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選的塵埃落定,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的美國企業終于迎來了艷陽天。11月13日,美國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公開宣布,高通已獲得向華為出口4G芯片的許可證。隨后,我國相關企業也作出回應。
美國允許7家企業恢復芯片供應!華為回應
據中新網11月26日報道,對于高通將恢復華為4G芯片供應等諸類事件,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云服務總裁張平安接受采訪時稱:“如果愿意給華為繼續供應芯片,我們當然愿意去用。”
目前,4G產品依然具有競爭力,因為東歐、俄羅斯、亞太、中東、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區仍然是4G市場,部分地區只提供4G網絡。有聲音指出,高通恢復華為4G芯片的供應,可以解決華為海外大部分區域手機和平板的需求問題,這樣就能夠把海外主要地區的渠道養住,保留隊伍和火種,等待未來的翻盤機會。
實際上,這是互利共贏的事情。對于高通而言,中國市場一直是該公司的營銷陣地,占據其總收入過半。根據高通2017財年數據,其全球營收223億美元,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近150億美元,占總收入的65%;2018財年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高達151.49億美元,占高通總收入的67%。
于是當美國頒布科技限制令,每年憑借著專利費就能輕輕松松從中國賺走百萬億美元的高通急了,極力游說美國取消限制,發出警告稱此等行動最終“害人害己”,會把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
況且,自9月中旬美國宣布調整芯片出口規則以來,美國芯片業已為美國的行動付出了代價。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此前曾表示,隨著海外客戶對美國芯片設備和軟件的購買量下降,美國芯片業已經損失了近1700億美元(約合11172億元人民幣)。
因此,扛不住”的美國終于改口,截至11月初,包括高通在內,美國已對索尼、豪威科技、三星、臺積電、英特爾、AMD這7家供應商“放行”,允許他們對華為繼續供應部分產品。
美國“劣勢”曝光:僅占全球芯片產能一成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芯片的技術領先優勢正在逐漸被削弱。在先進工藝制程方面,美國的英特爾長期執全球牛耳,只是英特爾在10nm、7nm工藝上連續遭遇困難被迫延遲量產,已導致該巨頭在芯片制造工藝落后于三星和臺積電。
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指出,全球半導體制造業產能超過80%以上都在亞洲,美國僅占不到12%。作為參考,1990年,美國這一占比數據為37%。據此,近日,英特爾CEO鮑勃·斯旺(Bob Swan)喊話美國應該加大對半導體制造業的投資,以確保該國企業能繼續引領下一代創新技術。
為減少科技產品制造對亞洲的依賴,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今年5月曾提出尋求370億美元國家資金扶持,包括為建設芯片工廠提供補貼,為吸引半導體投資的州提供援助,以及增加研發經費等。
但事實上,美國芯片企業而言,其崛起和中國等亞太地區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包括高通、英特爾、英偉達,設備制造商拉姆研究、Applied Materials,芯片設計軟件公司Cadence等,無一例外。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芯片行業出口額為460億美元,其中88億美元直接來自中國,占比近20%。【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金十數據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