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兔團隊去年底發布了《復盤2020: 那些隕落和崛起的公司(隕落篇)》,很多朋友留言,期待2021版,所以我們來了。就用這篇文章作為收尾,明年(下周)我們會發布“崛起篇”,敬請期待!
北美科技界在經歷了2020年大批量倒閉潮之后,2021年的戰況相對溫和了很多。
從各項數據來看,盡管今年的破產企業數低了許多,但仍然有不少企業倒在了后疫情時代,看不到2022年的春天。
今年,很多行業、很多技術在機遇與風險并存的情況下,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始整合。
疫情讓如新能源、生物技術、科技金融等領域掌握真正核心技術的創新科技公司開始在SPAC上市,以更加靈活的融資形式中迅速崛起。同時,原本效率較低、管理結構固化、商業模式落后的傳統商業繼續在迅速崩塌的路上。
隕落的星星們,也許是生不逢時。但不可否認的是:產品缺陷、入場時機不對、現金流斷裂、政策監管變化、盲目擴張等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是2021的最后一天,我們來復盤這一年,看看沒走下去的企業們到底是倒在了哪些“雷”和“坑”之下。
01
昔日意氣風發,
當下猝然逝去的明星獨角獸們
任何一個倒下的獨角獸,曾經都是資本一時的寵兒。去年大批獨角獸倒下,風投公司變得越發謹慎,在今年疫情依舊籠罩的陰影之下,融資也變得更加困難。
生物醫藥公司Intarcia:
10年融資今朝隨風散
年初,作為明星生物醫藥公司Intarcia破產的消息,奇襲了整個資本市場。這家總部位于波士頓的生物制藥公司,它的突破性創新是一種取名為“Medici”的藥物輸送系統。
而Medici的核心部分是一種尺寸類似火柴棍、可植入人體的微型泵。它可以作為裝載藥物的容器,在人體內緩慢控制藥物的釋放,從而達到長期用藥的目的。理論上,Medici可以應用于非常多種慢性病的治療和預防,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
直到宣布破產之前,Intarcia一直在集中精力研發一款將Medici應用于糖尿病的產品,也就是ITCA 650。去年3月FDA宣布第二次否決了Intarcia的新藥申請,這之后,公司發展的形勢急轉直下。
圖源:STO Building Group
要知道,新藥申請被否之前,Intarcia的融資一直非常順利。
作為生物醫藥領域融資額最高的“獨角獸”之一,據Crunchbase統計,Intarcia前后一共完成了22輪融資,融資額合計達17億美元,累計有25家投資方參與。
5年前,在ITCA650完成了三期臨床試驗之時,Intarcia的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該年的融資吸引了大批投資機構參與。2016年單年度完成了三輪融資,估值達到35億美元。入局投資方多達11家,其中包括蓋茨基金會9000萬美元的“贈款”,也包括來自國內上市VC公司魯信創投。
蓋茨基金會投資Intarcia,當時看中的是Medici在艾滋病預防上的潛力。而FDA(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之所以否決了ITCA 650的上市申請,理由是“擔憂制造問題”。
Intarcia前后申請了兩次均被否決,盡管不甘心,執行團隊仍然堅持ITCA 650的潛力,但是因為沒有資本的繼續加持,終于在歷時十余年、燒掉了17億美元的投資后,在年初走向了破產清算的結局。
共享辦公公司Knotel:
對標WeWork之后的落寞清算
要說Knotel年初申請破產,這同樣也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2015年由薩爾瓦和愛德華·申德羅維奇創立Knotel時,正值當年協同辦公行業迅猛發展的風口。彼時在協同辦公租戶中人氣爆棚的推動之下,頭部公司WeWork的估值一度達到近500億美元。
Knotel將自己視為WeWork最突出的競爭對手之一,2019年時公司估值也超過10億美元,并在10個國家17個城市的250多棟建筑中運營,募集資金超過4億美元。
創始人薩爾瓦經常把Knotel說成是行業巨頭WeWork的一個更穩定的版本,WeWork在2019年因大量流失資金和放棄首次公開募股嘗試而瀕臨倒閉。薩爾瓦對外宣稱,為了凸顯兩家公司之間的差異,Knotel專注于與企業客戶簽訂大型的租賃合同,認為這是一個更可靠、利潤更高的租戶基礎。
圖源:Knotel
但實際上,“黑天鵝”來的時候不在乎你準沒準備好。
2020年對靈活辦公空間行業來說是災難性的一年,因為在疫情期間租賃辦公需求大幅下降,大部分租戶撤回租賃承諾,放棄了辦公空間。在去年3月,Knotel的一半員工被解雇或暫時放假,公司停止向自己的房東支付租金,卻仍然向租戶收取租金。
根據《內幕》審查的財務信息,Knotel在2020年前10個月總共虧損了2.02億美元,2019年虧損了2.23億美元。
Knotel一直在燒錢,并承諾長期租賃數百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疫情打亂了很多計劃,他們空置的辦公室已成為沉重的財務負擔,公司早已經沒有了足夠付租金的客戶來填滿租賃的辦公空間。
隨著破產申請的提出,Knotel的投資者們注入的資金大部分已經化為烏有。伴隨著投資者們抱怨連連的聲討之余,美國各地數十家房東、其他債權人和商業伙伴也對Knotel提起訴訟,稱該公司已停止支付租金和其他債務。
從瘋狂擴張到迅速走向沒落的始末,如今只剩下破產清算留下的一地雞毛,Knotel不是第一個,也自然不是最后一個。
智能建筑公司Katerra:
5年燒光了200億,軟銀今年的敗筆
6月,當《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建裝行業的明星企業美國裝配式獨角獸katerra破產時,北美科技界一片嘩然。這家被孫正義的軟銀下重注的公司,曾經在其存活期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科技建筑行業唯一的獨角獸。
圖源:Twitter
即便是誕生于2015年的美國硅谷、創始團隊豪華、前后融資了7輪累計融資超過30億美元、單是最大投資方軟銀3年時間內累計就投資了18億美元,卻仍舊沒有走完2021年的夏天。
Katerra創始人Michael Marks曾公開表示:公司計劃在2020年實現盈利,并且可能在2021年之后IPO。最終事與愿違走到了破產這一步,業內分析有這幾點:
商業模式一直備受爭議
katerra標榜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事實并非如此。重塑建筑行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Katerra采取“裝配式建筑+平臺一體化”的模式號稱完成了建筑業的革命。
不計成本的激進收購擴張
為了追求完全整合的商業模式,Katerra在6年時間內收購了20多家在建筑行業的公司,包括專門從事商業、住宅和多戶住宅項目的總承包商業務。業務的收購和整合對任何公司都是一個挑戰,一般的初創公司在短時間內根本沒辦法有效整合內部資源。
裝配式建筑時機尚不成熟
建筑產業傳統且龐大,約占全球GDP的13%。由于前期投資較大,技術尚不成熟,盡管裝配式建筑普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方向,但這個市場還在培育期,盲目進場并不一定是好的選擇,Katerra的倒下就是前車之鑒。
硅兔延伸閱讀:獨角獸Katerra破產:夢想大庇天下寒士,最終敗給中學物理
02
后疫情時代里,
依舊沒有“大而不倒”
實際上,新冠病毒進化得如此之快,疫情持續得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更漫長。
由于病毒一直在迭代升級,隨之而來更多的仍是以安全起見的自主社交隔離。疫情中陷入財務困境的很多公司,都在迫切尋求重新談判租賃和債務再融資等,以避免走向倒閉的命運;同時,也有部分正被迫利用美國的破產制度進行重組。
除了倒下的明星獨角獸們,走向破產清算的企業各有各的選擇。
“背鍋俠”LTL Management:
只為承擔債務而生
在倒閉的公司中,令人惋惜的不少,被詬病和不齒的并不多,而LTL Management就是這樣一個另類。
這家強生集團專門為承擔債務都成立的新公司,在今年10月申請破產保護的做法一度受到各界強烈的譴責。
人們普遍認為強生利用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是“對法律體系的不合理濫用”,并稱強生是“破產騙子”。
眾所周知的是,強生公司的嬰兒爽身粉等產品被指控有致癌風險,長期以來面臨的各種訴訟已經多達約3.8萬起。
美國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是解決數以萬計的訴訟案的最佳方法,而破產規則通常只適用于無力償還債務的破產公司。
強生集團到目前擁有約31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凈現金流達到150億美元。在本身財務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成立一家新公司LTL,專門負責支付所有嬰兒爽身粉索賠,然后將該公司申請破產,以此尋求暫時停止訴訟。
圖源:CCTV
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對此也很不滿:
“又一家大公司正在濫用破產制度,以保護自己的資產,逃避為其給全國人民造成的傷害承擔責任。”
差旅巨頭CWT:
拒絕倒下,破產重組換新生
疫情打擊了旅游業的方方面面,也讓不少業者擔憂差旅行業的前景。差旅巨頭CWT(嘉信力旅運)在今年年中一度陷入債務困境,由于未能按時支付一筆將于2026年到期的2.5億美元債券的利息款項而面臨破產清算。
總部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CWT創立于1994年,公司員工大約1.5萬人,在疫情前業務規模龐大,每日處理約100起會議活動并服務6萬名旅客,但疫情期間不少業務蒸發近乎為零。
不過,CWT的創始人McKinney Frymire仍然相信這個行業的復蘇潛力。
"也許各個行業的情況各有不同。有的行業可能會減少差旅,因為他們在疫情之后改變了運營方式,并希望將節省下來的差旅開支投資到其他業務板塊。"她補充道,“但是,我也聽到很多客戶說,他們計劃疫情之后在差旅方面投入更多,他們要把全球各地的人才資源和雇員匯聚在一起,也希望和他們的客戶有更多的相處和交流。”
圖源:Twitter
11月,CWT其破產重組計劃已獲美國當地法院批準,該計劃為公司提供了3.5億美元的新股權資本,用以投資業務發展。
在后續CWT還計劃斥資1億美元投入旗下myCWT差旅管理平臺技術和創新產品研發。通過此次重組計劃,CWT原本16億美元的債務將減少一半。而在重組之后能否完成涅槃,值得期待。
服裝巨頭Sequential Brands Group:
難敵行業蕭條大勢
擁有明星品牌杰西卡·辛普森和運動品牌AND1的美國服裝巨頭Sequential Brands Group Inc.在9月份申請破產保護之時,股價在納斯達克重挫57.57%,市值跌至不足1000萬美元。
而在疫情之前,旗下最大品牌杰西卡·辛普森的銷售額高達10億美元。
圖源:Sequential Brands
去年在服裝業重挫之時,為了爭取存活時間,Sequential考慮剝離一個或多個品牌,甚至考慮出售整個公司。執行主席William Sweedler在對外聲明中說:“我們認為,現在是重新尋找戰略替代方案的恰當時機,以充分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Sequential這家馬上步入40歲的公司成立于1982年,總部位于紐約,面臨破產之時負債4.35億美元,總資產為4.43億美元。
隨后,美國品牌管理公司Galaxy Universal在11月對外宣布收購AND1籃球運動鞋服品牌、Gaiam瑜伽服品牌、Avia運動鞋品牌以及SPRI健身器材品牌,這些品牌都是Sequential Brands旗下的品牌,收購價格大約為3.3億美元。
電信服務商GTT Communications:
破產之時仍未出售
GTT Communications Inc.的前身是Global Telecom and Technology,是一家跨國電信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公司,同時也是一家一級網絡運營商,為100多個國家的企業、政府和客戶提供IP傳輸、MPLS傳輸服務、托管服務、語音和統一通信。GTT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的Tysons,并在特拉華州注冊成立。
圖源:Twitter
GTT2013年登錄紐交所之后改了新的名字,先后收購了UNSi、OSN、Telnes Broadband、Hibernia Networks、Giglinx、Perseas Telecom、Global Capacity等多家同行公司,在2019年還成為美股做空熱門。
由于不斷累積的新的債務,特別是公司稅,GTT在疫情還未結束的大環境里的前景一片暗淡。終于在11月破產清算,其大小股東在這項的破產計劃中拿不到任何收入。
03
破產潮褪去,下一年會更好嗎?
破產數量十一年新低
去年倒閉破產的較大規模企業數量創了十年之最,而今年同期數據卻是十一年里最低。
倒閉公司最多的行業,和去年一樣仍是集中在大消費品行業,這也包括零售商、餐館、房屋建筑商和汽車零部件公司等。
圖源: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截至12月,諸多申請破產的公司中負債超過10億美元有13家,而在去年同期這個數量是42家:
圖源: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新的上市科技公司募資不易
2021年隨著一批拔尖的科技公司紛紛尋求上市繼續募資,但是由于高估值、高增長、虧損型企業的股價持續下跌,導致2021年新上市科技公司遭遇了大舉拋售。
全年55家通過IPO(首次公開招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或直接掛牌而上市的科技公司中,大部分公司的估值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如投資平臺Robinhood、線上法律咨詢平臺LegalZoom、鄰里社交App Nextdoor、定制化車險公司Metromile等,企業市值都已蒸發一半以上。
圖源:CNBC
明顯可以看到的是,市場流動性在變快、資本投資進度也在加快。這些都在幫助不少行走于崩潰邊緣的大小企業繼續續命中,積攢力量以期度過寒冬;
但另一方面,政策的轉變、通脹飆升、供應鏈挑戰、勞動力短缺以及還未結束的疫情導致的長期行為轉變這些因素 ,對于陷入困境的企業來說,不可控也無時不在,2022年仍舊充滿了挑戰。
新年新開始,下周(明年),我們會繼續聚焦那些2021年后疫情時代崛起的明星公司們,關注硅兔賽跑,我們2022見!【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硅兔賽跑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