,幫助客戶克服市場波動情緒,長期陪伴客戶成長。很多資管機構有一個普遍的體驗,比如大家都知道按照監管要求,每一次產品之前,要簽協議之前都要進行風險的測試,填很多表,要問很多問題,他就會回答,根據他的回答診斷是哪一級,這是沒問題,但是我認為這是從現在的資管機構的運作來看是遠遠不夠的。那怎么樣陪伴客戶呢?當市場發生波動的時候,客戶一定忘記了當時填表的思維了,他會發生當回收率沒有那么大的時候就焦慮了,所以在這些問題上,怎么樣幫客戶克服情緒波動,陪伴他成長,這對資管機構是至關重要的。

    最后一個數字化資管人才培養,按照個性化、動態化、啟發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我們整個資管從投資博弈到智能組合,從學習知識到學習工具,這樣更好提升資管行業的質量。

    我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來源:金融一線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領袖視點】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打造智能化投研一體化的資管平臺
    【政策】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撰文指出 把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作為重中之重
    【政策】易會滿: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國際投行一致唱多A股 外資真金白銀押注中國資產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