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多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 擴大投資、科技創新成發力點

    截至目前,除天津外的30個省(市、自治區)陸續召開地方兩會。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對2022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來看,普遍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在實施路徑上,多地把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科技創新作為關鍵發力點,一系列具體舉措有望加快落地。

    多省小幅調低GDP增速目標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據記者梳理,30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1個2022年GDP增速目標設置在6%及以上。其中,海南和西藏分別提出9%和8%的增速目標。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數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標低于去年實際增速,但高于2020年至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

    “已公布的各省經濟增速目標,除2020年受疫情沖擊最大的湖北省外,基本上呈現出去年實際增速越高的省份今年增速目標越低的態勢。”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我國經濟面臨復雜的內外發展環境,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海外經濟復蘇、通脹與政策前景仍存不確定性,各地在制定經濟增長目標時要更為審慎;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平衡好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在經濟穩定于合理區間的基礎上,更注重發展質量與可持續性。

    多地重視“兩新一重”投資

    從各地公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多數省份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為8%左右,均值為8.15%,基本與2021年目標值持平。

    羅志恒表示,各地利用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意愿十分強烈。多數省份提出“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向除了“鐵公基”、水利、能源、生態環境等傳統基礎設施投資以外,5G基站、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充電樁、加氫站等新基建也是重要關注點。城市管網、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內澇治理等市政領域基礎設施由強調“新建”轉向“改造”,重要性亦有所提高。

    在周茂華看來,多地重視“兩新一重”投資,一方面是為了避免無效投資與重復投資,提升投資效率,讓地方政府財政更加可持續;另一方面意在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惠民保民生、帶動就業、擴大投資消費,更好地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此外,通過加大新基建投資,如新一代信息網絡、5G應用、新能源充電樁,助力產業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國經濟長期發展效率等。

    科技創新被放在重要位置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創新是一項重要內容,其中北京、安徽、湖北等23個省市將科技創新放在重點工作的前三位。

    羅志恒表示,部分省份前瞻布局下一代未來產業是一大亮點。如浙江省提出推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廣東謀劃推進空天信息、深海極地、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

    陶金表示,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有望在企業自主投資主導的同時,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導向。這些產業兼具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用和穩基建穩投資作用,可謂事半功倍。同時,也順應了各地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觀意愿。

    “各地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并帶動上下游行業企業發展,激發微觀經濟活力,促進就業與創新,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競爭力提升,推動區域經濟動力向創新驅動切換,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周茂華表示。【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證券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多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 擴大投資、科技創新成發力點
    八省市發布2022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 總投資額至少超15.6萬億元
    2022年春節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51億人次 旅游收入2891.98億元
    個稅征收規模超2019年減稅前 今年還有哪些改革新動作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