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東南亞科技獨角獸GoTo的成功上市,小超人李澤楷的身家立馬大漲幾百億,緊接著,李嘉誠的長實又跟越南的明星企業萬盛發集團談論了在越南胡志明市的投資事宜。
從英國撤退的李嘉誠,下一站看上的,就是越南。
雖然很多人罵李嘉誠,但從一個商人的角度看,李嘉誠的嗅覺確實超人。
為什么是越南呢?
咱們先看看越南的出口數據,2010年是722億美元,2019年就到了2643億美元,增長了265.8%。而這十年當中,中國的出口增長了58.4%。
2021年越南的出口額是多少呢?3362億美元,年增長率13%,這還是疫情期間,增速相當快。
出口拉動經濟大發展,這在越南的股市也反映的很清楚。
過去這十年,胡志明指數從2012年的400點左右,到高點超過1500點,漲幅接近3倍。尤其是2020年越南疫情緩和一放開,指數迎來新一波加速性漲幅,跑贏全球90%的市場指數。
胡志明指數
大家都知道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我們的經濟大發展也是從出口開始的,有這個模板在前,越南跟著學就行。這些年發展最快的,就是制造業代工。
大家已經能在很多衣服和鞋的標簽上,看到made in vietnam的字樣了。
服裝品牌GAP有超過三成的產品都是越南制造,去年11月越南來疫情,嚇得GAP直接砸了5億美元開飛機把貨物從越南空運到美國,就怕錯過圣誕節購物季。
阿迪、耐克都在十年前將自己的中國直營工廠關了,把相當多產能搬去了越南。
商標Made In Vietnam
此外,zara和優衣庫也都非常依靠越南的代工廠。
目前,越南已發展成為僅次于中國的,美國第二大服裝和鞋類供應商。
轉移到東南亞的產業只有服裝和鞋嗎?大頭還在電子產品。
電子工業是越南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出口額從2015年的473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96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額的三分之一。
在全球電子出口商的排行榜中,越南從2001年的第47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12位。
這不是沒原因的,最近這些年,很多公司都在把產線從中國往越南轉移。
2019年9月,三星惠州手機制造廠停止運營,三星在華加工業徹底告別中國制造。要知道,在這2年前,全球三星手機有17%是惠州生產的。
三星從中國撤退之前就開始布局越南了:
2008年,三星在越南北寧省建立了第一家智能手機工廠——SEV;
2013年,三星在越南太原省建立了另一家智能手機工廠——SEVT。
三星還在胡志明市開了家工廠SEHC,生產三星的電視機。
現在,三星有一半的手機產能都在越南,其次是在印度,第三才是韓國本土,產能約為10%。
不只是三星,intel、LG等巨頭都布局了越南,就連咱們國內的企業——立訊精密、歌爾股份,也都跑去越南開了廠。
這些公司在越南的工廠規模不小、還投入重金搞工人培訓和后勤準備,肯定不會是只打算掙個快錢。
包括富士康,在越南的工廠也很成建制。這些公司說走就走,對中國沒有半點留戀嗎?
其實他們也沒轍,他們都是產業鏈上的螞蟻,都是蘋果的供應商,只負責代加工,毫無話語權。
蘋果一算,中國開廠不劃算,我要走,你們走不走?為了訂單,他們只能跟著一起去。
越南不僅自己吸引了很多國際大牌,連帶著周邊的國家都受益,全球第二大電池制造商 LG就在印尼開了廠,長虹美菱也在印尼開設了生產冰箱空調的工廠。
我們肯定是不希望產業轉移去東南亞的,但人家也是要算賬的,在硬成本面前,光靠情懷是留不住人的。
以前咱們搞過一個替代理論,比如想把東南沿海的“低端產業” ,比如服裝,向中西部轉移,讓這里的省份也能多掙點外匯。
后來發現,這完全是紙上談兵。雖然中西部地區人工便宜,但是內陸運輸成本可比海運高太多了,不然為什么85%國家貿易的運輸都是依靠海運來完成的,即使疫情期間漲價好幾倍也還是要選海運。
而且現在很多中西部地區也自有一套搞法,有的搞大數據,有的搞人工智能,最差也還能賣賣地,所以這個替代理論基本上就破產了。
但是這些制造業公司在東南沿海也待不住了,因為各種成本漲得太高了。
比如環保,以前是粗放式管理,排污很嚴重,牛仔褲廠、電子垃圾回收、印染等等,對工人的健康傷害大,對環境的污染很嚴重,但資本就是靠這個賺差價的,現在環保嚴格了,成本直接就上去了。
最扛不住的,就是人工成本。
現在國內的新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平均學歷也大幅提升,90后的本科占比已經達到18%:
國內年輕人平均學歷大幅提升
這些人上學的時候教育投入不會低,畢業了去工廠做低級的工人,拿四五千的工資,他們自己不會干,家長也不會答應。
即便是沒上過大學的年輕人,也沒人愿意去流水線干活,畢竟這些制造業公司的工資、自由度跟外賣騎手沒法比。
所以,工資低的廠子,招不到人,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過去30年的人口紅利沒了,可看看越南呢?
1500-2000人民幣一個月,便宜太多了。
十多年前,大家說起制造業轉移還覺得危言聳聽,說起越南就是“基建差、勞動力素質差、產業結構落后”,覺得那邊的工人不會干活,組裝電子產品這種精細工作他們不行。
可人家也是會進步的啊,這十來年一過,優勢異常明顯。
這個進程也沒辦法,有點像幾十年前的日本一樣,將低端制造業轉移出去,也不完全是壞事。
其實,不管是國內還是東南亞,制造業都是很卷的,吸收的只是最低端的工人,環保不友好就算了,利潤也微薄,屬于“臟活累活”,這個過程咱們經歷過。
這在理論中叫微笑曲線,后端的創新研發品牌,前端的銷售市場都賺錢,唯獨中間的制造利潤最低。
微笑曲線
而且不得不說,國內很多工廠已經過了廉價勞動力的時代,用上了機械臂,成了24小時運轉的“熄燈工廠”。
這也說明產業在調整,不需要那么多動作簡單枯燥的擰螺絲工人,以后需要的是帶知識帶技能的高級技工,負責設備維修,操控數控機床作業,甚至建模之后交給3D打印機完成生產任務······
跟工廠一起搬走的,其實還有很多的錢。過去這十幾年,中國對越南的投資額是連續高增長的。
中國對越南直接投資情況
當然,盯上越南的也不只是我們。
2021年,共有106個國家和地區在越南投資。其中,新加坡排第一,107億美元,占越吸收外資總額的34.4%,韓國第二、日本第三。
目前全球的投資圈,對整個東南亞都比較看好,開頭說的李澤楷的GoTo,那就是印尼的電商+叫車軟件合并的,谷歌、淡馬錫、軟銀、阿里、騰訊京東也都投了:
投資企業
這樣的公司就屬于有錢大家一起賺,未來,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資金出海投資,也會有更多的工廠搬走,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說一本帳,淡然接受吧。【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大貓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