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比亞迪終于超過中國銀行、中國人壽、中國石化等諸多巨無霸央企,站上了萬億元市值的臺階。截至收盤,比亞迪A股收報348.80元,市值為10154億元,成為首個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的自主汽車品牌。盡管比亞迪并未對外再發布消息,依然保持了“不予置評”的低調,但無論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已經按捺不住蹭起熱點,積極展開了比較和聯想。
比亞迪的這一輪漲幅,是由路透社6月8日的一則新聞“比亞迪供貨特斯拉”引發的。比亞迪內部趕緊對媒體澄清只是口誤,但外界依然展開了想象。這一天,比亞迪穩居全球車企市值榜前三,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間接還造成了同樣是萬億級別的寧德時代的波動。截至6月10日收盤,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的市值相差只剩下400億元了。
實際上,特斯拉和比亞迪的汽車市場競爭關系并不明顯,反而是比亞迪電池方面的供應能力卻能給予特斯拉很大的選擇空間,因此一直以來傳聞也沒斷過。當前,比亞迪裝機量已經超過LG居于全球第二位。寧德時代的下降,對應的是比亞迪上升到了15%的份額。特斯拉需要更多更好的電池,比亞迪如果在安全、穩定和供應上能夠保證,甚至價格更有吸引力,沒有一家車企會超過。長期以來,比亞迪也在給國內不少主流車廠供貨,只是并未過多宣傳。如果特斯拉的電車標準加上比亞迪的電池優勢,兩大巨頭聯手,有可能讓許多國內廠商感覺難以撼動了。
從4月開始,比亞迪就沒有主動公布自己的銷量了。因為它明白行內都知道其已經占據新能源和自主品牌第一。尤其是在疫情嚴重的4月,比亞迪以10.5萬輛拿下全球銷冠,比第二名特斯拉、第三名上汽通用五菱、第四名寶馬的總和還要多。在業界艱難、一片哀鴻的當下,比亞迪主動選擇了低調。
可是站上萬億臺階已經是公開的結果。乘聯會數據表明,1-5月比亞迪的零售量僅次于一汽大眾,排行為國內廠商第二,達到了50.5萬臺,同比增長了167.10%。在前15名的廠商中,僅三家實現了正增長,像比亞迪這樣超過百分百的增長率是絕無僅有的。何況,比亞迪3月已經停產了燃油車,意味著這是一家完全靠新能源汽車,就跑到了自主品牌第一的車企。
從發展前景來看,市場占有率是和底盤、制造能力相關的。作為新勢力的蔚來、理想和小鵬都只有一個生產基地,特斯拉有2個,而比亞迪已經有深圳、西安、長沙、常州4個汽車生產基地,后面還有6個工廠在建。這意味著即使疫情來襲,比亞迪也能分散風險、調動產能、調配資源、保證供應,不至于束手無策。比亞迪不但造汽車,還造電池、生產芯片,代工各種電子產品(包括華為手機)。現在國內廠商痛定思痛要做的芯片半導體,比亞迪十多年前就已經做了。個個都在喊保供應,但是靠上下游來救自己,還是靠自己打造的供應鏈和網絡才活得好,這是明擺的事實。
當前,比亞迪還是一家處于青春期的企業,也從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它長期投注在新能源車上的戰略,是直到近幾年國內市場旺起來后才修成正果、獲得承認的。國際車企巨頭的技術儲備和前沿研究深厚,諸如特斯拉、保時捷做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也沒有難度。比亞迪實現品牌分網,形成穩定認知后,還有很多市場空白沒有進入。也有很多消費群在保持觀望和質疑。對比亞迪來說,更具挑戰性的智能化與高端化無法繞過。何況高端化,也不是簡單地堆料高價即可。走向更高的標桿地位,終究和高端造車水平與市場估值相關,并非靠單純硬件能夠短期解決,需要長期作戰才能積累市場信心,并代代相傳。【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新浪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