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美國汽車新聞網站披露,日產汽車計劃投資5億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改造其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坎頓市的組裝廠,用以生產兩款新型電動汽車,一款是日產品牌的車型,另外一款則是日產旗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的車型。
日產汽車在當天表示,這筆投資將把坎頓市的組裝廠改造成一個“電動汽車制造和技術中心”,改造計劃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
一邊收縮一邊擴張
據悉,日產這一組裝廠已經在美國經營了40余年,廠內共有兩條生產線,負責生產輕型卡車、Altima(天籟)中型轎車和皮卡等燃油車型,目前產能為41萬輛。在此次投資之后,日產將對Altima生產線進行改造,使其能夠生產電動汽車,同時還將設立一條新的生產線。除此之外,工廠內的其他空間將被用來生產電池組和經營其他業務。
該工廠共雇用員工約5000人,日產表示,作為新投資的一部分,他們將對2000名工人進行重新培訓。
不僅如此,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還有更加“宏偉”的藍圖,即未來5年將在全球范圍內投入180億美元(約合1140億元人民幣)用于電氣化轉型,而位于美國坎頓的這個項目只是日產汽車在美國投資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的幾大項目中的第一個。此外,日產汽車在美國的投資還包括開發固態電池,并計劃在2030年之前推出15款電動車型。
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古普塔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的消費者正開始接受電氣化。“日產準備順應這一潮流,”古普塔說,“我們將利用我們數十年制造電動汽車的經驗以達成這一目標。”日產預計,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將占其美國市場總銷量的40%。
雖然日產汽車加大了對美國的投資,但實際上,該公司在全球的產能布局其實是在收縮。去年12月17日,日產汽車歐洲部門曾宣布,該公司在歐洲唯一的工廠——西班牙巴塞羅那工廠已正式停產。此外,日產汽車正考慮在全球范圍內裁員2萬人,預計在2023年完成。
轉型投資或是主要原因
日產在美國大手筆的投資,似乎也是在順應整個日系汽車品牌產能“遷徙”的趨勢。在此之前,豐田汽車宣布將在美國北卡羅來那州建造其首座電池工廠,并計劃到 2025 年實現量產。該工廠共規劃了四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每年預計可實現對20萬輛汽車進行電池生產配套。此外,豐田汽車還對生產線有擴建打算,屆時,六條產線預計將會為豐田帶來每年120萬輛汽車的電池配套產能。
除了豐田和日產兩大日系車企外,本田汽車也在美國實施了有關電動化的投產計劃——今年1月,本田汽車宣布,其計劃與韓國電池制造商LG能源在美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以生產動力電池。有消息稱,雙方的合資公司投資規模將達到4萬億韓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產能可達到40兆瓦時。
從上述動作不難看出,日系車企整體產能“遷徙”背后的原因或許并不復雜,那就是疫情和汽車電動化轉型帶來的挑戰,迫使其不得不放棄部分全球化分工,轉為加速“本地化”進程,以保護產能。《美國汽車新聞》援引日產汽車相關人士的話稱,“日產在此前一直強調全球戰略,但隨著區域化正在取代全球化,日產必須通過實現完全本地化來提高汽車所有零部件和技術的成本競爭力。”【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環球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