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終于有歸屬了。
說到大眾點評,我總會想起另一個“慢公司”:豆瓣,楊勃花1個月時間開發的社區。
它已經成為一個興趣社交王國。截止2013年底,豆瓣擁有7900萬注冊用戶,月獨立UV2億,日均PV2.3億。用戶每天通過網站和App們使用電影、圖書、同城、小組、FM等10多項服務。不過,它仍舊沒有盈利,至于IPO或者收購,似乎楊勃還沒想過這個問題。
十年孤獨,個性鮮明
在用戶數和產品線增長的同時,豆瓣團隊并未隨之大幅擴張。據豆瓣同學介紹,公司現有380多名員工,算中型互聯網公司。但從用戶規模來看,豆瓣又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網站規模增長的同時員工規模卻能控制住,因為豆瓣是中國最典型的“慢公司”。
現在我們看看豆瓣的特色。除了定位簡單(面向中國的興趣社交網絡)、氣質獨特(小清新風格多年不變)外,還擁有忠實的用戶,以及可控的投入和清晰的書、影、音,楊勃的“三板斧”模式。豆瓣在Alexa中國區流量排名一度高達20名,并且是高質流量和精準用戶。盡管豆瓣沒有盈利,沒有嫁出去,但毫無疑問它是優質資產。
除了用戶,豆瓣的核心資產是內容數據。
它有文化點評數據庫。豆瓣的初心是連接“人”與“物”,幫助人們發現圖書、音樂、電影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物體數據庫也正在形成。而且,豆瓣還有最大的興趣圖譜。當豆瓣聚集了足夠多的人之后,這些人有了圍繞“物”交流的需求,于是有了評價、標記、小組,還有同城。豆瓣還有海量的標簽庫。大多內容均可以被用戶打上標簽。標簽是組織不同類型的海量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標簽可以索引出感興趣的內容,系統可以根據標簽進行推薦。標簽搜索是搜索引擎的細分。
有了這些數據可以干嘛呢?你能想到的大數據應用豆瓣都可以做。
淺嘗輒止,我行我素
豆瓣東西出現后,人們猜測基于此的導購模式會很快出現,不過,目前商業化痕跡并不多。這是楊勃的堅持。有幸見過一次楊勃真身,在2013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楊勃公開表達了其產品觀,“我一直覺得用戶價值可以帶來商業價值,我們仍然在做從第一時間起步的新的創新產品,有可能三四年之后變成大家常用的產品。我也認為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不能強求,不能在生命周期還處于早期的時候強求轉化商業價值,商業價值的轉換要跟外界環境相關,而不是被迫做一些勉強的事情”。
這是豆瓣目前仍不盈利、離錢很遠的根源所在。豆瓣閱讀、豆瓣FM Pro、豆瓣電影做了一些離錢很近的事情,但楊勃說這并非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幾個產品剛好到了這個時間點。
除了不刻意追求商業化之外,豆瓣擴張也很保守。在這個浮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豆瓣像原始人。
豆瓣可以走向電商,自營電商抑或類似天貓的電商平臺,可以做圍繞電影票等文化產品的團購網站;可以走向媒體,從電影點評直接延伸到視頻網站;可以走向硬件,以豆瓣FM為基礎做播放器,以豆瓣閱讀為基礎做豆瓣的Kindle;可以將線下的觸角從文化延伸到更多領域例如在線旅游。可以走向……
楊勃不為所動。追求自然而然的商業化,保守的擴張步伐,遠離資本運作,他還能堅持多久?
移動堪憂,豆瓣加油
在移動端,豆瓣不是唯一的興趣社交玩家。百度貼吧、陌陌貼吧等產品均已瞄準興趣社交。陌陌的本地化屬性更大一些,而百度貼吧社交屬性正在加強,整體仍以帖子為中心。毫無疑問的是,它們會與豆瓣的App們分享市場。
微信做熟人社交,“我的銀行卡”里面已經接入高朋支持的電影票頻道,點擊進去后菜單為“上映”、“影院”和“我看”,與豆瓣電影App如出一轍。未來微信與豆瓣是否會出現更多交集?
豆瓣雖然有最大的興趣圖譜,39萬個小組,月UV達到7300萬,它保持對興趣社交的專注。豆瓣最大的挑戰是將其PC端的用戶、數據和優勢無縫遷移到移動端。豆瓣過去幾年的做法還不夠“移動”,甚至可以說,豆瓣移動正面臨挑戰。
豆瓣有10個移動App,楊勃在2013年初說,豆瓣在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有種7、8年前創業的感覺。移動創業一年豆瓣的成績如何,沒有公開數據。想必應該十分辛苦,別忘了豆瓣只有380個人。
豆瓣如果繼續“慢”,繼續低調,繼續踐行用戶自運營,還能跟上節奏嗎?
如果哪天,豆瓣被巨頭收購了,是豆瓣的悲哀,是用戶的噩夢,我想也是阿北最不愿意的結局。現在,還沒投入巨頭懷抱的大公司已經不多。
加油,豆瓣!
創客100編后 雷軍說過,對于互聯網來說,天下武功,唯快不敗。對豆瓣而言,慢節奏雖然對產品成長有益,但帶來最可怕結果是,在未贏利的情況下,必須在互聯網和移到互聯網兩個領域開戰。豆瓣真是一步慢,步步慢了。不過,如果豆瓣繼續慢下去,用戶還能等得及嗎?對手還會給它成長的時間嗎?【責任編輯/馮敏】
羅超,知名IT評論人,關注互聯網行業,熱衷吐槽爆料,追蹤熱點資訊和產品體驗。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公共號:SuperSofter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