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余鵬鯤:比中國更依賴西方芯片的俄羅斯,會被科技公司制裁壓倒嗎

    俄烏沖突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出臺了層出不窮的制裁,包括經濟的、體育的、藝術的種種措施,甚至連俄羅斯的寵物貓都沒能逃過一劫。這些荒謬的制裁再次說明,西方國家在圍堵、抹黑他國時想象力是何等豐富,也說明美國霸權主義不愧是國際秩序最大的破壞者。

    盡管西方國家采用了形式多樣、角度刁鉆的制裁措施,但有效性值得懷疑。以金融制裁為例,美國接連采取了禁止使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進行金融交易和商業活動、剔除出SWIFT網絡、凍結在美歐的俄羅斯國家資產等招數。

    “金融核彈”是扔下去了,俄羅斯也受到很大沖擊,可普京的戰爭意志并未被明顯削弱,俄軍的軍事動能依然強勁如昔。再加上歐洲甚至美國都十分依賴俄羅斯的能源,這樣的制裁怎么可能不走樣呢?

    事實上,盡管美國兩黨的參議院立法小組都堅持對俄羅斯石油出口進行制裁,但拜登政府拖到8日才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對俄羅斯實施能源進口禁令。

    至于其他奇奇怪怪的制裁,壯膽的意義大于實際作用,充其量就是國際政治中的啦啦隊。像制裁俄羅斯的貓,除了給世界人民增添笑料,制造出一大批表情包外,還會有什么結果。

    根據列寧與貓的歷史照片,制作的諷刺表情包

    北約東擴被遏制,單邊主義的安排被挑戰,美國對俄羅斯有著切齒仇恨,在不親自下場參戰的前提下,美國政客們會打出所有牌,當然也包括科技牌。和俄羅斯相比,美國科技企業無論是從體量還是質量上都處于碾壓狀態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的數據,全球研發投入前2500家企業中,美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高達38.45%,比歐盟企業的20.89%高出84%。研發投入的差距,實實在在地轉變為美國企業的科技競爭力,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全球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中美兩國,而美國又占據整個世界的半壁江山。

    全球研發投入前2000家企業的投資額分布,圖源見水印

    相比之下,俄羅斯的科技企業簡直不值一提,嚴重缺乏世界影響力。毛主席早就指出:“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占據這么大的優勢,美國更不想講理了。以蘋果、英特爾、AMD、谷歌為代表,目前已經至少有25家科技企業參與到對俄制裁中。

    科技企業制裁威力不容小覷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企業是產業競爭的排頭兵,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的人認為在國家產業政策和國際博弈面前,再強的高科技企業也無足輕重,這種觀點是有害的。美國科技企業參與制裁,起到了其他方式起不到的作用,甚至可以說馬上就讓俄羅斯感受到了疼痛。

    目前參與對俄制裁的美國企業,多是信息企業,又可粗略分為互聯網及軟件服務企業和硬件設計與生產企業。其中互聯網及軟件服務企業發揮的作用最直接,蘋果和谷歌的服務停止后,立刻就對俄羅斯相關業務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和很多國家一樣,俄羅斯也邁入了移動支付的時代,但其本土移動支付企業并不像中國企業一樣強勢。2月28日,由于Apple Pay(蘋果支付)和Google Pay(谷歌支付)在俄羅斯大面積停止使用,給俄羅斯民眾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及軟件服務企業不僅改善著人們的生活體驗,還打造了觀察世界的窗口。Facebook、Twitter、網飛(Netflix)、Roku、Meta、Tiktok都掌握著巨量的媒體資源,就是谷歌、亞馬遜、微軟也操控著重量級的流量入口。

    當這些媒體集體發難時,西方網民中俄羅斯國家形象迅速一落千丈。俄烏沖突激化以來,俄羅斯發出的聲音在西方網絡上迅速被邊緣化。我們都見識過美國互聯網企業是如何封殺其前總統特朗普的,目前俄羅斯正面臨著相同的處境。代表國家意志的聲音聽不到了,只有俄羅斯“公知”們走上街頭反戰的鬧劇被一再強調。

    此外,俄羅斯的信息安全也遭遇空前的挑戰。占比最高的桌面操作系統Windows系列是微軟開發的,占比最高的移動操作系統安卓系列是谷歌開發的,Oracle公司的數據庫在金融郵政系統影響巨大。

    通過第三方和盜版,俄羅斯的用戶或許依然可以使用這些軟件和系統。但既然被制裁,法律框架內的服務關系被解除,這些公司不再向相關用戶推送最新的安全補丁似乎無可指責,這本身就是風險。再陰暗一點設想,在某種情況下,這些企業發現了自己產品的漏洞,會不會有意無意地提供給第三方黑客機構攻擊俄羅斯的要害機關呢?

    雖然“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已經是全球相關部門職業素養的組成部分了,但不使用美國企業產品總是不方便的客觀現實下,還是可能會有人越線使用,留下敏感信息的痕跡。更何況,西方相關產品近乎壟斷地位,這么大的用戶基數,足以從非敏感信息中,分析出很多東西。

    硬件設計與生產企業參與制裁,效果沒有那么明顯,但影響更加深遠。“設想一下,一個國家需要從一個與之有著戰事沖突和貿易不穩定的國家進口某種珍貴的商品,如果沒有這種商品,整個社會將被迫停頓,再試想,這兩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和美國,而該商品是CPU。”2009年美國《連線》雜志的這篇名叫《人民的CPU》的文章令人不寒而栗。

    有人問:缺乏CPU真的這么嚴重嗎?龍芯總裁胡偉武在2018年的回答是:“是的”。而俄羅斯對西方芯片的依賴,還要比中國目前嚴重得多

    俄羅斯能夠自己設計和生產芯片,但設計能力明顯比美國差兩個階梯,也比中國的龍芯和申威要差一大截。生產能力就更差了,臺積電已經明確表示停止向俄羅斯出貨,其他代工企業今后可能也要衡量為俄羅斯代工的風險,長期來看俄羅斯存在芯片短缺的風險。

    俄羅斯的國產芯片Baikal TC-1

    在最壞的情況下,俄羅斯很多依賴西方芯片的企業開工率會受影響,進而影響到俄羅斯整個工業生產的效率。畢竟俄羅斯的自主芯片與西方壟斷的那部分芯片存在一個數量級以上的性能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么終端用戶的工作效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要么俄羅斯的程序員就要做大量的優化工作。

    而且相比那些提供軟件服務的企業,提供硬件的企業壟斷性更重,產業鏈號召力更強,并不是很好規避。2006年,第二大通用CPU設計企業AMD發起反壟斷訴訟,要求懲罰英特爾的不正當競爭。盡管從當時和事后來看,英特爾都不占理,但大多數PC企業都拒絕為AMD作證。

    光一個英特爾的影響力就如此巨大,何況此次AMD也拒絕向俄羅斯供貨。目前已經有蘋果、戴爾、聯想等相關企業受裹挾,已經停止了對俄羅斯的相關業務。未來掌握了絕大多數通用高性能CPU市場的AMD和英特爾,如果真的認真圍堵俄羅斯,俄羅斯民眾獲得廉價好用的PC也不容易,整個俄羅斯的信息化成本都會增長。

    科技企業制裁的威脅不宜夸大

    那么有了科技企業的幫助,喜歡搞單邊主義的美國,在制裁上能否單向有利呢?

    我們不妨先從理論上進行分析,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是政治的延續,事關核心國家利益。只要世界上還有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就不可能杜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空前的核門檻也沒能阻止戰爭的發生,制裁的門檻就更可笑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嚴肅指出:“制裁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效途徑”,既出自善意,也是對外交規律的科學提煉。

    除了不會動搖戰爭決心,任何制裁的中短期效果都是有限的。正如拜登在接受美國播客節目采訪時所說:“你有兩個選項,開始第三次世界大戰,與俄羅斯開戰;第二,確保一個如此違反國際法的國家為此付出代價”。美國總統選擇了制裁,本身就說明不敢開戰,也說明美俄的國家矛盾尚未不可調和,制裁作為一種懲罰手段存在著先天的不足。

    從技術手段上講,霸權主義熱衷于制裁,是因為制裁能夠裹挾其他非霸權力量參與,從而到達某些政客借別人的鍋做自己的飯的目的。因此從拿破侖時代起,冷熱不均、厚此薄彼就一直是國際制裁難以解決的內生矛盾。美國總統拜登在宣布新一輪制裁時稱:“捍衛自由和民主從來都不是沒有代價的”,但有的國家顯然代價更大一些。美國這次試圖裹挾的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就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在美國宣布譴責后,巴基斯坦與俄羅斯達成了一筆進口大訂單。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強調:“烏克蘭危機與我們無關。我們與俄羅斯有雙邊關系,我們真誠希望加強這種關系。我們不想成為任何集團的一部分。”

    2月2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表全國講話,他承認西方國家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但他表示塞爾維亞不會追隨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2月27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認為:任何形式的對俄制裁都可能對巴西造成負面影響,俄羅斯生產的肥料對巴西規模龐大的農業生產很關鍵。

    3月1日,墨西哥和阿根廷都拒絕因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對其采取任何的經濟制裁措施。即使在歐洲,也有白俄羅斯、塞爾維亞、格魯吉亞、土耳其明確拒絕對俄制裁。不得不對俄羅斯制裁的匈牙利,正在激烈抱怨著自己承受的代價,并要求繼續購買俄羅斯的能源:“如果我們取消與俄羅斯人的能源合作,所有匈牙利家庭的有關支出將在一個月內增加兩倍。因此,我不支持這一舉動,不會讓匈牙利家庭為這場戰爭買單。”

    至于飽受美國之害的朝鮮、伊朗、敘利亞,對制裁俄羅斯的諷刺就更加辛辣。

    這意味著美國的制裁之墻從一開始就四處漏風,如果美國科技企業及其裹挾的同盟軍不能同時對上述國家同等制裁,那么充其量只能阻止高端定制商品流入俄羅斯。

    早在2014年,微軟的很多軟件包括Windows系統就對俄羅斯實施了禁售,但俄羅斯國有機構照樣正常購買Windows系統等微軟軟件,俄羅斯超市的貨架上也不難買到正版的Windows。

    制裁中俄羅斯貨架上的正版Windows

    在這么多國家和組織同情俄羅斯的情況下,近乎泛濫的走私甚至都沒能使相關產品的價格出現明顯的上漲。2011年以來,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已經超過100次,科技企業已經多次參與其中,只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制裁效果極其有限。

    面對制裁,俄羅斯早有準備

    在應對制裁中,俄羅斯反抗的能力也在逐漸增強。2013年,普京正式批準《2014~2020年俄聯邦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及2025年前遠景戰略》。經過近十年的艱苦建設,已經基本解決了有無問題,自主軟硬件體系初步成型。

    在CPU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Baikal還有MCST,MCST更加強調自主,并更加側重高性能計算。Baikal則既有自主化程度高的產品線,又有使用第三方IP集成的應急產品。目前兩公司設計的CPU已經可以滿足軍用,并可滿足大部分政府業務的需要。

    唯一可慮的是,俄羅斯的自主CPU目前還比較依賴于境外的先進工藝,因此臺積電停止供貨影響不小。半導體生產投入很大,而且風險不小,但在西方訛詐面前,俄羅斯痛定思痛。在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之前,俄羅斯就與白俄羅斯達成合作,打算共同生產電子元件。俄羅斯近年來還試圖與友好的獨聯體國家共享部分信息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國產操作系統長期以來起步晚、發展慢,但近年來面貌煥然一新。近年來,俄羅斯尤其是俄軍花了大力氣開發推廣Astra Linux,盡管其界面還比較原始,但因為俄軍邊用邊開發,落實到任務和裝備,它的實用性和兼容性已經讓俄軍擺脫了Windows辦公。

    移動操作系統,俄羅斯有基于Linux內核的Aurora,目前該系統還未能完全兼容安卓,但已經補上了俄羅斯信息安全最薄弱的一環。俄羅斯已經至少為Aurora花費了1000億盧布,并且將該系統部署到800萬臺移動設備上。

    俄羅斯的桌面和移動端操作系統

    在貼近日常生活的互聯網服務上,俄羅斯近年來也涌現出了一大批本土提供商。Sputnik的搜索引擎、Wildberries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及Yandex地理信息業務等等。這次谷歌支付停止使用,打擊了俄羅斯,但也必將提振俄羅斯本土的移動支付業務。這一切,正如偉人所說的那樣:“封鎖它十年八年”,“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此外,霸權主義搞制裁樂此不疲,一個重要原因是有利可圖。但是貿易本來就是量入為出,你情我愿的,并且受經濟規律支配。俄羅斯不僅在理論上揭示這一點,并且在現實中也力圖使一切參與制裁的實體,無論在業務總額還是利潤上都吃虧受傷。

    2016年普京的互聯網顧問就放言,“吃飯砸鍋”的谷歌、蘋果、微軟必須多付稅收,一度使得上述企業就制裁低調表態。這次,普京已然放話,要“拉清單”,大棒會怎么打下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綜上,從戰略上講,科技企業制裁不足為懼。但從戰術的角度出發,科技企業制裁被霸權主義分子如此青睞,必須引起足夠的關注。作為美國的假想敵,中國不能對科技制裁持鼓勵態度,我們最多允許美國科技企業裹挾北約的科技企業加入對俄制裁,絕不能讓這些科技企業肆無忌憚地拉攏威脅其他國家甚至中國的企業加入制裁。如果制裁讓俄羅斯都難以承受,科技企業制裁將成為世界和平現實并且嚴重的威脅。

    同時,我們必須向俄羅斯學習,他們將自主可控和安全指標看得比經濟指標、技術先進指標重要得多。沒有不怕制裁的中等先進的半導體制程生產線、缺乏安全的移動操作系統、可控桌面操作系統普及率不足,是我國信息安全的三大隱患,可借鑒俄羅斯的做法,以只爭朝夕的氣魄早日解決。

    妄圖以科技企業的相對優勢,左右主權國家決策的霸權主義者必然失敗,但何時失敗,完全取決于這樣的制裁措施何時弊大于利。這啟示我們,面對此類制裁,一定要采取對等還擊,甚至超對等還擊策略。退讓和妥協,是沒有任何出路的。【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觀察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余鵬鯤:比中國更依賴西方芯片的俄羅斯,會被科技公司制裁壓倒嗎
    對俄制裁蔓延到游戲!EA宣布FIFA 22移除俄羅斯國家隊和俱樂部
    英特爾、AMD、臺積電、蘋果、聯想等,加入美對俄制裁
    歐盟:新制裁將限制俄羅斯獲得半導體等前沿技術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