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只剩下最后一天了,小伙伴別泄氣,還有一個7月在等著我們!”一名投行律師在朋友圈寫道,并曬出了九宮格的招股書。
在經歷了“五窮六絕”的市場靜寂以后,許多港股、美股打新群又開始恢復了熱鬧,紛紛開始曬中簽截圖?!澳窝┑牟栉抑辛艘皇郑_心!”作為多年港股股民,王琴(化名)的一個直觀感受是,港股市場似乎開始變好了,抽新股的動力也更大了。
根據商業數據派統計,截至6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網站披露的,已通過聆訊、但還沒有掛牌上市的擬上市企業共有27家,7月香港市場將迎來新一輪上市潮。同時,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也不少。
6月28日,香港迎來了今年首個黑雨,導致股市暫停半天,但在當天,還有兩家企業原本要在港交所計劃舉行上市敲鐘儀式,盡管上市儀式因為黑雨取消,但絲毫沒有減退企業的上市熱情,畢竟,一家企業從創業之初,一步步走到上市,每一步都不容易。
但上市路上的艱辛,原本可以化作歡樂的淚水,卻都被市場的頻頻破發打破。王琴很快就喪了氣,前一天還因為中簽奈雪的茶在微信群里發紅包慶祝,一天后就開始因其上市首日下挫13.5%而心疼不已。
而就在同一天晚上,叮咚買菜卻一掃首日上市的陰霾,大漲58.67%。
一邊是破發、一邊是大漲,散戶的心也跟著密集的IPO坐上股價“過山車”。
重燃的IPO市場
根據畢馬威最新發布的報告,2021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仍然較為活躍,IPO數量為1047家,同比增長134%,募集資金總額達2100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大幅增長196%,上市宗數也大幅增長1.34倍至1047宗。
畢馬威稱,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的集資總額創下歷史新高,高達260億美元。另外,畢馬威預計,今年全年香港IPO集資額將不少于4000億元,意味著下半年將延續上半年IPO的趨勢。德勤稱,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對香港的流動性產生正面作用,新經濟企業的IPO、第二上市以及分拆上市將會成為2021年下半年香港市場的亮點。
目前港股市場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規模較大的科技和物流公司在香港上市,這6家的集資額已經達到1396億元,占整體香港集資總額的65%。
市場火熱和賺不賺得到錢是兩回事,而看最近一級市場的Pre-IPO投資就能看出端倪。從事FA(財務顧問)業務的Alice(化名)最近有點頭疼,由于最近上市項目很多,很多投資者想參與項目的Pre-IPO輪投資,但是目前很多公司到Pre-IPO輪的估值已經很貴,讓她覺得二級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小,而精明的買家賣家似乎都開始不肯讓步。
以字節跳動的市場為例,“每天都有人在放各種買賣字節跳動的消息,但是沒有一單能成交”,Alice說,一般來說,FA業務是問賣家收取中介費,但這一次字節跳動的賣家極少,但買家需求非常旺盛,導致整個Pre-IPO市場充斥著各種交易假消息。
真正阻止字節跳動的老股成交的,除了賣家極少,還有一個真正原因是估值太高,在幾個月以前,字節跳動的估值只有2500億美元,但過了兩個月時間,字節跳動的估值就翻倍漲到了接近5000億美元,這樣的上漲速度,波動甚至比二級市場還要大,但是買家仍然是絡繹不絕,不停地有人在詢價。
以目前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來看,騰訊市值5.6萬億港元,相當于7184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77萬億港元,相當于6117億美元,但如果字節跳動目前估值是5000億美元,上市后估值很可能會突破7000億美元。按此計算,意味著如果上市,也最多賺40%,如果加上管理費和后端的費用,實際上基金可以賺取的空間不大。
而且,像這種Pre-IPO輪投資實際上是有鎖定期的,一旦公司遞表,除了遞表到上市的時間,上市后半年都會屬于禁售期,很難再賣出去,這樣的投資流動性會比二級市場差很遠,有時候鎖定期甚至會需要1-2年。
Alice透露,目前有一些東南亞基金專門投資Pre-IPO輪,第一可以取得很好的track record(業績記錄),第二上市以后,對于基金本身形象有很大幫助,上市后也方便基金的下一輪募資。
頻繁破發,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
除了字節跳動,還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滴滴在美上市也引發了很多基金經理的關注。一名全球頂級外資基金經理告訴《商業數據派》,滴滴一開始在路演的時候,信心顯得不足,當時基金經理可能給500億美元的估值都不到。
但是后來滴滴跟高盛一起路演的時候,估值瞬間被捧到了1000億美元,而做FA業務的Alice在滴滴遞表前幾天也收到了一批滴滴老股轉讓的需求,有老股東要以570億美元的估值賣掉手里的老股,很明顯是為了套現。
滴滴最終將IPO定價在14美元,意味著市值在670億美元,最多募資將超過40億美元,堪稱“吸金利器”。
不過,二級市場的風云變幻莫測,也不是每家上市的公司都能夠一帆風順。
首日破發是懸在很多新股頭上的一把刀,除了奈雪的茶的破發,每日優鮮的破發顯得更加觸目驚心,被市場稱為“極致割韭菜大法”,每日優鮮在6月25日登陸納斯達克時,開盤價10.65美元,截至美股當日收盤,每日優鮮下跌25.69%,收報9.66美元,截至發稿,每日優鮮的股價還在不斷下挫,已經跌到了8.41美元,較發行價已經下跌35%。
除了破發的不確定性,半年禁售期似乎是更多機構投資者關心的。根據《商業數據派》統計,今年掛牌的47支港股股票中,首日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就有20支,而上市以來累積表現跌破發行價的有30支,占比達到64%,很多基金經理不愿意參與新股發行,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市場半新股表現太差了。
Alice告訴《商業數據派》,很多投資者原本以為投資Pre-IPO輪基本無風險,以為上市了就萬事大吉,但事實卻是,只要有半年的鎖定期就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比如說六個月解禁期結束以后,機構扎堆集中套現,導致股價拋售出現踩踏事件等。
而早前SOUL暫停上市,有市場人士也認為這是資本市場不愿意買單的結果,很多外資基金經理甚至連路演也不想參加了。
實際上,今年新股市場頻現破發,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股市整體波動太大的影響,截至6月30日收盤,恒生指數報28827.94點,上半年漲5.86%,恒生科技指數報8155.37點,上半年跌3.21%。
從恒生科技指數的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成長股的表現非常差強人意,但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主力軍卻分布在TMT、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消費品市場等,占美國、香港和A股IPO市場集資總額70%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Pre-IPO輪投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不斷推高準上市公司的估值,讓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估值出現了倒掛,加上整體市場的對于成長股的不認可,很多基金在上半年都對這些上市主力軍不看好,讓今年上半年新股頻繁出現破發。
一家私募基金負責人稱,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實在是太波動了,加上各行業也不景氣,所以該機構既不參與打新,也不參與個股投資,甚至開始買起了固收類產品,原因是安心。
與之對比非常強烈的是,在去年下半年港股火熱的時候,很多香港的VC、天使投資人都開始打新,一名天使投資人甚至戲稱自己已經不做天使投資人,變成了短線的“devil investor”(魔鬼投資人),
但以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來看,由于機構仍舊占據了主力,非專業投資者可能可以賺一時快錢,那些憑運氣賺來的錢,很快又會憑實力把這些錢虧回去。
去年港股市場亂象叢生,有很多人轉型做想做一級市場,但繞一圈下來發現,還是上市的、相對成熟的股票讓人看得懂。一名資深外資投行分析師告訴《商業數據派》,一級市場單個項目透明度不高,但風險卻極其高,如果不是說眼光特別準,還不如在二級市場里通過深度調研來賺錢。
但不管怎么樣,未來的市場還是會屬于專業投資者,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商業數據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