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國家部署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 百萬劑次接種顯示安全有效

    繼英國、美國展開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之后,中國也正式布局大規模重點人群接種事宜,且從當前數據看,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有效。

    12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再次重申了中國研發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有效。

    相對于美國多州報告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出現不良反應,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為當下部署的重點人群接種帶來了保障。

    中期數據已完成 安全有效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最嚴峻的就是外防輸入。在外防輸入的過程當中,我國有一大批處于高風險的人群,包括冷鏈、邊境口岸、一線醫療防疫人員。同時,還有一批由于工作原因要去到境外高風險區域的人員。他們成為當前中國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的對象,但是新冠疫苗的安全有效便是接種行動的科技支撐。

    據鄭忠偉介紹,我國從6月份依法依規批準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7月份開始,我們開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接種工作。7月份以來,經過5個月的時間,按照小規模起步、穩妥審慎、自愿知情的原則,累計開展了超過100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其中有6萬多人去到境外高風險地區和國家。通過開展這些超過100萬劑次的緊急接種工作,我們觀察到我國用于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具有比較好的安全性。去到境外的6萬多人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報告。

    “所以在這么一個大的背景下,我們決定在重點人群當中開展新冠疫苗的緊急接種工作。”鄭忠偉表示。

    全球新冠疫情并未有停歇之意,反而加速。12月以來,全球日均新增確診病例超過60萬例,日均新增死亡病例超過1萬例,對于中國而言,本月10余個省份報告冷鏈食品或外包裝等檢測陽性,國內多地報告增加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一半以上省份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而選擇在重點人群中接種,也正是因為他們每天所面臨的風險高。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對于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因為采購食用進口冷鏈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來說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復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在從業人員當中,特別是物流裝卸工感染發現的就相對比較多一些。

    部署全國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來自于對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的信心。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相關的滅活疫苗產品已經在人類身體上用了上億劑次,滅活疫苗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有效性比較好,而中國的滅活疫苗更有著堅實的基礎,用于預防流感的甲型H1N1疫苗,用于預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用于預防小兒麻痹的脊髓灰質炎疫苗,都屬于滅活疫苗這一類。

    “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研發,應該說從毒種的選育、滅活工藝的確定,到大規模P3廠房的生物安全保障技術水平,以及疫苗的質量標準等等方面,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鄭忠偉表示。

    據鄭忠偉透露,近期,走得比較快的研發企業剛剛獲得可以用于III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所需的病例數,目前他們正在向國家藥監局滾動提交相關的資料,只有這些資料揭盲,并且達到監管機構要求的標準,監管機構才能給予其附條件上市或者上市的批準,一旦批準上市,我們就可以啟動新冠疫苗的規模化生產。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新冠滅活疫苗的附條件上市或批準上市,或將在2020年年末、2021年年中。

    接種大會戰

    雖然全國重點人群接種新冠疫苗的正式指令發自12月19日,但接種工作的部署卻早已啟動。

    “我們在12月16日就接受了新冠疫苗的培訓。”一位基層接種點的工作人員表示。

    事實上,這場接種部署極為嚴謹。

    12月19日,在國新辦“就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舉行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亞輝介紹了部署情況,“為了做好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安全保障工作,我們對于醫療保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在全國采取了幾個措施:一是要求這次的接種點,同時要符合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要符合接種的條件,另一方面要具備醫療救治條件。并對這些接種單位以及參與醫療救治的醫務人員都進行技術培訓,要培訓合格以后,才能夠上崗。確保這些人一方面掌握接種技術操作規范,另外對于常見的不良反應,能夠快速識別、快速處置。近期我們已經開展了對接種人員以及醫療保障人員的培訓工作。

    其次,要求各地把接種單位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我們在一個地方一般技術力量最強的都是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把這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劃分到若干個責任區,他們每個醫院要負責責任區內若干個接種單位的醫療保障工作。這些醫院要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也要攜帶必要的搶救設備和藥品,在接種點提供駐點保障,一旦發生情況,能夠及時處置。當發生還要繼續處置的嚴重異常反應時,一方面要有120救護車快速轉運,另外對口的上級醫院要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多學科的診療,盡最大努力來確保這些接種群眾的生命安全。

    “這是首次出現如此嚴謹的接種行動,從重點人群緊急接種順序、接種人數統計、信息登記報告、接種規范、疑似不良反應監測和處置等,都做了詳盡的規定。還特地為接種點配備了二級以上的醫生,以防嚴重不良反應的出現。當年麻疹接種都沒有如此安排。”上述基層工作人員表示。

    對于集中式接種,此次新冠疫苗并非首次。2010年,原國家衛健委曾啟動了全國1億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時間限制為10天。

    “10天接種1個億,每天接種1000萬劑,由此可見中國的接種能力不存在問題。這次承接新冠疫苗接種,第一針與第二針間隔時間14天,即便接種1億,中國接種點的接種能力也沒問題。”一位免疫規劃專家說。

    開展接種工作,最終的接種數量還得靠一針一針的打進去,怎么打好每一針,是預防接種工作的核心。《疫苗管理法》專門強調,醫療衛生人員在實施接種時,要檢查受眾者健康狀況,核查接種禁忌,查對預防接種證,檢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觀、批號、有效期,核對受眾者的姓名、年齡和疫苗的品名、規格、劑量、接種部位、接種途徑。此外在接種前,請接種者或監護人驗證接種的疫苗種類和有效期等。這個“三查七對一驗證”就是接種疫苗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新冠疫苗研發時間短,上市前臨床試驗數據有限,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與處置可能經驗不足,中老年人伴有基礎疾病導致接種后偶合意外情況的機會會有。在這次重點人群緊急接種工作中,各地要嚴格按照《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等文件要求,妥善做好預防接種疑似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和處置工作,及時開展風險評估,做好應對處置。

    據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接種后需要留觀30分鐘,如果出現一些情況的話,好比出現高熱或者出現局部反應,紅、腫比較厲害,高熱如果超過38.5度,紅腫大小超過2.5厘米,這都要向接種醫生報告。如果出現一些癥狀,建議受種者盡快去醫院,醫院會對相關的疾病做出診斷。如果需要進行報告的話,臨床醫生或者接種醫生會把這些信息報告給疾控系統,跟進相關進展情況。所以受種者要清楚在接種前、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要注意的事項,順利接種疫苗,把風險降到最低,保證接種的順利實施。

    免疫屏障需要70%人群具有免疫力

    面對冬春新冠疫情防控,重點人群接種疫苗后,依然不能放松自我防護。

    據王華慶介紹,新冠疫情需要有70%的人群產生免疫力,才能形成免疫屏障,單純靠保護一線高風險人群尚不能帶來中國的新冠免疫屏障。隨著實施重點人群免疫之后,后續還會擴展到其他人群。當人群中的接種率達到非常高的程度的時候,這個免疫屏障就建立起來了。

    所以吳尊友建議,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個人防護措施仍然是目前個人防止感染最簡單、最容易接受、最有效的防護措施。對于個人來說,接種疫苗要產生保護抗體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群體來說,讓足夠比例的人接種上疫苗,也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說今冬明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我們不能把寶全都押在疫苗上。所以,現階段的各項防控措施仍然要堅持下去。【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國家部署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 百萬劑次接種顯示安全有效
    剛剛,拜登公開接種新冠疫苗,特朗普還要等
    英國衛生大臣:新冠病毒新毒株在英已經失去控制
    美國:一醫院暫停醫護人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