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上萬字的App隱私協議,是“文字游戲”嗎?

    每次注冊帳號或者安裝軟件時,面對屏幕彈出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在點擊“同意”之前,你會讀嗎?

    一個App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界面 新華社發

    一個App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界面 新華社發

    去年光明日報與武漢大學聯合調研組對1036人進行調查訪談的結果顯示,77.8%的用戶在安裝App時“很少或從未”閱讀過隱私協議,69.69%的用戶會忽略App隱私協議的更新提示。

    也不能怪用戶對其“視而不見”。日前,有報道稱,在手機應用市場里下載的5款下載量過億次的社交、游戲、短視頻、購物等App,平均每款App需要用戶“閱讀并同意”的內容約2.7萬字,比一篇本科論文長,逼近部分碩士論文的篇幅。一些小眾App的協議相對簡單,用戶協議長度在數千字。但2.7萬字,按照一般人閱讀速度平均為300-500字/分鐘來計算,速度快的話讀完也要將近一小時。

    App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即用戶與企業之間就個人信息收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是個人了解自身信息實現方式的途徑,也是企業獲取用戶信息控制權的渠道。本著“告知-同意原則”,App方在收集個人信息前,依法保障用戶知情權,對如何采集、存儲、使用、保護用戶個人信息進行充分告知,與用戶簽訂協議,明確隱私,獲得授權。

    除了篇幅過長,幾乎所有App隱私協議都是“同意就繼續、不同意就ByeBye”,從用戶角度,這份協議怎么看都帶著些許強制的意味,難說是雙方的公平對話。更有一些協議在專業復雜的術語和條款中“夾帶私貨”,比如地圖導航類App必須授權的信息中出現通訊錄權限,與第三方或者是關聯方共享必要信息卻對“第三方”和“必要信息”都不作說明,或者協議中嵌入其它協議,等等。

    這也怪不了用戶看到隱私協議就指尖匆匆劃過屏幕只能“同意”,不少網友調侃,“我撒過最多的謊,就是‘已閱讀并同意用戶協議’”。

    作為App獲取用戶信息、雙方對話的第一道關口,隱私協議不能僅僅是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服務的“說明書”,更應成為用戶利益的“保障線”。用戶擔心的無非是,平臺方將侵權行為從一開始就隱藏在技術壁壘下,自己對此毫不知情,或者即便知情為了正常使用也只能被迫同意,被侵權后還投訴無門。

    而消除用戶擔憂、守護信息安全還需要多管齊下。比如,開發方設計用戶協議時,適當降低閱讀和理解門檻,凸出重點條款,避免“文字游戲”,細化授權分級;相關部門制定App隱私協議指南,為企業和監管者提供操作指引,完善監管權責分配,加大前期審核和持續監管執法力度等。

    確實,與App本身的使用體驗相比,用戶協議的閱讀體驗沒那么受重視,但它也是App的一部分,也是體現App對用戶友好度的一部分,同樣關系到企業長遠發展和數據網絡安全。對于這一點,用戶、企業和監管部門都不能忽視。【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光明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上萬字的App隱私協議,是“文字游戲”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