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格力電器(000651.SZ)連發七則公告,公布最新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公告顯示,格力計劃以27.68元/股價格向不超過12000名員工,出售不超過1.084億股格力股票,預計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
公告一出旋即引發熱議。因為根據草案內容,在這次員工持股計劃中購買股票的價格,相當于格力電器所回購股份均價的50%,相當于6月18日格力收盤價格(53.68元/股價)的51.56%。
“目前股價53.68,也就是說買了直接賺一倍!”有投資者這么分析。
21日上午,格力電器股價低開后跳水,盤中一度跌近5%,截至下午收盤股價下跌4.79%,報51.11元/股,市值一天跌去154億元,總市值為3075億元。
受疫情影響去年業績基數較低
據格力電器最新發布的《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顯示,擬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持有人范圍包括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經董事會認定對公司整體業績和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中層干部和核心員工。
其中,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擬認購上限為3000萬股,占這次員工持股計劃比例的27.68%;其中莊培、譚建明、鄧曉博、舒立志、廖建雄等六位格力高管擬認購上限60萬股,占持股計劃比例的0.55%,職工監事王法雯擬認購上限8萬股,其余的68.92%面向格力中層干部、核心員工,預計不超過11992人。
若以最高認購上限計算,董明珠個人賬上浮盈超過8億元。對于上述方案,部分投資者認為此次員工持股計劃折價過多,且過于向管理層傾斜。
對于外界普遍質疑的折價過低問題,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解釋,認為“購買價格合理合規,兼顧了員工和公司、股東的利益,有效調動參與對象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工作熱情”。而對于董明珠的擬認購上限數量,格力電器認為,作為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為格力電器核心管理人員,全面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工作,對公司達成戰略發展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其參與員工持股計劃有利于增強參與員工的信心,有助于員工持股計劃目標的順利達成。因此,董明珠女士作為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具備合理性,與其所任職務、崗位重要性相匹配。”格力電器公告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格力此次員工持股計劃還設置了不少限制條件。例如,計劃將根據歸屬考核期內考核結果,分兩期將對應權益歸屬至本員工持股計劃各持有人,每期可歸屬的比例最高為50%。
業績考核指標分別為:第一個歸屬期,2021年凈利潤較2020年增長不低于10%,且當年每股現金分紅不低于2元或現金分紅總額不低于當年凈利潤的50%。第二個歸屬期,2022年凈利潤較2020年增長不低于20%,且當年每股現金分紅不低于2元或現金分紅總額不低于當年凈利潤的50%。
有不少投資者認為,“去年疫情格力業績大幅下滑,今年想不增長都難吧?真有信心怎么不用2019年做對比呢?”
去年,受疫情影響,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681.99億元,同比下降15.12%;實現歸母凈利潤221.75億元,同比下降10.21%。
此外,也有人拿此前同行內其他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作對比。
美的集團(71.280,-0.72,-1.00%)(000333.SZ)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推出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前者要求2020-2022年歸母凈利潤不低于前兩年的平均水平;后者要求2021年和2022年、2023-2024年歸母凈利潤不低于前兩年平均水平的110%。
不過,有別于其他公司的員工激勵,格力此次將由公司自行管理,設立管理委員會,代表員工持股計劃行使股東權利,并作了“持股員工在退休前,不得自行出售或設定質押,否則工會有權收回其對應的股份收益”等限制性規定。
也就是說,參與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若想要完全自主地處置在本次計劃中獲得的股權,要么是在退休后獲得所獲股票的表決權及處置權,要么則需要等待該員工持股計劃終止清算后完成剩余分配。
雖然包括董明珠在內的8名格力電器董監高人員,均承諾不在員工持股計劃管理委員會中擔任職務,同時放棄個人在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會議的提案權、表決權。但也有人認為,今年已經67歲、且多次傳出“退休”傳聞的董明珠,若在取得本次員工持股計劃持股不久后退休,則有望獲得自主處置相關股份的權利。
神秘的大宗交易
截至今年5月26日,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持股數為4448.85萬股,占比0.74%,在格力電器股東中位列第十名。若她以上限完成此次認購,其持股數將達到7448.85萬股,在股東名單中前進至第8位。
有熟悉格力電器人士對記者表示,近兩年格力凈利潤連續出現下滑,空調主業被美的步步逼近,渠道改革效果尚難定論,人才外流問題更是多次被董明珠提及,“感覺這次董明珠是希望通過員工持股,將員工與格力進行深度捆綁,”上述人士認為,這次格力的員工持股計劃有不少與華為的虛擬股權制度異曲同工之處。
他舉例說,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的第七章,格力詳細介紹了這次員工持股計劃的管理機構。
據了解,此次員工持股計劃設立后將由格力電器自行管理,最高權力機構為持有人會議,由持有人會議選舉產生管理委員會,監督員工持股計劃的日常管理,代表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行使股東權利;管理委員會由3名委員組成,設管理委員會主任1人,均由持有人會議選舉產生,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不能在管理委員會中擔任職務。
而且,格力電器還在《草案》中提到: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明珠又是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由于董明珠與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珠海明駿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存在一致行動關系,故珠海明駿投資在這次員工持股計劃相關事項的審議過程中應回避表決。也就是說,高瓴資本沒有投票權。
目前,格力本次員工持股計劃還須經公司股東大會批準,且履行中國證監會、深圳證券交易所規定需要的程序后方可實施。但外界關注的是,上一次格力收購銀隆被股東大會否決的情境猶歷歷在目,這次同樣引發小股東熱議的員工持股計劃又能否順利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此次員工持股計劃公布前,格力電器分別在6月2日、8日和10日出現大宗交易,買方均為北京高華證券北京金融大街證券營業部,合計買入了41.6億元的格力電器股票。
啟信寶信息顯示,北京高華證券的董事長是方風雷,為厚樸投資創始人。此前厚樸投資曾與高瓴資本爭奪格力電器15%股份,最終被高瓴“抱得美人歸”。
已有員工持股計劃流產先例
格力電器此次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稱之為第一期,這意味著未來還將繼續推出類似激勵措施。
歷史公告表明,格力電器已經連續推出三期回購方案,其中前兩期共回購股票2.09億股,回購金額合計約120億元;第三期回購計劃為75億至150億元,6月2日公告已出資回購2745.88萬元回購49.07萬股,回購價為55.89元/股至56.11元/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格力電器在連續三期的回購股票方案中均表示,回購的股份將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以此構建管理團隊持股的長期激勵與約束機制。
“員工持股計劃的目的就是將公司、股東、員工三方利益結合在一起。”前述格力電器相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與員工持股同樣來自回購股票的三一重工(28.240,1.20,4.44%)(600031.SH)不同的是,格力電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不從公司提取激勵基金,而三一重工的員工持股計劃資金來源則為獎勵基金。
顯著的差異還在于,三一重工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成本是其股票回購價的2.81倍,并且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成本要比公告前股價高出30.54%,但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成本相對回購股價和公告前股價,均打了對折。
“激勵基金或獎勵基金本來應該給員工的,支出對上市公司沒有影響,用這筆錢高價購買公司回購的股票,公司還賺了差價。”有券商資管人士認為,“員工自籌資金低價購買公司回購的股票,公司就做了虧本生意。”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格力電器此前已經出現員工持股計劃流產的先例。
2016年9月,格力電器公布員工持股計劃,以23.74億元認購格力電器定增再融資,份額為1.53億股,其中董明珠本人出資9.37億元,出資金額占該次員工持股計劃的39.52%。
但在當年10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此項再融資計劃因涉及關聯方回避表決而遭受中小股東阻擊未獲通過,是次員工持股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而格力電器現在推出的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也有關聯方。
按照6月21日晚間公告,將于6月30日舉行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除了審議2020年年報等之外,還臨時增加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兩個議案。
格力電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亦稱,董明珠系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其與公司股東珠海明駿投資存在一致行動關系,應回避表決,而員工持股計劃方案應當經出席會議的非關聯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之前公告顯示,珠海明駿投資持有占格力電器15%的9.0236億股,董明珠持有占0.73%的4448.8492萬股。
“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應該是投石問路,如順利通過實施,格力電器后續的員工持股計劃就有參照樣本。”上述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而格力電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來自其第一期回購的全部股票10836.58萬股,但其第二期回購的股票尚有10126.18萬股,正在實施的第三期回購計劃上限為150億元,比前兩期的總和還要多出30億元。【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