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今天最吸引眼球的無疑就是蘋果開發者大會了。去年的大會上公布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的圖片,原本期望著會有什么新進展,但卻被寥寥幾句話輕輕帶過。看來開發智能家居平臺對蘋果也并不容易啊,不過,這也并不能阻擋中國企業的熱情。確切地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對于如何切入,大家都在琢磨。
這是去年WWDC上公布Homekit的圖片,一年過去了,蘋果并沒有公布太多在智能家居上的新進展
蘋果的智能家居Homekit新進展,是2015WWDC我最關注的看點之一,但蘋果只給了Homekit十幾秒的時間,純粹淪為了AppleWatch的配角。但即便蘋果不來推動,智能家居也在萌動中積攢著爆發的力量。有眾多的參與者已紛紛推出了全新的應用和玩法,海爾、神奇工場、蘇寧、同方、小米等國內廠商,都開始嘗試在智能家居市場的平臺化和生態化建設,那種想靠單一單品的單個爆點就想獲得成功的理念已經OUT了。相對正處于快速上升期的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可以在蘋果身上學到生態系統和平臺化建設的精髓,但別指望著蘋果會給出一條現成的康莊大道了,還得靠自己。
別再忽悠概念和爆點
到底什么是智能家居,從1984年第一座智能建筑出現,到1997年比爾?蓋茨的智能豪宅落成,至今也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但智能家居并沒有獲得讓人側目的進步,不僅在國內,放之全世界范圍也是如此。而翻開關于智能家居的文章,卻都是些“未來,我的冰箱叫我起床”這樣的暢想。受此影響,智能家居的概念被偷換,智能家居被潛意識的當成了智能家電,這些有著未來概念和功能爆點的產品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其實可以理解,就像在沒有路的山谷中行軍,總是還要向前走,但一味的依靠概念和爆點,顯然不是智能家居前進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智能家居產品,像極了2007年之前的智能手機,大部分都沒有逃脫“炫技”的魔咒——我能手機遙控關燈,我能不在家就打開空調,我能遠程開關電飯鍋……這簡直就是早期智能手機的翻版,這些玩意兒看起來很炫,有時候或許真能派點用場,但卻一點都不智能,因為它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了。很顯然,對于只希望有一個爆點功能吸引用戶,而忽略了生態和服務的貫通,這樣的智能家居(家電)產品注定會失敗。
此外,這些智能家居廠商都想當“客廳盟主、臥室之王”,從PC到游戲機再到冰箱彩電乃至空調沙發,每個企業都想訂個標準,從而致使標準林立、難以協同。人們把這樣的產品買回家,似乎除了向客人炫耀“我很有錢、我很新潮”之外,再就是跟它斗氣。最終,再提到智能家居,很多人都心生厭煩了。
沒有統一標準,沒有實用產品,導致過去的智能家居越來越成為一個空殼概念。不過當萬物互聯的風潮真正臨近,用戶發現,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個真實的服務,比如視頻點播,比如在線教育,或者是在線游戲,所以智能家居開要借助家中的大屏電視,扮演起連接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人與服務、人與人之間的多重作用。
現在,蘋果在智能家居領域又想玩生態系統。但可惜的是,在此次WWDC上,之前宣布支持HomeKit的眾多大廠并沒有獲得出鏡機會,比如飛利浦和霍尼韋爾,那蘋果表關燈也沒啥新奇的,但我們要借鑒的是蘋果在智能家居交互方式上和生態建設上的嘗試。
是什么給智能家居注入萌發的動力
智能家居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據調查數據顯示,全中國3.5億個家庭,目前有1億多潛在智能家居客戶,針對這部分人的智能家居系統市場總量約為1400萬套,潛在規模達上千億元。從谷歌宣布以32億美元現金收購智能家居設備商Nest,到蘋果發布Homekit,再到各大主力家電企業和一些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謀篇,包括海爾、LG、三星、長虹、美的、同方、樂視、小米等都先后發布其智能家居戰略,讓這場圍繞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產業革命席卷整個與之相關的行業。不過智能家居需要進化,也必須進化。
Homekit更多地是作為設備之間互通的統一標準,蘋果的智能家居方案還沒有太多涉及到應用和服務層面
我們可以看到,此前產品失敗的案例引起了廠商的重視,所以在今年的新一代智能家居方案中,產品們開始改頭換面,應用變得越來越接地氣,不僅單一產品具有簡單易用的實用功能,而且還已經從單一產品進化到依托產品的生態系統階段。這也就是說,從新的產品功能和服務理念的進化,再加上寬帶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讓智能家居已經到了萌發的新階段。
從單一產品上來說,例如去年年底我們所見到的悟空智能插座,就將空調這種傳統電器改造成智能電器,其所具有的功能單一而專業,使用起來也相當簡單。而從單一產品向生態系統方向的進化,很多的廠商都在向此方向努力。例如此前聯想的神奇工廠就曾發布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以期打造一個智能家居生態圈。而近日同方發布的新一代云罐產品,更將這種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的理念向前推進了一步。
同方的“智能家庭中心生態平臺體系”,本身是一個開放式平臺,通過云罐與家中的電視機相連,即可得到一個集合了娛樂、游戲、金融、教育、醫療、生活、智能家居等“Allinone”功能的家庭互聯網產品。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應用并不是全部都是由同方自己推出的,而是與合作伙伴合作推出的。
比如游戲部分,就不是簡單的把手機游戲、PC游戲移植過來,而是與游戲公司合作,提供一個云計算模式的“云次元游戲”,這樣的云次元游戲不再與客戶端硬件有關,從而保證在較低的硬件平臺上得到不錯的游戲效果,像《街頭霸王4》這種格斗游戲都能在1080P下獲得令人滿意的流暢度。
正是因為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再通過與合作伙伴合理的利益分成,同方吸引了很多的伙伴加入其中,于是展現在用戶面前的就不再是一個只能看看視頻的OTT電視盒,而是一個功能豐富且以后會越來越豐富的“智能家庭中心生態平臺體系”。這與蘋果的AppStore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小米所描繪的智能家居藍圖,其實也是以視頻、游戲、云存儲等云計算和應用為基礎的,所以中國的智能家居參與者,在具體的產品和理念上,其實與蘋果等國際廠商并無太大的理念和技術差異。
對比蘋果的Homekit和以云罐為代表的“智能家庭中心生態平臺體系”,雖然都是在打造生態系統,但兩者的方向還是有所不同,前者強調不同品牌不同種類的家居產品協同工作,重點在于產品,而后者更強調在一個平臺上為用戶提供不同方向不同內容的服務,重點在于服務。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智能家居只要思路對了,產品還是會誕生很多誘人的賣點,而這些賣點如果匯成生態,那么就會促生智能家居整個產業的崛起。與其希望用一個爆點引起關注,為什么不從整體上引爆需求呢?在真正了解用戶的需求之后,成熟、經濟的應用方案才是智能家居萌發的根本動力。
智能家居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深挖
智能家居產品正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但我們的目標是“我的冰箱叫我起床”,所以目前的智能家居還遠未完善,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繼續深挖。
第一,就是產品與用戶的交互方式,這種方式一定要簡單直接且快捷有效。語音指令和肢體動作是更為自然和快捷的交互方式,雖然目前可能技術上還并不成熟,但這也是智能家居所必須要做到的一點。我深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語音交互會成為智能家居的主流方式之一,搜一部電影再也不需要用遙控器點選十幾次才能實現了。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和少年兒童,語音交互方式會擴大受益人群,接下來,智能家居產品一定要解決孤島問題,但卻并不是靠將家里所有家電都買成同一品牌的產品這種腦殘方案。而體感操作是早教應用中較為合適的交互模式,它可以避免讓小朋友距離屏幕過近的問題,體感操作在游戲中其實已經有很成熟的方案,未來在家庭互動娛樂中,體感交互將是非常值得嘗試的。
第二,有關服務的智能家居的生態系統,要像同方云罐、小米、海爾等中國企業,建成開放互通的平臺,使之能夠在今后加入更多的服務內容。比如現在的教育、醫療領域,已經有一些很成熟的解決方案,通過開放平臺、利益共享的模式,把這些現成的資源導入到智能家居中來,無疑對用戶的使用帶來更大便利與黏性。蘋果的AppStore之所以大獲成功,就是因為堅持了開發者拿大頭、平臺拿小頭的分配機制,而反觀中國的APP分發平臺,則有平臺借強勢地位吃肉、開發者只能喝稀湯的趨勢,所以要想快速吸引開發者和服務商入駐,那么開放平臺的利益分配一定要向開發者和內容提供商傾斜。
智能家居要想普及,就得告別只是富人科技玩物的定位
第三,不要打著高科技的幌子賣高價。原來有錢搞智能家居的很多都是像比爾·蓋茨一樣的有錢人,但智能家居真正普及,需要讓普通用戶覺得物有所值。如果像遙控拉窗簾、遠程開空調這類簡單的功能,都需要花上一大筆銀子,何不在家雇個可心的保姆?就像原來的OTT盒子刺破了智能電視原有的價格虛高一樣,互聯網公司的介入,也會刺破智能家居的價格泡沫,從而讓智能家居進入到快速普及的快車道。
最后,智能家居要勇于做減法。雖然大而全的功能聽起來很好,但如果其中的功能并不專業實用的話,大而全反而更沒有意義。比如健康健身設備上安裝了視頻設備的話,雖然跑步的時候看看新聞似乎很不錯,但不管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還是電視機都能夠完成任務,這樣的功能除了提高成本,其實并無太大意義。當前的智能家居的關鍵還是娛樂、教育、健康、安防等核心功能。
總之,智能家居以后的路還有很長很長。而當前,一方面是萬物互聯的潮流推動,另一方面是娛樂、健康、社交深度O2O的客觀要求,讓智能家居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不管是傳統家電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需要轉變思路,讓智能家居更貼近用戶,貼近實際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盡管概念是個好東西,但如果只有概念而沒有實際服務,甚至只是透支概念,那對智能家居產業是有害無益。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的一些可喜變化,而中國企業也從單純做產品,進化到了生態建設和內容貫通的嘗試,中國的智能家居產業,有希望會像在智能硬件和智能手機一樣,在全球范圍內成為領潮者,而不再是追隨者。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智能家居是基于萬物互聯的技術和理念,使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人與服務、人與人有效連接在一起。所以,就需要某個智能設備當接收點,比如智能手機、客廳內的智能電視等等,讓更多的智能硬件跟它相連。那么,如此多的智能硬件肯定不是一家廠商提供的,這就需要很多廠商來共同推動智能家居的技術進步和普及。還好,各家有各家的玩法,只是不知道誰會成為領潮者。【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老尚看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