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出席并發表演講。
萬鋼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三個很明顯的發展趨勢:
第一,持續保持了高速度增長的態勢。
他指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再創新高,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了108%,其中歐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繼續增長,銷量達到了233.8萬輛,同比增長了66%。美國新能源汽車大幅度提升,增長了100%以上,銷量達到67萬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突破,產銷同比增長160%以上,銷量達到352萬輛。
從全球總的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突破了1500萬輛。我們近十年來累計推廣超過了1800萬輛,中國超過了900萬輛,持續保持了保有量和產銷量的世界上的一半。
第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持續地提升。
2021年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16.5%,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3.4%,而且從年頭開始逐月基本呈現增長的現象一直到12月份達到全年最高,今年前兩個月也維持了滲透率快速增長。
第三,汽車的高質量發展。
從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看起來,第一個特征是智能化賦能電動化。2021年中國新能源的乘用車基本上實現了車聯網功能的全覆蓋,一些頭部汽車企業已經投放了搭載V2X技術的量產汽車,L2駕駛輔助系統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達到了38%,是在所有的汽車產量當中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是比較高的,特別是高等級的自動駕駛進行了示范應用,自動駕駛的轎車在礦場、干線物流、通勤客車、港口和一些功能性的無人車,包括送貨,都已經進入了使用。第二個特征,乘用車車型基本上達到了全覆蓋。
據他介紹,2021年我們國家新上市的新能源車型一共70款,目前在售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的總量達到了289款,達到轎車、SUV、MPV基本全過程的覆蓋。
另外,他還提到,新能源汽車的科技進步引領創新突破:
比如整車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純電動的專用平臺、廣泛的一體化集成設計等降低了整車開發的成本、生產工藝的復雜性,實現了整車動力、蓄程里程,高低溫能耗、整車安全性以及為智能化的拓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還有智能熱管理技術的進步,能夠支撐新能源汽車在零下30度的環境下面使用,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痛點,一些企業已經開始800伏的高壓平臺落地,對于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加速性能、有效地提升整車的運行效率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他表示,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地舉辦,其中也有新能源汽車做的貢獻,2022年北京冬奧會、殘奧會一共用了近1200輛燃料電池的汽車,累計減碳可以達到2200億噸,保障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碳中和、零碳排放。
他說:“前天我去延慶實地觀察和乘坐了這個車,我們坐到這個車上到雪橇中心,它的坡度已經接近20度,但是我們的燃料電池大客車毫無困難地爬上去,冬奧期間有些天晚上零下20度,但是我們大多數的燃料電池汽車都能夠在戶外活動。這也體現了燃料電池汽車的一個進步。”
從各地的示范運行的場景來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綜合發展已經進入了商用車的多場境的示范應用,燃料電池的壽命普遍達到10000小時以上,在運行的燃料電池汽車的系統有的已經達到30000小時,氫能的基礎設施包括綠色制氫、儲氫、運氫和加速,有力地支撐了氫燃料電池在長途客運、長途貨運、物流、碼頭、礦山等長途重載的領域取得了應有的成效。
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也再上臺階。萬鋼表示,高鎳三元的正極材料和硅碳復合的負極材料成功地開發和試驗,實現了300Wh/kg動力電池的量產車,混合固液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60瓦時每公斤,已經經過了循環壽命的試驗,今年進入裝車階段。同時還開展了單體4.5伏的鎳錳酸鋰的動力電池的前瞻研究,第三代半導體(硅基半導體)的功能模塊等控制器實現了量產應用,實現了控制器體積和重量大幅見效,峰值功率可以達到99%以上。
他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以來的整個電動汽車的電力電氣的框架的創新推動,現在呈現安全和效率的雙提升:
首先,無論是企業的研發還是研究院所的研發,大家逐步達成了汽車的控制架構將從分布式通過預集中式向中央集中去發展,在不久的未來,我們的預集中式能夠覆蓋電驅動系統、駕駛系統和座艙以及對外的聯絡,這個突破對于我們下一步的芯片的創新研發具有很好的帶領作用。
另外,在研發架構的同時打下了整車信息安全防護找到了思路,也就是我們將從邊界防御向主動安全的縱深防御體系躍升,汽車可以在聯網的同時構筑防火墻,防止惡意攻擊,同時在內網的防治上又可以抵制住木馬程序的侵蝕,特別是在底層的防御系統上能夠抵御住有毒系統或者密碼系統開始建立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威脅的提前感知、動態的實時響應,保障汽車信息安全,筑牢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的基礎。
不過萬鋼也提醒,我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很大的機遇。
首先,產業鏈、工業鏈的安全。他指出,去年全世界汽車產業的痛點就是芯片的供應。芯片的供應從表面上看它與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疊加,比如說疫情、火災、某些地方的大規模斷電,都影響了芯片的供應,因此他建議,當我們今天在回首去解決一些架構的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我們現在預控制器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新一代的汽車芯片的設計,更多地要從可靠性、可行性以及基礎功能和基本性能上來考慮,讓它有一個可編程的空間和余地,這樣就為未來的軟件定義汽車打下一個基礎。
供應鏈方面,他提到目前一個重要問題是電池材料價格的快速增長,“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背離了供需需求的增長,產生了非正常的增長,碳酸鋰居然可以在去年一年當中增長了十倍”。所以,對全新能源汽車說起來,提升供應材料的供給水平同樣也要依靠發展和管理,要圍繞著資源開采提煉、電池技術的研發創新、回收利用系統的建設,推動科技創新,特別是現在在電池研究上低鎳、低鋰低鈷或者無鈷電池是一個發展的方向,同時能夠達到相應的能量密度。同時要對鋰、鎳等原材料市場的交易市場進行市場管理,暢通國際物流的渠道和貿易流程化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保障全球動力電池材料的供應。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要推動車能融合、車路協同、車網互聯,但是實際應用中仍有障礙存在,他舉例稱,比如車作為儲能體,往網絡輸電的時候,用電價格的計算、用戶的接受度還需要進行實驗;比如車輛和路側的系統需要一個相互的信任,“我和幾位大企業的老總溝通過,他們擔心路側系統能不能全覆蓋,實際上它都是相輔相成的,我們現在駕駛汽車也看到紅綠燈信號,紅綠燈信號也有熄了的那一塊,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式”。
因此他指出,跨界的融合需要加強產業之間的理解、互信和合作,共同構建跨領域的標準和規范,在任何時間都要記住維護數據安全和用戶的隱私保護,這是社會公共安全的理念,也是我們發展人工智能的道德倫理和標準規范的重要的原則。
最后他提到,當前最重要的挑戰就是怎么樣實施好國家的雙碳戰略。雙碳戰略事關全局,它是帶動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維護經濟增長、社會安寧和生態文明的重要的戰略舉措,具體來說面向碳中和,整個汽車產業界要協同作戰,盡快地發布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路線圖,要明確以低碳為核心的政策標準體系架構,深入全行業的產業鏈的足跡的研究。
萬鋼表示,有研究指出商用車是當前汽車產業碳減排的重點和難點,歐盟的商用車車的保有量也在5%左右,但是它的碳排放量占了40%;我們國家乘用車的保有量實際上只有在5%左右,但是它的碳排放占了整個產業的50%以上。因此他建議,要搭建國際合作的交流平臺,凝聚產業鏈的上下游的發展和合力,共同來探索技術創新的路徑,加強科技的協同攻關,開展前瞻的示范推廣,加強標準法規的協同,加速商用車的低碳轉型。【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新浪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