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變革中的格力電器為何再動蕩?

    2月21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于2021年2月19日收到公司董事、執行總裁黃輝的書面辭職報告,黃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執行總裁職務。辭職后,黃輝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繼去年望靖東離開之后,黃輝也低調的隱退了,曾經的格力“鐵三角”只剩下董明珠還在堅持,身處變革中的格力再次出現動蕩。

    對于曾經鐵三角的瓦解,董明珠則霸氣地回應:“任何人不能為企業服務了,甚至于破壞性的,必須走人,沒什么商量。”

    那么失去了“左膀右臂”的董明珠將如何帶領格力繼續走下去呢?市場對于格力集團的看法又如何呢?

    白電巨頭遭受沖擊

    格力、美的和海爾并稱國內家電三巨頭,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格力都處于引領位置,因此能夠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但從目前來看,格力的市盈率卻是最低的。與此同時,去年美的和海爾的股票紛紛大漲,只有格力原地踏步,這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業績是最直接的因素,根據財報,2020年前三季度,美的實現營收共計2178億元,同比下滑1.88%,凈利潤220.18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第三季度實現780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5.7%,凈利潤為80.9億,同比增長32%。而格力明顯落后,前三季度的營收總計1275.89億元,同比下降18.8%,凈利潤136.99億元,同比下降38.06%,其中第三季度為營收568.66億元,同比下降2.52%,凈利潤為73.37億元,同比下降12.32%,依然沒能止跌。

    前三季度格力單季收入同比分別為-49%/-13%/-3%。第三方數據顯示,空調行業單季出貨同比分別為-30%/-3%/+8%,格力單季空調出貨同比-42%/-11%/+2%,線下零售均價同比-23%/-14%/-8%。公司量價復蘇節奏弱于行業整體,主要是渠道結構調整以及庫存水平較高。

    前一段時間發布的《2020胡潤中國10強家電企業》報告中,美的以5100億價值穩定中國最值錢家電企業,格力電器則以3210億價值排名第二,格力被遠遠甩在后面。

    銷售渠道模式過時被拖累

    事實上,在《每日財報》看來,真正拉開格力和美的差距的是銷售渠道的革命,電商的崛起徹底攪亂了原有的生態格局。

    格力一直引以為豪的是以“區域銷售公司”為中心建立的龐大線下經銷體系,通過相互參股及銷售返利,深度綁定雙方利益,長期以來線下渠道貢獻了格力整體營收的80%。

    相反,早已實現渠道扁平化改革的美的,線上線下渠道各半,充分享受了線上家電增長的紅利。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美的線上空調份額為36.5%,超格力接近7個百分點。

    眾所周知,線上渠道的效率更高,空調內銷出貨量的增速下行,高效率渠道替代低效率渠道的趨勢加劇,以美的為代表的競爭對手憑借在高效渠道的發力,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格力在這一方面反應明顯滯后。

    2019 年開始,格力終端零售市場的份額優勢在美的降價的情況下不斷喪失,甚至一度被美的反超,依靠多年打拼積累下來的品牌溢價能力也不斷喪失。在此背景之下,格力的渠道需要一場徹底的改革。

    高瓴入駐,能否推進改革?

    格力面臨困境之際,秉承價值投資的張磊來了。2019年10月28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確認高瓴資本成為15%股權最終受讓方。不論是對于海外市場的開拓,幫助被投企業進行國際化擴張,還是對于科技領域的布局,高瓴資本都是精準而明確的,這或許也是格力最終選擇高瓴的重要因素。

    張磊在《價值》中表示:要發揮長期資本的優勢、利用全球研究以及幫助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經驗,幫助格力電器引入更多的戰略資源,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實現戰略發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國際化、多元化發展等。

    2019年雙十一,格力電器通過其線上銷售平臺“董明珠的店”進行讓利銷售活動,正式掀開了格力渠道變革的序幕。2019年年報披露,當年“董明珠店”注冊分銷店鋪超過10萬家,全年銷售累計突破14億元,同比增長66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改革總要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格力此次渠道變革就動了經銷商的奶酪。格力與美的的銷售體系的差異,從結構上來說,主要在格力的銷售公司是利潤中心,而美的的區域分公司是成本中心。從價格體系上來說,主要體現在格力是“逆價格體系”而美的是“順價格體系”,經銷商的靈活性相對更強。因此,格力渠道改革在這兩點上有較為明確的思路與方向,一方面要縮短銷售層級,轉變銷售公司與代理商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轉變利益分配方式,降低區域代理商的利潤率,而這顯然會讓既得利益者不滿意。

    2020年6月19日,在董明珠剛結束618百億直播的第二天,由十大格力經銷商組成的第三大股東京海擔保(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宣布將減持格力股份4288萬股,總值約為25億元。2012年,也就是格力上一次對經銷商做出改革之時,京海擔保就曾做出過減持,這或許已經成為經銷商們抗拒“改編”和“削藩”的手段。

    相比于經銷商減持,高瓴則高調的祭出回購方案,以此來做出回應,并宣示對改革的決心和信心。去年4月,格力電器拋出了公司歷史上第一次股票回購計劃。公告顯示,公司擬在12個月內使用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此輪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6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68.8元/股。10月13日晚間,格力電器又發布公告稱,擬在12個月內,以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6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70元/股,預計回購股份為公司總股本0.71%—1.42%,將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除了利益的爭奪,人員也在不斷變動。2020年8月,格力電器公告稱,望靖東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職務。辭職后,望靖東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根據后來披露的信息來看,望靖東的離開或許是因為卷入了內幕交易。加上黃輝的離任,半年之內兩位高管先后離開了格力,“鐵三角”也宣布解體了。

    權衡各方利益,力推渠道改革,孤軍奮戰的董明珠失掉了左膀右臂,但她背后站著的男人換成了張磊,在資本的推動下,格力能否重回巔峰?【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每日財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變革中的格力電器為何再動蕩?
    董明珠造車做手機連挫:核心高管頻辭職 格力電器退居老二
    “董小姐”這個關于家電的建議,國家部委回應了
    【人事】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執行總裁黃輝辭職,不影響董事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