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美團充電寶“逃離”美團

    美團最近好不熱鬧。

    先是 “ 美團打車APP”重新上線,試圖趁著“窗口期“搶占市場。

    近日又有消息稱旗下共享充電寶負責人離職,相關自營點位交由代理商接盤。這已是美團第三次放棄共享充電業務了,第一次還是在4年前。

    美團充電,大夢一場?

    2017年,資本市場超20家機構入局共享經濟。僅共享充電寶行業,10天便融資近3億元,40天12億元,創下歷史紀錄,2017也被媒體稱作“共享元年”。

    如今共享充電行業的四大巨頭——“三電一獸”,其中來電、街電、小電均在該年獲高額融資,怪獸充電也于此年成立,并在2021年于納斯達克上市。

    美團雖然也于同期立項共享充電寶業務,在青島、石家莊等城市進行小規模測試。不過面對彼時競爭過于激烈的共享充電市場,其業務運營3月后便因業績問題宣布終止。

    此后兩年,由于共享經濟盈利模式未通且資本寒冬來臨,導致共享充電行業熱度迅速衰退,行業內僅三電一獸等行業第一梯隊玩家獲得資本支持,進入A輪后融資。且2018年3月小電科技完成B+輪融資后,整個共享充電行業整整一年沒有新融資。

    隨后的2019年,共享充電行業再現回暖現象,美團也于此時傳出有小規模嘗試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但后續不了了之。

    20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間,美團疑似再次重啟共享充電業務。當時有媒體報道,在20年3月份,陸續有商家接到美團方面電話,詢問是否要接入美團充電寶。同年4月,美團開始招聘共享充電相關客服人員。

    此后,美團開始大量鋪設共享充電設備。時至今日,依然能在各地的多個商鋪中尋到。不過在美團三進兩出共享充電寶行業這三年間,三電一獸早已完成共享充電行業布局,并相繼開始盈利。

    雖然當年有人稱美團入局后,共享充電行業或將再掀起一次價格大戰,對共享充電行業企業造成新一輪沖擊,甚至被一些網友稱作“終結者”。但結果卻是草草收場。相關負責人離職、旗下BD轉崗至美團優選、自營點位逐漸放棄。

    至此,曾經被視作最能影響行業格局變量的美團,在經歷三入共享充電行業之后,似乎要隱退于共享充電行業。

    為何有著巨額流量分配權和商家資源的美團,卻無法在共享充電市場分得一塊蛋糕?

    對于美團來說,共享充電寶業務本就不是其主要業務,而是本地生活板塊的一部分。

    倘若單論共享充電業務本身,對于美團來說,并非不可或缺。

    此次關停,或許因為其較低的市占率(2020年約8%)導致其對本地生活業務所做貢獻不足和回報較低所致。

    數據顯示,怪獸充電2021年第一季度研發支出、銷售和市場推廣支出、一般和行政支出分別為2060萬元、6.617億元、2680萬元。其中銷售和市場推廣支出占總支出比例最高,為93%,且相較于去年同期增幅明顯,為107.4%。

    即便如此,6.6億銷售成本之下,怪獸充電2021年一季度經調整凈利潤僅有2320萬元人民幣。

    可見,共享充電是一門高投入低收益的生意。且目前看來,對美團重點發力的社區團購業務,也并無太多促進作用,關停或是最好的結局。

    根據美團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美團營收相較于2019同期年同比增長超90%,虧損相較于2019年同期卻同比增加238%以上,達到驚人的48.47億。

    對于后入局的美團來說,入局后所面臨的尷尬處境便是市占率過低。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街電、小電科技、怪獸充電、來電科技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40.5%、23.6%、20.9%、11.7%。

    為迅速開拓市場,美團曾試圖以其龐大的線下商家用戶群為突破口,開始與商家達成合作。

    有報道稱,只要商家和美團簽約共享充電寶,消費者每人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實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的越多,餐廳的排名越靠前。商戶只需提供場所,不用繳納任何押金,就能獲得60%收入分成。

    如此,美團必然可以迅速開拓市場,美團充電寶早期為開拓市場,其租賃單價相對較低,也有利于其開拓新用戶,但如今的共享充電行業,各家租賃價格均已上漲,美團亦是如此,優勢不再。

    共享經濟不值得?

    美團退場后,影響共享充電行業格局最大變量從此消失。不過,共享充電行業第一梯隊的“三電一獸”仍就放松不下。

    首當其沖便是高單價低功率導致的口碑下滑。

    有媒體報道,部分地區共享充電寶價格已上漲至每小時6元。以上海市為例,多數景區和商場共享充電寶價格已達到2.5元/半小時,使用不到一個半小時就需7.5元。

    如此高昂的充電費用背后,共享充電的充電功率卻長期被廣大C端用戶所詬病。

    面對手機電池容量越發提高的5G時代,共享充電寶較低的充電功率使得其使用價值或將持續走低,進而導致用戶逐漸放棄使用共享充電寶,選擇自購充電寶。

    受此影響,未來各共享充電企業或許被迫對旗下充電寶進行一次全面的硬件升級。

    無可否認地是,一旦各共享充電企業選擇對旗下充電寶產品進行硬件升級以兼容當下的各類快充協議,如QC、PD等,僅設備更新費用,就已然是一項較大的支出。

    由于新移動電源的充電功率更高,會導致消費者使用共享充電寶的時間縮短。而當下共享充電行業又是依靠提高共享充電寶的每小時單價,倘若消費者使用時間縮短,按照現行收費標準,各共享充電企業利潤必將有所減少,未來或許需要對當下的收費模式進行改革,而那時的改革結果是否能令消費者買單,則是一個未知數。

    事實上,當下的高費用價格也已被詬病許久,而有關部門此前也對此,有所行動。

    今年6月,因存在定價規則不明確、明碼標價不規范等不當行為,八大共享消費品牌被要求整改,其中6家為共享充電企業。

    相關部門此次對共享充電行業進行整改,除價格外,或也因部分共享充電企業在實際運營中存在管理不當現象有關。

    美團退出共享充電競爭,對各共享充電企業固然是一件好事,不過,卻也令整個行業再次清醒,共享充電這一行業,終究是一個門檻極低且利潤更低的生意。倘若未來某大廠試圖入局瓜分市場,共享充電格局或將出現新的變化。

    門檻較低,似乎是所有共享經濟的通病。包括目前發展較好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以及最近走向尾聲的共享衣櫥等在內,門檻均不高。

    所以,共享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美團第二曲線?

    自國內共享經濟浪潮開始,共享經濟便被諸多資本視作為一門極好的生意,時至今日,真正成規?;墓蚕斫洕a業屈指可數,不禁令人懷疑,共享經濟是否是一門好生意。

    共享經濟發展至今,已有不知多少企業試圖搭上“共享”這股東風,最后卻草草收場。

    如此前火爆的共享汽車、共享辦公,因重資產特點,企業保證相關車輛、租賃空間正常使用所支付的成本本就較高,一旦使用人數下降或出租率下降,虧損便難以避免。

    哪怕是僅存的兩類發展相對較好的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

    共享單車已演變成互聯網巨頭們的戰爭,阿里、美團、滴滴等均虎視眈眈,卻均尚未實現盈利。

    共享充電寶行業,雖已有企業開始盈利,卻也只是微利,且隨著共享充電企業漲價現象日趨加重,未來也需面對用戶流失的風險。

    或許,共享經濟是一個風口,但對于美團來說,如此微小的利潤以及難以對自身主營業務提供支持,被放棄或也是一種必然。

    這也是整個共享經濟行業的縮影,有人歡喜有人憂。

    如今,美團共享充電業務關停后,美團頻繁加碼的社區團購業務,在損失一定引流手段后,將如何發展?

    根據美團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營收超千億,凈利潤同比下降33%,其中新業務僅第四季度便虧損40億,同比增長355%,下半年虧損超80億,主要因社區團購業務和美團單車兩項業務。

    曾幾何時,社區團購被認作是美團最佳的第二曲線,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一些社區團購企業上市即破發,加之最近同程生活破產一事,美團的社區團購業務,也被蒙上一層迷霧。

    如今的社區團購行業仍舊十分分散,尚沒有一家獨大之勢。且各種線下菜場、零售店競爭力尚存。社區團購企業,搶占市場,仍需具有足夠吸引力,才可進一步提高行業認可度,而價格,便是吸引消費者的最佳手段。

    社區團購業務過高的虧損無疑對美團的現金流提出了巨大的考驗,能否在未來的激烈的社區團購競爭中取得勝利,仍是一個未知數?!矩熑尉庉?李小可】

    來源:百略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美團充電寶“逃離”美團
    美團:有不法分子假冒“美團公益”誘導賭博
    字節快手之后,美團優選取消“大小周”
    “美團打車”新版App上線,卷土重來再戰出行江湖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