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賺慣大錢的萬科 想要“賺小錢”

    龍頭房企萬科也“追星”。在地產黃金時代,萬科學習美國地產開發商帕爾迪,并在2010年成功突破千億銷售規模。而來到白銀時代,萬科則瞄準日本開發商大和房建,在日本大蕭條時期,大和房建堅決落實縮表,并成功開辟租賃、物流等新賽道,在大蕭條結束后迎來再次騰飛。

    當下的國內房地產市場,無異于寒冬之時,房企投資開工減速、土地流拍蔓延多城、樓市交易量急劇降溫……房企的難與痛均溢于言表。

    萬科在9月交出了今年以來最差的一張銷售成績單。在業務交流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談及對當下地產行業的看法,他總結道16字箴言:“尊重常識,回歸常態,陣痛之后,仍有機會。”那么對于萬科來說,陣痛過后,機會會在哪里?

    縮表應對行業寒冬

    今年9月,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面積僅為228.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32%,合同銷售金額361.1億元,同比下降33.79%,這是5月以來萬科單月銷售業績連續第5個月下滑。

    萬科的銷售額增速正在變緩。從前9個月累計銷售數據來看,不管是銷售面積抑或是銷售金額都出現小幅下降,對應分別為2946.4萬平方米和4791.3億元,同比下降9.75%和2.77%。顯然,在地產行業告別黃金時代后,連“好學生”也得艱難求生。

    土地紅利和金融紅利不再,想要“活下去”必然要經歷一翻陣痛,房企該如何應對?在郁亮看來,“回歸常態”是當下階段房地產行業的重要命題。他指出,房地產需要回歸到民生行業,“三線四檔”的要求出臺后,房企必須要縮表,減少債務,去金融化。

    萬科的凈負債率已連續20年低于40%。根據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萬科持有貨幣現金1952.2億元,扣除預售監管資金和受限資金的現金短債比為1.67倍,凈負債率為20.2%,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為69.7%,回歸至“綠檔”。

    但是,縮表的沖擊力十足,其最直接的影響無疑是房企手握的資金變得更加珍貴,這使得房企拿地加倍謹慎。

    在6月份的股東周年大會上,萬科首席執行官祝九勝曾透露,在首輪集中供地中,萬科合共摘下47宗地塊,可售面積717.5萬平方米,共花費558.6億元。而上半年,萬科獲取新項目的總地價為1126.3億元,以此估算,首輪集中供地的投資額就占了萬科上半年總投資的近半。

    而9月份多地調整供地規則后,在第二輪供地中卻鮮見萬科身影,即便是熱度相對較高的大本營深圳,萬科也缺席其中。

    如此截然不同的拿地策略,變化背后有何企業經營邏輯或原因?郁亮回應稱,萬科并沒有停止拿地,但如今對投資的標準有著更高的要求,“只有特別好的項目才會拿”。

    尋找春天里的能力

    凜冬已經來臨,御寒是首當其沖的事。而與此同時,萬科也在尋找在下一個春天里能活得好、活得久的能力。

    股權之爭結束后,萬科積極發展物業、商業地產、物流倉儲、長租公寓、冰雪度假、養老、教育等多元化業務,推進“萬億計劃”。而今年,萬科更是明確要加速轉型。

    “我們不要再指望賺大錢、賺快錢、賺短錢了,我們只能賺小錢、賺慢錢、賺長錢。”郁亮認為,在當下階段,房企安全比增長更重要,能力比規模更重要,“慶幸過去幾年萬科都不是行業老大,否則轉型成功太難了。”

    萬科想要“賺小錢”的決心顯而易見。一個重要的信號是,今年6月萬科再次對非開發業務跟投機制進行修訂,鼓勵業務核心團隊真金白銀投入;同月,萬科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為了實現商業業務突破,首席運營官王海武轉任印力集團總裁。

    目前來看,在萬科轉型業務中,物業和物流無疑占據著C位,在業務交流會上,萬物云CEO朱保全和物流事業部CEO張旭分別作了較大篇幅的分享。“我覺得,萬科也不再需要去找更多新的賽道,扎扎實實地把現在的幾個業務做好的話,我覺得我們轉型發展也就算成功了。”郁亮說道。

    財報資料顯示,在萬科的多元化業務中,今年上半年,物業業務貢獻著最高營收103.8億元,而物流倉儲業務增速則為64%,數之最快。

    根據朱保全的介紹,在全國100余個城市288條街道內,萬科物業住宅市占率達到25%以上,預計到2021年底,可達到300條高濃度街道。未來3年,萬科物業、萬物梁行和萬物云城將共同完成“百城千街”目標,增速分別為30%以內、30%-60%和大于60%。

    物流倉儲方面,張旭透露,截至9月底,萬緯物流已在46個城市累計管理150個倉儲項目,倉儲規模超過1100萬,服務企業多達1000余家。“目前大部分收入和利潤都來自倉儲,說實話,快遞、電商這些行業的能力比我們強,我們就把倉庫租給他們。而在一些新的行業里,我們則開始提供倉庫里面的運營等服務。張旭表示。”

    但萬科多元化轉型也并非沒有阻力。2018年,萬科就曾因為新業務戰線拉得過長,因此提出“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此外,針對養老業務,郁亮坦承,“還在繼續探索,因為還沒找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在8月的中期業績會上,祝九勝就曾提到,影響萬科中期利潤的因素之一與轉型業務有關,新業務仍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對于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碰到的難度,需建立的能力,當時是嚴重估計不足,或者是嚴重低估,當年起步的時候樂觀了。”【責任編輯/林羽】(徐苑蕾)

    來源:新浪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賺慣大錢的萬科 想要“賺小錢”
    萬科打起養豬的“算盤”,網友:房子不好好蓋了?
    【年報】萬科年報再傳悲觀信號,開始做最壞打算
    龍頭房企大考:手握1662億現金 萬科再次高喊活下去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