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董明珠造車做手機連挫:核心高管頻辭職 格力電器退居老二

    格力電器(000651.SZ)到底怎么了?一紙辭職公告激發市場高度疑問。

    2月21日晚,格力電器公告,公司元老級人物、執行總裁黃輝因個人原因請辭。半年前,另一名元老級人物望靖東也辭去了格力電器職務。

    黃輝、望靖東、董明珠是業內公認的格力電器“管理鐵三角”。黃輝負責格力電器技術,格力電器的技術也是董明珠公開炫耀的資本。“鐵三角”只剩下董明珠,背后有什么不為人知的原因?

    格力電器曾是國內電氣的龍頭老大,創造了中國空調界的傳奇。然而,如今,格力電器已經退居行業老二。

    2020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136.99億元,而同業公司美的集團達220.18億元。2月26日,格力電器市值3549.28億元,比美的集團少3000億元。

    近年來,格力電器積極布局產業多元化。董明珠曾高調宣布做手機、造車,目前來看,這些布局均遭遇挫敗。

    研發投入連續下降

    昔日“鐵三角”分崩離析,格力電器的核心人事變動,備受社會關注。

    根據公告,2月19日,格力電器收到董事、執行總裁黃輝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黃輝申請辭職,辭職后,其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黃輝持有公司股票738萬股,占總股本的0.12%。

    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29歲的黃輝入職格力電器。2000年8月至2014年5月,黃輝任格力電器副總裁,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任格力電器常務副總裁,2017年8月至離職前任格力電器執行總裁。黃輝還在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擔任格力電器總工程師。此外,他還曾擔任珠海格力大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制冷學會副理事長等。

    在格力電器工作29年,2000年開始就擔任副總裁,黃輝是格力電器的元老級人物,也是格力電器僅次于董明珠的二號人物。此前,市場一直在傳,黃輝將是董明珠的接班人,成為格力電器未來的掌舵者。

    黃輝是近半年辭職的第二位元老。去年8月,格力電器董事、副總裁、董秘望靖東因個人原因辭職,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2002年,望靖東加入格力電器,至離職時,已在格力電器工作18年。

    一直以來,在業內,董明珠、黃輝、望靖東被認為格力電器的“鐵三角”,董明珠主管營銷,黃輝負責技術,望靖東管財務和信批。兩大核心高管離職,格力電器究竟怎么了?

    業內人士稱,如果說望靖東的離職可以理解的話,那么,黃輝的離職則令人頗為意外。黃輝是技術出身,在格力電器工作近30年。無論是在廣告中還是在公開場合,董明珠都在宣稱“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格力的技術,一直是董明珠引以為傲的資本。由此可見,黃輝對格力電器的貢獻功不可沒。

    市場還有猜測,黃輝在格力電器帶出了一大批技術團隊。黃輝的離職,是否會影響技術團隊的穩定性。

    針對望靖東、黃輝的接連辭職,市場有猜測稱與高瓴資本成為第一大股東有關,也有可能是與董明珠關系不睦。目前,尚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一名投行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黃輝的離職可能與高瓴資本無關,目前,高瓴資本仍然以一個財務投資者身份出現。即便高瓴資本要掌控董事會,也不需要黃輝這一技術高管離開。在其開來,黃輝的離職,可能是不認可格力電器未來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格力電器的研發投入在接連壓縮。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57.67億元、72.68億元、60.11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3.84%、3.67%、3.03%,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比上年減少12.57億元,減少幅度為17.29%。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39.87億元,上年同期為46.30億元,同比減少6.43億元,降幅為13.89%。

    被對手超越市值相差3000億

    核心人事變動、研發投入減少,這些現象的背后,一定程度上是格力電器發展現狀不如意的體現。

    1991年,格力電器成立,彼時,公司還只是一個年產不到兩萬臺的空調小廠。30年的今天,格力電器空調年銷量超2000萬臺,已經成為全球空調的王者。

    公開信息稱,格力電器的空調產品產銷量已經連續11年全國排名第一。因此,格力電器也算得創造了傳奇。

    曾經,在中國家電行業,格力電器是王者。但如今,格力電器已經退居老二。

    1996年11月18日,格力電器正式登陸A股市場。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41億元、凈利潤1.86億元。到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至1200.43億元,較1996年增長約41.25倍。這一年,公司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8.71億元,較1996年增長約57.45倍。

    這一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12.65億元、凈利潤53.17億元,營業收入略高于格力電器,但凈利潤較格力電器少55.54億元,不到一半。

    然而,近年來,格力電器的領先優勢逐步丟失,并在2020年被反超。

    2018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2000.24億元、凈利潤262.03億元,同比增長33.33%、16.97%,而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和就凈利潤分別為2618.20億元、202.31億元,同比增長8.23%、17.05%。盡管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比美的集團要低,但凈利潤比對高出59.72億元,仍然維持了明顯強勢地位。

    不過,2019年,二者的差距大幅縮小。當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2005.08億元、凈利潤246.97億元,同比分別變動0.24%、-5.75%。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793.81億元、242.11億元,同比增長6.71%、19.68%,凈利潤一降一增,差距大幅縮小。2019年,格力電器的凈利潤僅比美的集團高出4.86億元。

    2020年,美的集團大舉反超了。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7.53億元,同比下降1.81%,凈利潤為220.1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206.16億元,同比增長3.29%、0.09%,疫情之下,凈利潤不降反而有小幅增長。

    再看格力電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74.68億元,同比下降18.64%,凈利潤136.99億元、扣非凈利潤125.8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8.06%、41.66%。其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比美的集團少83.19億元、80.34億元,差距不小。

    市值方面,二者的差距更大。截至今年2月26日,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的市值分別為6554.17億元、3549.28億元,二者相差3004.89億元。

    而在2013年底,格力電器市值982.37億元,比同期美的集團的市值843.16億元高139.21億元。

    二者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近年來,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均進行了多元化產業布局,均致力于全球科技型工業集團。目前,格力電器產業覆蓋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等四大領域,不過。對空調存在明顯依賴,除了空調,還沒有其他拳頭產品。而美的集團,除了空調外,還有消費電器,還有機器人及自動化產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董明珠曾高調宣布做手機、造車,目前來看,是以失敗了結的。【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長江商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董明珠造車做手機連挫:核心高管頻辭職 格力電器退居老二
    “董小姐”這個關于家電的建議,國家部委回應了
    【人事】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執行總裁黃輝辭職,不影響董事會
    爭議帶貨達人董明珠:直播帶貨476億 卻被質疑經銷商刷單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