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超越特斯拉?華為的第一輛車來了!無人駕駛黑科技首度公開!

    小米宣布造車后,華為的第一輛車也來了!

    4月17日晚,北汽與華為共同打造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正式發布,預售價為基礎版38.89萬,高階版42.99萬。

    據稱,北汽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該款車型為量產的現貨,預計今年 11、12 月份交付。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自動駕駛比特斯拉好多了!未來最具顛覆性的產業將是在汽車產業,華為將加大對自動駕駛的投資。消息一出,周五A股無人駕駛概念股掀起漲停潮。

    相關產業投資機會還有多大?

    01

    華為inside第一輛車正式發布

    4月17日晚,北汽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極狐宣布,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型阿爾法S正式上市。其中,阿爾法S華為HI基礎版預售38.89萬元,高階版預售42.99萬元。

    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不僅搭載了華為HI解決方案,同時也是首款搭載華為激光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從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可以全程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自己駕駛的級別。

    除了34個傳感器外,阿爾法S華為HI版將搭載3顆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芯片。

    據悉,小鵬和蔚來最新公布的傳感器方案都是33個,華為發布即成為了第一。

    另外,還針對車機交互開發了鴻蒙OS智能互聯座艙,支持多達24個應用生態,包括暢聯通話、高德、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用高于手機的交互應用,達到人車交互一體化。打破車機應用難更新的困局,做到跟手機一樣,應用能夠時常更新。

    續航方面,阿爾法S華為HI版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可實現708km(NEDC)的續航里程。

    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透露,華為不造車,但將北汽、長安與廣汽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合作,分別打造三個子品牌,與北汽合作的極狐正是其一。徐直軍還透露,長安和廣汽的子品牌的名稱尚未確定,但與廣汽合作的L4級智能駕駛汽車計劃在2024年推出。

    02

    華為輪值董事徐直軍:

    自動駕駛比特斯拉好多了

    華為和Arcfox合作的這輛車搭載了華為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

    在算法層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ADS自動駕駛產品線總裁蘇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華為如果計算機上干不過特斯拉,我覺得可以關門不用干了。這句話可以從兩個維度理解:

    一方面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將近10年的深耕,在自動駕駛算法領域超過五年的投入,并不是新玩家;另外一方面,ADS是算法倒推的開發邏輯,全棧能力很重要。

    蘇箐解釋稱,ADS的開發邏輯是根據目標場景(中國城區)倒推系統方案,再根據系統方案(傳感器+算法)的需求,倒推對算力的要求,然后開發相應的硬件,因此算力和ADS算法完美匹配。

    “不做噱頭,馬上量產,不是PPT?!碧K箐強調了這三點,同時他表示ADS去年已上車進行路測,今年量產發貨,是馬上量產的最高算力硬件。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輪值董事徐直軍評價華為提供的自動駕駛能力時表示,“比特斯拉好多了”。

    03

    為何不選擇自己造車?

    華為和車企各取所需

    球友@雷科技表示,從燃油切換到電力等新能源后,汽車本身最有價值的當然是智能駕乘體驗,往前再推一步,則是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技術。

    因此,多家廠商都在投入城市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研發,使用場景不再是過去的試驗場、高速公路等封閉道路,覆蓋到更多人的日常駕乘需求。

    但是,城市開放道路自動駕駛意味著廠商不得不投入大量提升的人力物力,去解決可能影響到正常駕駛的潛在問題。

    高昂研發成本暫且不提,有沒有研發實力都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細數華為智能汽車業務最大的幾個合作伙伴,北汽、長安、廣汽,無一不是有過明星燃油車產品的傳統車企,在造車這件事上有自己的理解與積累,卻沒有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投入和產出。

    車企選擇華為技術,甚至主動標榜Huawei Inside為其背書,毫無疑問是一種技術賦能。無需大量增加研發成本,在現有產品規劃上植入已經得到驗證的技術,就能帶來足夠應付市場需求的自動駕駛體驗。再加上電動平臺、座艙體驗等,簡直是在說“我負責智能,你只管造車”。

    對華為而言,與車企合作將整車設計生產交給后者,也分散了進入汽車市場的潛在風險。售價動輒五位數六位數的汽車,研發成本高還與安全關系重大,一旦失敗便意味著巨大損失。小米宣布進入智能汽車領域時,雷軍就將十年100億美元投資,以及千億級現金儲備視作最大實力。

    04

    華為自動駕駛在國內排第幾?

    周五,極狐阿爾法S華為HI定制版自動駕駛評測視頻火爆全網,這些視頻展示的并不是PPT,而是真正的上路駕駛。道路也沒有進行任何處理,一切都是在日常生活狀態下進行的。

    曝光的華為自動駕駛技術視頻顯示,在車內配備安全員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對車輛進行脫手脫腳自動駕駛測試。

    除了實現最基本的紅燈停綠燈行、無保護左轉,華為的自動駕駛還可以實現避讓路口車輛、禮讓行人、避免“鬼探頭”、自動識別路化規劃路線等等高級體驗。

    據了解,現場測試車輛的行駛情況較為平穩,在紅綠燈啟停、無保護左轉、避讓路口車輛、禮讓行人、變道等情形下均能實現城區通勤無干預自動駕駛。

    另外,在兩邊停滿車輛的擁擠道路上,車輛還會自動躲避對方來車,方向盤的調整十分精準,會車同時,還能給右側的非機動車和行人,預留出一定的通行空間,宛如一個老司機一般。

    那么華為自動駕駛在國內排第幾?

    對于這個問題,蘇箐表示:“這個我回答不太合適,你應該問我的友商,你要問我,絕對是第一?!?/p>

    此前,徐直軍喊出的口號是,“華為自動駕駛能夠在市區做到1000公里無干預的自動駕駛?!?/p>

    從其他廠商2020年2月數據來看,市區范圍路測不是什么新鮮事,有不少公司將自動駕駛從路測走向現實場景落地。美國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公布的2019年度自動駕駛路測報告顯示:

    百度路測了10.83萬英里,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0.055次;

    AutoX路測了3.2萬英里,每1000英里接管0.094次;

    Pony.ai路測17.48萬英里,每1000英里接管0.154次;

    滴滴路測1.17萬英里,每1000英里接管0.682次;

    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路測了145萬英里,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0.076次;

    Cruise路測83.1萬英里,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0.082次;

    Nuro路測6.876萬英里,每1000英里接管0.49次;

    Aurora路測約1.34萬英里,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10.6次,與2018年度數據近似。

    此前,百度已經在北京、長沙、滄州等國內多個城市市區落地市民可乘坐的自動駕駛出租車。Waymo甚至在美國鳳凰城地區向公眾開放了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與這些公司相比,華為在自動駕駛的應用與落地上相對落后,但是進入賽道就是玩家,誰勝誰負才剛剛開始。

    05

    無人駕駛概念掀漲停潮

    投資機會有多大?

    上周五,受消息刺激,無人駕駛概念掀起漲停潮,長安汽車、北汽藍谷、路暢科技、華陽集團、得潤電子、永新光學、常熟汽飾等紛紛漲停。

    球友@圣誕下雪了表示:華為的入局對汽車行業來說是整體利好,華為的科技能力提高了汽車的科技含量,使汽車更加智能同時也促進了車企良性競爭,只有讓自己造的汽車更加智能,消費者才會選擇自己的產品。

    東吳證券指出,無人駕駛是5G下游應用場景中落地最晚,但潛在空間最大的細分賽道,預計未來全球的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加速提升,到2021年中國車聯網市場空間將達到1150億元。東吳證券測算,2020年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844億元,2025年將達到2250億元。這個數字僅針對國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而言,更不必說“錢”景更為廣闊的L4級以上自動駕駛領域所創造的產值將以萬億為單位。

    中金公司也表示,高級別自動駕駛潛在市場規模也將達萬億元級。中金公司認為,高級別自動駕駛落地進程有望超出市場預期。在自動駕駛方案、算法、計算芯片、核心傳感器、高精度地圖等技術進步的紅利下,高級別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迎來提速?!矩熑尉庉?江小白】

    來源:雪球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超越特斯拉?華為的第一輛車來了!無人駕駛黑科技首度公開!
    王軍:華為汽車研發團隊超過五千人 今年研發投資將達10億美元
    華為智能汽車部件采用三元鋰電池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