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局勢不斷發酵,美國政府日前在科技領域對俄羅斯祭出像當初制裁華為一樣的手段,被納入對俄出口管制的不僅包括美國企業,也包括使用美國特定技術的企業。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這兩天,在拜登宣布將“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后,英特爾、AMD、聯想、戴爾等科技企業相繼被外媒曝出已中斷向俄供貨,臺積電也表示將遵守美國出口管制。與此同時,受制裁的多家俄羅斯銀行,旗下客戶已無法使用蘋果的Apple Pay及谷歌的Google Pay服務。
在英特爾和AMD對俄“斷供”后,有俄羅斯企業提到可以嘗試向中國購買芯片。在此之前,就有外媒報道稱,如果西方不愿向俄羅斯供應半導體,快速發展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可能會從中受益。“雖然中國無法提供最先進的產品,但供應基礎產品應該沒問題。”
不過,有出口管制律師告訴觀察者網,雖然中國生產的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對俄出口量很大,但其中普遍含有美國生產的芯片或者包含美國技術成分,美國適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打擊俄企業,中國生產的大多數芯片及相關電子產品將無法出口給俄羅斯的特別軍工企業,未來俄羅斯的制裁狀況可能與伊朗相似。
美企斷供后,俄企將嘗試從中國購買芯片
當地時間2月27日,《俄羅斯商業咨詢》(RBC)援引兩位IT市場人士的消息報道稱,美國CPU企業英特爾和AMD已暫停向俄羅斯出貨。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英特爾和AMD口頭告訴俄羅斯客戶,兩家公司的產品暫時不能運往俄羅斯,而且中國合作伙伴已收到英特爾關于禁止向俄羅斯供應處理器的通知。與此同時,俄羅斯電子開發商和制造商協會(ARPE)也證實了英特爾和AMD“斷供”的消息。
據報道,英特爾駐俄羅斯的代表并未直接回應是否停止供應處理器的問題,但表示“公司正密切關注和執行適用的制裁和出口管制規則,包括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實施的新制裁和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制定的新規則”;AMD方面則對斷供一事拒絕置評。
英特爾和AMD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計算機和服務器CPU供應商,小到個人電腦、大到數據中心,均在使用他們的CPU產品。例如,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莫斯科國立大學、俄羅斯重要的互聯網門戶Yandex以及俄羅斯移動通信系統公司也都在使用英特爾和AMD的處理器。
在美國總統拜登宣稱將對俄羅斯實施“毀滅性制裁”后,美商務部當地時間2月24日宣布將限制俄羅斯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能力,包括芯片、電腦、電信設備、加密安全設備、激光和傳感器等產品,涉及俄羅斯一半以上的高科技領域進口。美國企業如果要向俄羅斯出口上述產品,需獲得美國商務部頒發的許可證,該出口管制措施從2月24日起生效。
美國商務部稱,該措施主要針對俄羅斯的國防、航空航天和航運業,希望“切斷俄羅斯獲得重要技術的途徑,萎縮其工業基礎關鍵部門,并削弱其在世界舞臺上施加影響的戰略雄心。”更重要的是,該措施將不僅限制美國企業出口技術給俄羅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使用了特定美國設備、軟件或設計圖的外國商品也被納入其中,是美國針對一個國家出臺的最為全面的出口管制。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文件,此次制裁針對的是俄羅斯軍事用戶,很多賣給俄羅斯消費者的普通電子商品不在管制之列。同時,如果該設備是用來保障飛行或航行安全,供給在俄羅斯的西方合資企業,或有人道主義用途等,即便在管制清單之內,有關申請仍可能獲批。
美國商務部同時宣布,將49個俄羅斯實體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主要是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和科研機構。該部門稱,歐盟、日本、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也將出臺類似政策,限制對俄羅斯的技術出口。
RBC援引的一位IT市場人士稱,美國制裁具體怎么執行還不清楚。“為了獲得計算機、服務器、軟件和電信設備等,俄羅斯公司可能需要獲得美國的出口許可證,這可能需要1-6個月的時間,但最終能否拿到許可并不能保證。如果每個訂單都需要BIS的許可,這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將十分困難。”
“雖然這些制裁不適用于消費者終端部分,但與工業領域相關的一切產品都將遭到禁運,包括生產設備和零部件的進口,這肯定會對國內生產造成負面影響。”一位接近俄羅斯制造商的消息人士向RBC表示。
2月25日,在美國新制裁宣布后,Nexta TV報道稱,使用英特爾和AMD處理器的戴爾和聯想等個人電腦生產廠商已停止向俄羅斯供貨。同一天,俄羅斯央行透露,VTB Group、Sovcombank、Noikombank、Promsvyazbank及Otkritie等受到制裁的俄羅斯銀行,旗下客戶已無法使用Apple Pay及Google Pay服務。
截至發稿,聯想尚未對所謂對俄“斷供”做出公開回應。
不過,一位俄羅斯市場人士透露,一些外國計算機制造商認為美國制裁不應該包括組裝的個人電腦,因為這些設備里面有的產品并不受出口管制,所以他們可能會重新考慮供貨問題。與此同時,這位人士還指出,近些年,俄羅斯微電子產品的研發已經“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并致力于替代英特爾和AMD的處理器。
俄羅斯服務器制造商promobil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西姆·科索夫表示,俄羅斯廠商和客戶將探索在美國制裁下繼續業務的途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俄羅斯和非美國零部件的使用量,或者利用美國商務部制裁留下的某些空當。
RBC采訪的另一位消息人士稱,俄羅斯可能會嘗試其他渠道購買處理器,比如從中國公司購買。“這一切取決于業務的方向,如果我們的主要客戶來自于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他們可能很不情愿與俄羅斯合作,因為他們擔心核心業務受到影響。但如果業務面向俄羅斯國內市場,政府間的協議就可以幫助俄羅斯生產商。”
臺積電遵守美國法規,俄自主芯片恐受挫
在美國新的制裁措施推出后,當地時間2月25日,俄羅斯《生意人報》援引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羅斯芯片廠商已收到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的通知,稱美國政府要求該公司停止與俄羅斯的合作。隨后,臺積電向路透社提供的一份聲明稱,該公司將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臺積電擁有嚴格的出口控制體系,包括一個強有力的評估和審查流程,以確保出口管制規定得到遵守。”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也發聲明表示,雖然他們仍在評估新規對半導體行業的影響,但整個美國半導體行業都將致力于遵守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該聲明還指出,雖然新規對俄羅斯的影響可能很大,但俄羅斯直接采購芯片的量不到全球的0.1%,且分析機構IDC數據顯示,俄羅斯2021年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市場規模僅有約503億美元,而全球市場總額高達4.47萬億美元。
一位俄羅斯消息人士向RBC表示,如果臺積電拒絕合作,俄羅斯自研的Elbus CPU(2015年披露在研,有外媒報道稱高性能版Elbrus-8CB使用ARM架構,臺積電28nm工藝,2021年底被傳試驗失敗)、Baikal CPU(Baikal-M型號,ARM架構,臺積電28nm工藝,2021年10月開始出貨)、Skif SoC等處理器將無法生產,尋找替代的代工廠將“相當困難”。
不過,俄羅斯知名的監控技術研發企業NORSI-TRANS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奧夫欽尼科夫表示,到目前為止,臺積電還沒有正式聲明他們已經停止為俄羅斯芯片代工。他還補充稱,如果臺積電真的停止代工,他們將考慮“其他中國工廠”。在他看來,如果英特爾和AMD停止向俄羅斯供貨,將導致服務器短缺和企業成本增加,因為俄羅斯本土企業的處理器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觀察者網注意到,在美國新制裁出臺前,國外科技媒體“eeNews”2月22日曾報道稱,如果西方企業不愿向俄羅斯供應半導體,快速發展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可能會從中受益。雖然中國自身無法制造最先進的芯片。但中國可以制造和供應俄羅斯大部分的模擬、混合信號和功率半導體,以及工業、通信、汽車和軍事需要的微控制器。
但這一辦法是否可行,仍有待觀察。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詹凱向觀察者網表示,中俄是傳統的貿易伙伴。中國生產的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對俄出口量很大,但其中普遍含有美國產的芯片或者包含美國技術成分。美國適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打擊俄企業,則中國生產的大多數芯片及相關電子產品也將無法出口給俄羅斯的特別軍工企業,而未來俄羅斯的制裁狀況可能與伊朗相似。
他指出,由于中國企業對俄出口業務龐大,各大型出口企業、互聯網企業應仔細研究美對俄制裁措施,及早審計和核查客戶和對俄出口產品中所涉及的美國價值的比例,尋找適當替代,或者準備相關出口管制的申請工作,避免自身受到不必要的影響。
詹凱還表示,對俄的制裁將很大程度上推進美國為首的新國際制裁聯盟的形成,我們看到的一個新的“巴黎統籌委員會”乃至新的冷戰組織可能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快速展開。對俄的制裁措施和經驗將可能被美國復制使用在中國身上,這是我們需要突出防范的。我們需要從宏觀和技術細節上深入研究該制裁體系的發展,以及其可能對中俄,乃至世界經濟政治局勢帶來的巨大影響。
中國向來反對西方單邊制裁。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制裁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效途徑,中方一貫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華春瑩指出,2011年以來,美國對俄實施的制裁已有100多次,但并沒有解決問題,希望有關方面認真思考,還是應該努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她強調,美國等一些國家的非法單邊制裁,已經給相關國家經濟和民生造成嚴重困難。美方在處理烏克蘭問題和對俄關系時,不得損害中方和其他方面正當權益。【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觀察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