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0.5元騎行起步到如今使用一小時要付出4.5元的費用,幾年時間里,經歷瘋狂擴展跑馬圈地的共享單車市場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數量眾多的共享單車在便捷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同時,價格的變化也不可謂不大。近日,針對哈啰單車高達一小時4.5元的騎行費用,多家媒體報道質疑。記者采訪了解到,盡管目前執行的價格為2年前調整,但共享單車普遍漲價已是不爭的事實。在使用成本遠高于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出行的情況下,有專家認為,近似獲得政府特許經營資格的共享單車因為無償占用城市公共空間,因此在價格方面不應該按照市場自由競爭主體原則完全自己說了算。
此次引發媒體關注并登上熱搜的共享單車漲價事件源于上海,按照在滬哈啰單車目前的收費規則,前15分鐘1.5元,之后每15分鐘1元,實際相當于1小時4.5元。記者昨日采訪哈羅單車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目前上海執行的價格并非新近調整,而是在2019年4月將原計費標準從每30分鐘1元調整而來,且調整已經過當地物價部門備案。“其實價格調整影響的只是臨時性用戶,占比很低。因為后臺大數據顯示,平臺超過八成的用戶都購買了套餐,享受規定期限內無限次使用的優惠,這個比例在各家平臺都相差無幾。”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共享單車運營平臺除哈啰外,還有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以及美團旗下的美團單車,這兩家現在執行的價格體系又是怎樣的呢?通過昨天的實際掃碼騎行使用,記者了解到,三家平臺公司目前執行的前15分鐘價格都是1.5元,之后青桔單車是每10分鐘1元,不滿10分鐘按10分鐘收取費用,折算下來1小時騎行的總費用最高。美團雖然同樣起始15分鐘騎行費用是1.5元,但后續每15分鐘收費只有0.5元。綜合來看,如果用戶騎行一個小時,付出的使用成本青桔單車最貴、哈啰單車次之、美團單車最便宜。
采訪中,盡管有單車平臺公司工作人員解釋因實際使用中騎行單車超過1個小時的用戶屈指可數,所以用一小時綜合成本折算總價并不合理,也建議用戶盡量選擇季卡、月卡等多種優惠方案,降低用車成本。但事實上,共享單車自進入市場后數年時間里單小時的使用成本漲幅確實十分可觀,也就有了質疑其有違“共享”初心的公眾熱議。對于共享單車所呈現出來的漲價趨勢,長期研究新出行經濟的交通專家、東南大學副教授、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認為,共享單車的“共享”實質并非真共享,作為運營主體,如果單靠騎行收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平臺是無法實現收支平衡的,這也讓部分平臺實際是把“共享單車”作為流量入口,豐富完善經濟生態。“共享單車確實有補充公共交通盲區的作用,也沒有說不允許運營公司掙錢,但在目前品牌固化、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實際更接近政府特許經營的模式。經營過程中政府并沒有額外收取其他費用,反而將城市公共空間拿出來無償使用。從這方面講,共享單車是不能按照市場自由競爭主體,價格完全由自己說了算的。”顧大松還表示,目前已經有一些共享單車新進入的城市在簽訂協議中加入了價格約束的條款,這一做法完全可以被借鑒。【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中國江蘇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