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嘀嗒出行支付疑團!先付款后乘車,乘客資金流向哪?誰監管?

    “真的順風車,不止便宜”,主打順風車的嘀嗒出行,在付款上被曝異樣。

    乘客付款后,發現收款方不是車主、不是支付平臺,而是嘀嗒出行自身賬戶。

    更為苦惱的,是順風車司機。乘客若下車忘了點擊“到達”,車主24小時內能拿到結算車費。

    資金流向平臺

    卻無支付牌照

    近日,有消費者向本報記者反映,通過嘀嗒出行乘坐順風車,資金流向顯示收款方為嘀嗒出行自身平臺賬戶。

    記者通過嘀嗒出行客服了解到,乘客預支付費用在平臺,若乘客行程結束后在App操作到達,資金會立即到達司機賬戶;若未點擊到達,資金會在平臺于4小時或12小時內到達司機賬戶。

    但多位順風車司機均表示,遇到過乘客沒點到達的情況,而在車主點擊到達的情況下,平臺在24小時內會結算車費。

    “嘀嗒除去部分傭金后,結算后的車費全部留存在我的嘀嗒賬戶,我要想使用的話需要進一步綁定銀行卡,申請了才能提現,且一天只能提一次”,一位在嘀嗒平臺注冊多年的車主告訴記者。

    據稱,一旦車主忘記及時提現,這筆資金將一直留存在車主的嘀嗒賬戶中。這種預支付模式和結算資金流向,引發了消費者和業內質疑。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嘀嗒出行并未持有支付牌照。公開信息顯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前身為專注私人小客車合乘、車主和乘客順路搭乘的“嘀嗒拼車”,2018年品牌升級為嘀嗒出行,目前是一款涵蓋了出租車、順風車產品的出行平臺,以順風車為主營業務。

    無支付牌照的出行平臺,通過自身平臺賬戶指令向車主結算交易資金,如何保證提供真實交易信息?結算至車主嘀嗒賬戶的個人資金又怎么保證安全?

    記者調查發現,在嘀嗒出行平臺上選定目的地、出行時間就可提前預付車費,支付方式主要有嘀嗒白條、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白條四類。

    而支付成功的交易的收款商戶,無車主接單時的退款來源均為嘀嗒出行公司主體“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經記者了解,這類預支付是嘀嗒順風車訂單主要的付款模式,支付費用會預留在嘀嗒平臺資金賬戶,若有車主接單,款項會在行程確認結束后結算,無人接單則自動退回至原支付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修訂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聯合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網約車行業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聯合監管,并強調不得非法經營資金支付結算。

    第三方托管銀行

    監管有心無力

    對于預支付資金問題,嘀嗒平臺回應稱,所有訂單的款項直接進入合作第三方托管銀行的資金監管賬戶,所有清算都是在第三方托管銀行的用戶虛擬賬戶之間完成。

    不過,嘀嗒平臺也指出:“為成本及風控考慮,用戶每天只能提現一次”。

    按照嘀嗒出行所述,資金流若進入的是“第三方托管銀行的資金監管賬戶”,為何賬單詳情及交易流水均顯示收款方為嘀嗒出行主體公司?扣款信息指令是否由嘀嗒平臺發出?上述問題,嘀嗒出行暫未作出回應。

    但隨后記者在嘀嗒錢包中“綁定銀行卡”環節,發現了“平安銀行(16.190,-0.04,-0.25%)‘見證寶’商戶服務協議”。據上述協議顯示,平臺商戶同意銀行通過嘀嗒出行獲取商戶在平臺發生的各類資金交易指令,并進行核驗、對賬。在銀行與平臺對賬無誤后,按照約定進行所涉交易資金相應的系統處理。

    其中還提到“見證支付”,即車主通過嘀嗒平臺申請資金結算,嘀嗒向銀行發送資金結算申請指令后,銀行再將對應資金劃轉至車主綁定的銀行賬戶。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嘀嗒出行于2020年10月8日和2021年4月13日相繼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均已失效。而嘀嗒出行披露的招股書中,對此問題也進行了風險提示。

    嘀嗒出行在招股書中提到,企業用戶進行的預付費充值費用、個人賬戶的退款結余,均存放于嘀嗒出行銀行賬戶,公司可能被視為在并無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下作為非金融機構進行支付服務。

    針對這一問題,嘀嗒出行同樣在招股書中給出了解決方案,即與托管銀行合作,截至2020年11月9日,該系統已全面運行。

    但據稱,公司仍然無法保證該合作能夠完全解決付款相關風險,或是應付目前或未來的所有業務。

    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來看,很多時候外部托管銀行這類監督機構對企業經營情況不了解,監督有心無力。

    他認為,這種模式最核心的問題是,平臺能否隨時從虛擬賬戶劃扣資金。如果平臺可以隨意劃扣客戶資金,那么這種托管就形同虛設。此外,如果企業未來經營不善,被法院凍結賬戶,客戶資金是否可以正常提取,是否存在被劃扣抵償平臺債務的風險均有一定問題。

    2017年,央行曾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出,無證機構以平臺對接或大商戶接入支付機構或商業銀行,留存商戶結算資金,并自行開展商戶結算的行為當被認定為無證經營支付業務。

    王詩強坦言,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少讓這些互聯網巨頭觸碰資金,建議平臺取消預付模式,改為先消費后付款。客戶體驗較好,也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風險?!矩熑尉庉?李小可】

    來源:北京商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嘀嗒出行支付疑團!先付款后乘車,乘客資金流向哪?誰監管?
    嘀嗒加入南京網約車大戰 與當地出租車協會合作接入出租車

    TA的最新文章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