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IT時代周刊觀察】未來安全軟件必然是細分的,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這個市場才是殺毒軟件的生路

    【IT時代周刊觀察】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安全軟件已經漸漸感到左右支拙,力不從心。殺毒軟件的末日真的來臨了嗎?筆者認為,殺毒軟件暫時并不會消亡,只是轉移陣地。未來安全軟件必然是細分的,比如此前針對游戲推出的專門的游戲安全產品,以及針對筆記本專門推出的筆記本安全產品等就是殺毒軟件廠商為了占領細分市場,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和平板電腦等新型電子產品的迅速涌現,這個市場才是殺毒軟件的生門所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安全軟件已經漸漸感到左右支拙,力不從心。殺毒軟件的末日真的來臨了嗎?美國某著名軟件公司賽門鐵克信息安全高級副總裁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也語出驚人的表示,殺毒軟件已死。其所在的部門和其產品多年來一直處于PC安全市場前列。不過他的言論卻反映了計算機防護領域的最新現狀。
    賽門鐵克的這位高管表示,傳統的殺毒軟件只能探測到45%的攻擊,所以效果不佳。更糟糕的是,某些安全供應商還表示,該公司探測到的所有惡意軟件中,有82%只會保持一個小時的活躍性,70%只會出現一次。這是惡意軟件作者故意經常調整軟件代碼,以便繞過傳統殺毒軟件的掃描。所以,該公司稱:“基于簽名的殺毒軟件功能更像是在捉鬼,而不是探測和預防威脅。”
      國內的安全軟件陣營日子也并不好過,雖然周鴻祎攜“免費殺毒”曾給這個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但這依然不能改變國內殺軟市場最近幾年的暗淡。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平板電腦等新型智能終端的涌現對PC的沖擊,而使用新型終端的用戶并沒有安裝殺毒軟件的習慣。中國殺毒軟件市場也臨近已經死亡。
      但是筆者認為,殺毒軟件暫時并不會消亡,只是轉移陣地。這一方面表現為由原來的殺毒功能轉向整體的安全防御,另外一方面未來安全軟件必然是細分的,比如此前針對游戲推出的專門的游戲安全產品,以及針對筆記本專門推出的筆記本安全產品等就是殺毒軟件廠商為了占領細分市場,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和平板電腦等新型電子產品的迅速涌現,這個市場才是傳統殺毒軟件轉向移動安全的生門所在。對于安全軟件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更好地保護這些設備的安全及用戶隱私,誰能夠在這個細分大潮中占先機,誰就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多優勢。
      有分析認為,相比PC端的病毒,移動終端的惡意軟件種類并不多,危害性也不是很嚴重。其實不然,就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安卓系統手機為例,從2004年全球第一款手機病毒出現以來,已經發展蔓延到了1000多種。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手機病毒特征也可能越來越象計算機病毒。換句話說,現在的智能手機就是一部電腦,只不過不現在的電腦體積小巧而已,寄生其上的病毒越來越象也就不奇怪了。其中,相對封閉的蘋果IOS系統,開源的安卓系統更是病毒肆虐和用戶隱私泄漏的溫床。據芬蘭計算機與網絡安全服務商F-Secure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Android平臺上的惡意軟件數量占整體移動惡意軟件數量的97%,而2012年的該比例為79%,由此可以看出,在移動領域,原有的病毒概念也在發生著變,由PC端的病毒向惡意軟件方向轉移。
      手機上的惡意軟件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而且手機用戶間的信任度高于PC時代網友之間的信任度,因此移動端的惡意軟件一旦大量出現,其破壞程度將遠遠超過網絡病毒。用手機上網,相當于個人掌上電腦直接與網絡連接,面臨惡意軟件侵害的幾率就會增加;另外,隨著應用量的大幅度增長,由于安卓系統的開放性,一些應用惡意調用用戶信息,有的還會自動發短信、撥打電話,甚至會刪除資料、損毀SIM卡等,都給手機用戶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手機惡意軟件比電腦病毒的危害性更大、傳播方式要豐富得多、傳播渠道也更豐富,更加讓用戶防不勝防。手機惡意軟件目前流行的傳播方式有:1.病毒短信方式。這種手機病毒是最初的形式,也是目前手機惡意軟件的主要攻擊方式。2.利用藍牙方式傳播。3.誘騙用戶下載運行。4.病毒感染計算機上的手機可執行文件。除了以上4種主流傳播方式之外,還有惡意軟件被證實能夠通過MMS多媒體信息服務方式來傳播,而且它會以MMS方式自動回復。
      因為智能手機還可實現支付功能,這也意味著智能手機的安全還關乎到金融系統安全,沒有安全性作保障,手機用戶很難暢快地應用智能手機所帶來的各種便捷和娛樂應用軟件。
      可以印證手機病毒危害金融系統的案例是,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受到來自手機病毒威脅較嚴重的一次。反病毒專家TrustGo發現了一例比較復雜的新型Android病毒,它能夠在用戶的Android手機上進行手機支付、讀取用戶銀行卡、信用卡以及賬單支付歷史信息。該病毒被命名為“Trojan!SMSZombie”(“特洛伊!SMS僵尸”),有超過50萬的用戶設備遭感染。雖然50萬相對于中國7億的手機用戶來說只是滄海一粟,但是這例病毒能私下進行未經授權的支付交易,有可能會給用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而該病毒的潛在威脅非常大。
      狡猾的是,為了避免用戶起疑,制造該病毒的黑客采取了比較謹慎的做法,該病毒每次進行的支付都是小額的,基本上很少產生高額賬單,這樣受感染用戶也不會輕易發現。該病毒只是通過重新支付網絡游戲和其他服務的方式從受感染用戶賬戶中獲取“相對較低”的金額,但是積少成多,50萬份較低金額加起來恐怕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IBM早就認為移動設備是安全威脅的“新領地”。IBM全球安全情報服務部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編寫Cabir蠕蟲病毒“克隆物”的黑客可能會造成病毒大爆發。據IBM稱,早期跡象表明了一種新的危險趨勢:病毒正在迅速地向手持機、手機、無線網絡、車載計算機等嵌入式計算機、衛星通訊系統傳播。報告還指出,藍牙和其它無線技術還給黑客提供了新的攻擊靶子。消費者和企業的設備受到攻擊和信息被竊取的方式在繼續增長。IBM預測,智能手機惡意代碼編寫者的技術將越來越高,如即時通訊網絡和VoIP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安全攻擊。
      智能手機上的惡意軟件肆虐,智能手機安全市場是一塊巨大的待切的蛋糕。有統計數據顯示,手機安全軟件市場規模每年將以70%的速度增長。目前中國內地手機用戶已經達到近7億戶,手機上網用戶也超過1.55億戶,在全國,已經有近1000萬手機上網用戶使用了手機安全服務,這部分產值全國每年超過4億元,相當于電腦殺毒市場的五分之一。未來隨著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和手機上網用戶的增加,手機安全服務必將形成從開發、應用到售后服務的一條完整產業鏈。而殺毒軟件廠商也可以從移動端安全市場重新獲得活力。
      還有就是現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云查殺技術——在云技術領域里殺毒看起來似乎是很高大上的一件事,其實這是因為傳統的防病毒軟件模式在手機上無法正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手持設備上的硬件限制,比如較低的CPU頻率、較小的內存和存儲空間。傳統殺毒軟件已沒有辦法阻止愈演愈烈的木馬產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云殺毒將帶來殺毒軟件行業的完全創新,將改變整個行業的現有秩序。移動云查殺也給殺毒軟件廠商指明了另一條發展的道路。
      但是也應該清楚的看到,目前手機安全產業鏈目前還有很多問題,目前手機安全軟件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因為用戶不夠重視或者認知問題,手機安全軟件市場目前還遠不及電腦反病毒軟件市場成熟,用戶很少,規模小,難于盈利甚至虧損經營的前景將制約廠商的積極性。
      從行業來看,一個真正安全的手機使用環境,需要移動運營商、手機制造商、操作系統廠商和反病毒廠商等各方結盟,從服務器端、網絡、手機終端三個方面綜合考慮相應的安全因素,共同開發標準統一的軟硬件,這樣才能促進手機安全市場更好更快地發展。【責任編輯/王璟】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IT時代周刊觀察】未來安全軟件必然是細分的,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這個市場才是殺毒軟件的生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