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虧,對仍處于“休克期”的眾泰汽車來說,也算是個好兆頭。
但是,要想恢復自我造血功能,眾泰汽車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技術和錢。
少虧了4個億
雖然,重整工作已于去年底完成,但眾泰汽車的整車業務仍未能恢復,這也導致公司的整體規模不斷萎縮。
新近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下降22.50%,歸母凈利潤-2.77億元,同比減虧4.76億元。這主要是公司嚴控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與此同時,因重整完成,公司借款本金減少,財務費用支出降低。
沒有車賣的日子里,眾泰汽車都在干啥呢?
一方面,是在汽車產業的周邊接一些零活兒。比如,給同行江淮汽車、或是生產農業機械的沃得農機干點鈑金、焊接類的體力活兒;給摩托車企業做點摩儀產成品、整車線束、燈線、散件之類的小業務。再小的業務也不能嫌棄,畢竟,聊勝于無。
另一方面,之前淹沒在公司汽車業務中的家具制造業務,居然有朝一日撐起了半邊天。公司于2003 年收購了浙江金大門業,主要生產入戶門、室內門等產品。
今年上半年,公司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家具制造業,分別貢獻收入1.28億元和1.70億元,比上年同期均下降了超過20%。這一點收入,加之盈利水平也很一般,斷然支撐不起公司龐大的開支,僅停工損失一項就過億元。
即便如此,現在的眾泰汽車,與前兩年相比,也算是出現了向好的趨勢。
公司在2019年春節前后,就已陸續出現經營和財務吃緊的苗頭。突如其來的疫情,更讓公司雪上加霜。
其后,雖有地方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但公司仍無法力挽狂瀾,只剩下破產重整一條路。
2021年9月,江蘇深商成為公司重整投資人,它和多家財務投資人,共同出資20億元用于化解公司債務,并恢復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之前,江蘇深商已在龐大集團身上摸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徑。
重整完成后,公司原老板應建仁出局,黃繼宏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
隨著重整資金的陸續到位,截至今年6月末,眾泰汽車擁有貨幣資金13.89億元,不過,絕大多數都處于受限狀態。
造血艱難
眾泰汽車剛被推出ICU病房,要想真正實現自我造血功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過去,眾泰在汽車行業中已有一定積累,實現了車聯網、智能大燈、夜視系統、自動泊車、交通信號及標示識別、疲勞駕駛預警、電動四驅、方向盤換擋等科技配置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并將陸續得到應用。
燃油車時代,眾泰造車沒能徹底擺脫“模仿”。重獲新生,公司將發展重點聚焦在新能源汽車之上。它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較早的車企之一,曾推出過云100、E200、芝麻E300以及2008EV等純電動車型。
在重整草案中,公司也作出規劃,短期內發力A00級電動車,長期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車。
重整投資人明確承諾,將利用自身優勢,幫助眾泰汽車拓展網約車市場,并借助曾經的“4S店之王”龐大汽車的優勢,助力眾泰拓展渠道。
但是,一切的基礎,都是恢復整車業務。
在近期工信部發布的汽車產品申報文件中,終于出現了眾泰的身影。媒體經過比對發現,眾泰申報的車型并非新車,而是之前就已推向市場的T300,仍是一輛燃油車。
停產幾年,眾泰汽車的人員流失極為嚴重。頂峰時期的2018年,公司擁有技術人員達3208人,到去年已僅剩154人。
公司為了盡快強化新能源汽車研發實力,出資收購了新能源汽車研發公司君趣。這筆收購在當前眾泰的體系內,都沒有達到披露的標準,可見,收購的價格并不高。通過公開平臺查詢,君趣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僅有幾個商標。因此,該公司有多大的研發實力也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造車,特別是造新能源車,是一件很燒錢的事。“蔚小理”等少數幾個品牌成功的道路上,是累累白骨。
目前,眾泰汽車正在推進一項60億元的定增計劃,所得資金將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渠道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重頭戲是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公司計劃,將基于三個平臺開發4款新能源及智能網聯乘用車,包括三款純電動大中型SUV車型及一款純電動轎車車型。
不知道,新車推的名字還是不是叫“眾泰”。【責任編輯/常歡】
來源:斑馬消費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