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工信部再檢測32萬款主流App,私自收集用戶信息成重災區

    近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已經完成了對國內主流應用商店32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督促1100多家企業進行整改,公開通報了246款未在期限內完成整改的App,下架了34款拒不整改的App。

    其中,這些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所需整改問題分為八大類,包括: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不給權限不讓用、賬號注銷難、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過度索取權限、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頻繁申請權限。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成重災區

    據AI財經社統計,自2019年底,工信部共通報了5批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

    其中,私自收集個人信息成為APP侵害用戶權益的重災區,在APP所涉問題中占據九成以上。其中不乏天涯社區、QQ閱讀、新浪體育、搜狐新聞、一點資訊等耳熟能詳的APP。

    實際上,很多人對于APP侵害用戶隱私權益的具體行為不甚了解。而作為重災區的“私自收集個人信息”則更是難以辨別,甚至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

    如APP運行時,缺乏向用戶明示且征求用戶同意的環節,但出現了收集IMEI、設備MAC地址、軟件安裝列表、通訊錄、短信等個人信息等情況。還有些APP運行時,雖然有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環節,但個人信息收集卻發生在用戶同意前。這些都屬于私自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表現。

    此外,“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也是侵害用戶隱私權益的一種行為。

    這不僅包括APP過度收集用戶通訊錄、短信、通話記錄等。還包括在非服務所必需或無合理應用場景,超頻次收集個人信息,如按照一定頻次收集位置信息、IMEI或頻繁讀取通訊錄、短信、圖片等。

    此外,還有APP將收集身份證號、人臉、指紋等作為應用開啟使用的前提條件,或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誘導用戶,收集身份證號、人臉、指紋等個人信息。

    此前有不少用戶曾反饋,時常感覺自己被“竊聽”,這也是手機被私自收集信息的一種表現。

    《IT時報》曾耗時3個多月模擬多個用戶使用場景,并對安卓手機、蘋果手機、蘋果平板電腦上App進行多輪“竊聽”情況測試。

    從結果來看,在一定時間段內,出現與用戶交談信息相關的推薦概率高達60%-70%。在測試iOS版的時候,盡管餓了么、美團等App的麥克風權限并沒有打開,但同為一個生態下的天貓和微信麥克風權限已打開,這種情況下,前兩者仍舊會出現所述“竊聽”現象;而把天貓和微信的麥克風權限關掉之后,相關的情況則沒有再出現。

    當時,美團和餓了么都做出了回應,美團表示這種行為并不存在,餓了么則表示是無端猜測。

    盡管如此,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竊聽”,還是引起了網民的頻頻吐槽。

    有網友表示,“上午聽廣播說了孕婦和早教的話題,打開app就收到了’孕婦打底褲’推薦,我一男的你給我推薦這個干什么?”

    還有網友表示,“在中午的時候和同事的討論了單反相機,然后十來分鐘之后在同學群也發了個提到”單反“的微信,結果不到一小時,京東就給我發了單反的降價通知短信。這到底是巧合?還是京東竊聽了我的麥克風,還是騰訊收集我信息后給了京東?”

    不給權限不讓用,明目張膽對數據予以商業化

    不僅如此,令用戶叫苦不迭的“不給App權限不讓用”問題,也在本次整治行列。通過整改后,和從前“悄悄的共享”用戶信息不同的是,現在在注冊使用App之前就會被提前告知。

    AI財經社通過測試包括招聘、網購和天氣領域3款主流App軟件發現,只有在同意《隱私政策》與《服務協議》后,才能繼續注冊使用這幾款App。其中必須同意的隱私協議就包括,App是如何收集和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以及如何共享、轉讓、公開用戶的個人信息等幾個方面。

    同時該產品還會明確表示,在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后,是可能會對其進行自動化數據處理。并在不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情況下,對用戶數據庫進行分析并予以商業化利用。

    此外,在共享用戶個人信息的過程中,這幾款App也做了相應解釋。除了用戶明確同意與政府強制性要求外,還會將用戶個人信息與附屬公司和授權合作伙伴共享。以某天氣App為例,他們的合作方就包括了提供地圖服務的、提供第三方系統支付以及登錄認證服務等功能和技術服務提供商。【責任編輯/常歡】

    來源:AI財經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工信部再檢測32萬款主流App,私自收集用戶信息成重災區
    周鴻祎再揭手機“偷聽”現象 信息安全亟待完善
    【特別報道】8元買3萬張人臉照片 誰在買賣你的“臉”?
    【特別報道】拍照比"剪刀手"泄露指紋信息?真有說的這么玄?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