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英特爾緣何跌下神壇

    8月3日,公布二季度營收大漲70%的業績后,AMD總裁蘇姿豐興奮地說,AMD正在占領更多的服務器和PC市場份額。北京時間8月5日上午,AMD市值1683億美元,超過英特爾的1464億美元。

    “AMD之前一直被英特爾打壓,現在英特爾自顧不暇,AMD沒有了最大對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會。”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AMD追趕了30多年的市場老大英特爾,正在經歷跌落的低谷。除股價被AMD超越外,英特爾最新財報給出了30年來首次虧損的成績,并且,英特爾營收也在二季度首次被臺積電反超。

    曾經的英特爾,是當之無愧的芯片王者,在PC電腦的CPU市場份額一度高達80%,占據霸主地位長達30多年。現在,英特爾卻一步步被超越,英特爾錯過了什么?

    王超認為,英特爾的興衰起伏故事,也能給國內半導體行業帶來經驗和教訓。對于追趕者而言,持續不斷地投入,有一天可能會超越之前的王者。同時,當領先者舒服地躺在自己功勞簿上時,也很可能被追趕者超越。

    跌落神壇

    “是我們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糟糕的報告。“伯恩斯坦分析師斯塔西·拉斯剛直接這樣評價英特爾二季度財報。

    和前幾個季度一樣,英特爾二季度的財務指標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這次的下降更為猛烈。英特爾二季度營收153億美元,同比下降17%,創下1999年來最大降幅,遠低于市場預計的176.6億美元。二季度凈虧損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51億美元,由盈轉虧。與此同時,英特爾還將全年業績預測從760億美元下調至650億—680億美元,遠低于市場預期的747.6億美元。

    對于業績下滑原因,英特爾財務主管津斯納說,中小型企業放慢PC采購速度,經濟的迅速下滑,也導致了許多芯片供應環節出現問題。

    IDC數據顯示,全球傳統PC出貨量在2022年一季度同比下降5.1%,二季度下滑幅度進一步加大,達到15.3%。PC前三名分別是聯想、惠普和戴爾。這也是PC行業增長兩年后,連續第二個季度出貨量下滑。

    據媒體報道,7月上旬,戴爾緊急通知面板廠,自7月起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顯示面板訂單下調50%。這意味著戴爾將整個PC產品線砍單50%,英特爾之后也可能受到下游砍單影響。

    除PC業務外,英特爾還有另一項主要收入來源,即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門(DCAI),這部分的營收金額為46億美元,二季度也在下降,同比下滑16%。

    除了市場需求減少外,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還將公司業績下滑原因歸咎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供應和運輸問題,以及經濟下行等因素。

    不過,同樣面臨疫情沖擊和PC市場縮小,AMD的營收在二季度卻漲了70%。臺積電的營收也同樣增長,二季度收入1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6%,超過英特爾的153億美元。“大家都是踩著英特爾的身體發展的,”王超向記者感慨,“一個巨頭倒下,所有人都會受益。”

    走向衰落

    英特爾的掉隊,不是一天形成的。“股價下跌是咎由自取。”帕特·基辛格對外說,公司最新公布財報不僅讓投資者失望,也讓英特爾大失所望。財報公布后,英特爾股價當天下跌9%,之后幾天持續下跌。

    市場分析公司Susquehanna在一份分析報告中表示,數十年來,英特爾有一連串失敗的項目、收購和戰略失誤。

    王超認為,英特爾沒有押對技術漸進的路徑,“英特爾x86架構非常牛,但手機互聯網時代,ARM芯片越來越多,英特爾被時代超越了。”

    從上世紀起,英特爾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當之無愧的半導體頭把交椅。但2005年,當時的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做出了一個誤判。蘋果想要英特爾為iPhone開發手機CPU時,保羅·歐德寧拒絕了,理由是蘋果報價過低。隨后幾年,搭載三星設計的ARM架構芯片(SoC)的初代iPhone發布,取得成功。這位x86王者錯失了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搶占先機的機會。

    盡管后來英特爾也推出了面向移動設備的Atom系列芯片,但卻將這款芯片押寶于上網本,后來才將基于x86架構的Atom處理器用在手機上,卻又存在著散熱差、兼容性差的硬傷,無法與蘋果、高通、三星抗衡。2016年,英特爾宣布停止開發Atom系列處理器,從此退出移動手機、平板電腦領域。

    2015年之后,英特爾新業務上的嘗試也近乎石沉大海,一推再推7nm工藝。面對低效的“擠牙膏”式的產品更新,不滿的消費者們調侃英特爾為“牙膏廠”。

    當英特爾自身不斷出現問題時,它的對手們反而一步步強大。

    2012年蘇姿豐加入瀕臨破產的AMD后,AMD研發出先進的Zen架構,經過三代更迭,AMD芯片在CPU市場上的市占率一路攀升至40%左右。

    今年2月,AMD花費350億美元收購了芯片廠商賽靈思,完成了半導體行業內的大型收購,成為占據FPGA49%市場份額的第一大廠,多于英特爾的35%。憑借著CPU、GPU和FPGA的王牌產品,AMD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計算機體系,在芯片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并不斷蠶食原本由英特爾統治的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

    在工藝制造領域,英特爾也犯了錯誤,給了臺積電壯大的機會。現在,臺積電與蘋果、華為、AMD、英偉達、高通深度合作多年后,攻克了7nm制程工藝,又緊接著實現了5nm制程的量產,3納米工藝會在今年下半年投產,全面領先半導體領域。

    在人工智能和GPU領域,英偉達也在“搶食”英特爾。在AMD陷入財務危機、英特爾在GPU領域停滯沒有建樹的情況下,英偉達預見了GPU在AI市場的應用,并在圖形處理器領域獲得了成功。如今的英偉達,將觸角伸及數據中心、專業可視化、智能汽車、加密數字貨幣挖礦等規模和利潤更可觀的領域,這些都是英特爾所涉及的業務。

    能否重現昔日輝煌

    “我們的確處于低谷。”津斯納承認這個事實。不過他認為,轉機正在形成。帕特·基辛格也說,當前季度預計是英特爾的谷底,在經過庫存調整后,客戶很快就會重新下單。

    英特爾當下正在重振旗鼓。其實去年春天,帕特·基辛格在60歲這年重回英特爾時,就被外界視為英特爾改變的時刻。當天,英特爾的股價漲超7%。帕特·基辛格冒著財務風險以及業績下滑的壓力,推進了IDM2.0戰略。

    此前英特爾一直堅守舊IDM模式,在技術上靠“吃老本”,使英特爾在各領域出現了不同的競爭對手。面對來勢洶洶的勁敵,2021年,帕特·基辛格推出IDM2.0新戰略。相比過去,這項計劃將著重加強英特爾芯片制造能力,以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芯片供應鏈中。同時帕特還宣布,給客戶提供x86的授權,以期與客戶共建新生態。

    隨后,英特爾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芯片廠,預計2024年投產。2021年5月,英特爾對美國新墨西哥州芯片廠進行升級。2022年年初,英特爾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建造兩個芯片制造廠。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新建的芯片制造廠會帶來巨大的投入,IDM2.0的高額投入不僅很難在短期看到回報,還會使英特爾陷入營收、利潤的全面下滑,以及主營PC芯片、數據中心業務陷入負增長所帶來的困境中。市場目前并沒有給重視科技研發、不追求短期資本市場表現的帕特·基辛格滿意的答案,這也體現在了本次二季度英特爾財報和股票市場中。

    “很難說現在就是英特爾的底部。”王超告訴記者,芯片行業是“強者愈強,富者愈富”,是馬太效應特別明顯的一個行業,現在牌桌上的玩家越來越少,行業趨勢越來越聚焦,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很難被終結。“比如先進制程方面,臺積電研發成本投入也很高,比英特爾更舍得投錢,英特爾想趕上臺積電,是非常困難的。”

    英特爾能否重現往日輝煌?市場分析公司Susquehanna并不樂觀,“除非他們能保持住領導地位(可能性很低),或者改變戰略方向,否則我們預計英特爾的增長、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問題將持續存在”。

    關注互聯網及科技行業10多年,王超對英特爾的興衰起伏非常感慨,“這個行業真的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幾十年。”1987年張忠謀剛剛創辦臺積電時,英特爾是行業大哥,巨無霸一般的存在,但是當2010年iPhone崛起帶來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二者市場地位很快輪換。他認為,英特爾的故事,對于當下處于落后位置的國內半導體行業也能帶來借鑒意義,“在追趕者領域內,你持續不斷地投入,一旦形成先進制程,總有一天你可能會超越之前的王者,新的壟斷優勢也是很難被顛覆的。”

    當然,英特爾的故事更可以提供教訓,當領先者躺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時,也很可能被追趕者超越,這時再想翻身,就很困難了。【責任編輯/AMY】

    來源:經濟觀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英特爾緣何跌下神壇
    英特爾宋繼強:堅持半導體底層技術創新,激發算力千倍級提升
    英特爾CEO基辛格回應市值被AMD超越:股價下跌是咎由自取
    英特爾宣布為聯發科代工芯片:18個月后開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