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對消費者日常開支的影響程度可能超乎美聯儲和市場共識的想象。
美國11月初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數據顯示,截至12日當天,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的71.7降至11月的66.8,遠低于市場預期的72.4。通貨膨脹對消費者日常開支的影響程度可能超乎美聯儲和市場共識的想象。
此外,美國“痛苦指數”(由失業率和通脹率加總得來)達到10.8%,這是10年來的最高水平,除了新冠疫情封鎖期間達到15.13%的峰值以外。
盡管美國就業正在增長,但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同步升高。信奉國家干預主義的人聲稱,通貨膨脹不是問題,因為它是由經濟高增長帶來的,并指出更高的工資將緩解消費者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只要美國公民掙得更多,就可以負擔起飛漲的物價。
問題在于,上述觀點實際上是一個謊言。根據圣路易斯聯儲數據庫FRED顯示,美國全職員工的實際每周工資中位數并未上升,反而急劇下降。
另外,失業率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顯著高于疫情前的水平,3500萬工人已辭去工作,因為他們要么期望獲得更多的政府支票,要么根本無法負擔日托、交通和其他費用。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勞動參與率在61.6%的低水平上停滯了11個月的原因。一方面,工人因負擔不起成本而無法就業,另一方面,由于投入價格上漲導致利潤率下降而無法提高工資,企業難以招聘到工人。
隨著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企業的利潤率受到侵蝕,因實際工資中位數下降而無法維持生計的消費者叫苦不迭,就連美聯儲現在也承認通脹壓力“持續存在”。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前景仍存有疑慮。
在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題為“2022年美國經濟前景:需要幫助”的特別報告中,該行預計,基于“過剩儲蓄”的減少以及失業率的降低,2022年美國消費者支出將實現強勁增長。
然而,這種所謂的“經濟復蘇”暗藏危機。真實的情況是,美國痛苦指數上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福利支持正在撤出,同時家庭儲蓄面臨耗盡。
目前美國公民的儲蓄率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消費者一直在利用其儲蓄來維持生計,勞動力市場仍較為疲軟。
此外,受到投入成本的影響,小企業的經營活動雖然在復蘇,銷售額有所提高,但財務狀況惡化,因其正快速消耗著儲蓄和信貸額度。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繼續增加支出和債務,美聯儲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從而推動通貨膨脹走向長期化。為應對供應沖擊,美國政府此前發起大規模的支出以刺激消費,結果或將事與愿違。
由于謹慎的儲蓄和適度的消費水平,美國消費者或許能暫時忍耐當前的通脹,但讓他們度過這幾個月的緩沖因素正在消失——經濟刺激政策退出、財政赤字縮減,“印錢模式”告一段落。但倘若政府仍想維持經濟復蘇的假象,70年代的經濟滯脹或將重現。【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金十數據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