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海底撈交接班:張勇挖的坑,楊利娟能不能填上?

    凈利虧損、大規模關店、股價下滑、市值蒸發……種種不利的因素下,高層大換血或許是海底撈調整發展戰略的信號。

    海底撈(06862.HK)在一片質疑聲中,換帥了。

    3月1日晚間,海底撈發布人事任命公告,張勇卸任CEO職務,公司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運營官楊利娟女士被調任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前首席執行官張勇將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

    同時,張勇稱楊利娟上任后,繼續執行“啄木鳥計劃”,嚴格按照財務考核結果刪選及淘汰門店和管理人員。自去年年底,海底撈已經關閉300家業績不達標的門店。

    幾天前,海底撈發布了盈利預警,2021年海底撈全年收入預計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但2021年海底撈凈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此前上市的三年時間里,每年都保持著盈利狀態,三年合計約43億元。2021年全年虧損,將虧出海底撈此前三年的利潤之和。

    截至3月2日港股收盤,海底撈總市值僅剩994.4億港元,相較于去年2月創下的4544.75億港元高點,跌幅達80%,蒸發約3500億港元。

    凈利虧損、大規模關店、股價下滑、市值蒸發……種種不利的因素下,高層大換血或許是海底撈調整發展戰略的信號。

    昔日新加坡首富張勇選擇在海底撈的“海底期”退休,不禁令人唏噓。

    “盲目自信”的張勇放權了

    張勇早在2020年4月,就向外界發出了退休信號。

    彼時,張勇嘴上說著退休,但實際上意氣風發。他稱自己的退休還只是個計劃,預計還需要10年至15年才能實現。

    此后一年多的時間,與多數餐飲頭部企業選擇節衣縮食、控制成本不同,海底撈選擇激流勇進大規模擴張,2020年全年新增門店544家,導致疫情期間成本加重。

    高速擴張沒有迎來市場期待的疫情后火鍋報復性消費,結果是海底撈的單店盈利被嚴重稀釋。2017年至2020年,海底撈單店凈利潤分別為437.4萬元、353.9萬元、305.6萬元、23.9萬元。

    疫情抄底擴張,是張勇為數不多的決策失誤,但就這一次抄底失敗,給海底撈幾乎打進了ICU。

    去年年中,在一次采訪中張勇稱:“2020年6?份我判斷疫情在9?份就結束,但是直到今天為?,我們臺灣、新加坡的店還受疫情影響開不了。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6?我進?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信。”

    從這句話中,外界可以理解出很多層意思:除了張勇認錯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海底撈是一家夫妻店,張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決策權。

    因此,張勇將自己極其鮮明的個人主義融入到企業管理中,表現并不理智。比如說,當外界問及海底撈未來是否會維持業績的持續增長,張勇表現出悲觀的態度:“我作為海底撈最大的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張勇還表示,“盲目擴張的事情肯定會發生,一旦我整合好現在的門店,我還會擴張,因為這是我的使命。穩定了我就沖鋒,不穩定了我就穩定,穩定下來就再沖鋒,直到海底撈倒下來為止。”

    但海底撈不僅是一家夫妻店,更是一家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首要任務就是對投資人負責。

    顯然,時隔半年多,張勇在發布2021年業績前夕選擇退休,最核心的指向就是放權,將海底撈交給職業經理人管理。

    事實上,海底撈是一家十分具備互聯網屬性的餐飲公司,其核心優勢也是靠管理實現擴張。

    培養二代接班人,是互聯網大廠的共識。近年來,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企業,都完成了新老交替。

    而海底撈作為餐飲行業頭部企業,讓更專業、更年輕化的高管團隊進入決策層,對變革中的海底撈發揮了積極作用。

    海底撈進入“守江山”時代

    如果說張勇時代的海里撈是“打江山時期”,如今換帥楊利娟,海底撈則進入了“守江山”時期。

    張勇也承認,海底撈的成功是因為有很多優秀的干部,而西安是海底撈優秀干部的搖籃,楊利娟就是的一員。

    當年海底撈在西安經營跨區域第一家店,持續虧損了半年,換了三個店長,直到21歲的楊小麗(楊利娟曾用名)去了,才開始扭轉局面。

    海底撈出名后,楊利娟經常接到獵頭公司挖她的電話,都被她拒絕,“都是百萬以上的年薪外加股份,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我跟他們說不要再來電話了,我離開海底撈什么都不是,我不會離開海底撈的。”

    張勇和楊利娟的合作,被人們認為是千里馬遇伯樂,而只有楊利娟才知道,從基層服務員一路拼到公司高管,不僅靠的是拼命,而是將海底撈當成“家”的歸屬感。

    2018年海底撈上市時,與張勇一起敲鑼的不是其夫人,而是彼時任COO的楊利娟。

    如今,43歲的楊利娟成為海底撈新任CEO,盡管年輕,但也是實至名歸。

    尤其在內部管理上,楊利娟此前在海底撈發揮出的能力有目共睹。

    2014年,海底撈對管理制度進行革新,核心就是“連住利益,鎖住管理”,在實操層面則是師徒制和計件工資,這項制度的負責人便是楊利娟。

    更近的事件是,楊利娟親自為張勇的擴張計劃失敗收拾殘局。

    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開啟“啄木鳥計劃”。此項計劃旨在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收縮業務擴張。

    在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改善前,公司將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分店。

    “啄木鳥計劃”的負責人也是楊利娟。

    海底撈在人事任命公告中稱,自“啄木鳥計劃”實施以來,公司內部管理和運營明顯改善。楊利娟此次獲委任為首席執行官,將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并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楊利娟持有海底撈0.2%的股份。按照海底撈最新的994.4億港元的市值計算,楊利娟持有海底撈股權的對應市值約為1.98億港元。

    去年4月,楊利娟以125億元的身家登上《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第7位;同年,楊利娟又以16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931位。

    無疑,財富值的縮水和海底撈的底谷,對楊利娟來說,是職業生涯中的最大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跟楊利娟一起履新的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李瑜和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王金平均為年輕的“80后”。

    海底撈此次將高管集體更換為年輕血液,或將為變革期的海底撈帶來更高效的決策。但就目前海底撈的財務數據來講,張勇為這些年輕人甩了一個棘手的“爛攤子”。【責任編輯/額發】

    來源:AI藍媒匯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海底撈交接班:張勇挖的坑,楊利娟能不能填上?
    市值跌至不足千億、大規模關店 海底撈告別“理想主義”
    【人事】從服務員做到身家超百億CEO!楊利娟接替張勇出任海底撈首席執行官
    【人事】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卸任CEO,43歲“老將”楊利娟接棒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