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停擺兩年半,擬投資100億美元,成都格芯或被韓國芯片企業接盤

    停擺兩年半后,曾在今年5月正式宣布停工停業的成都格芯工廠或將迎來接盤者。

    據集微網報道,由前SK海力士副會長崔珍奭(CHOI JINSEOG)任企業法人的一家新公司將接盤格芯,并在此基礎上建設DRAM生產線。

    據企查查顯示,該家新公司名為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9月28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51.09億元。公司目前有兩大股東:成都積體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0.65億元,持股60%,隸屬于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崔珍奭擔任法人和執行董事的真芯(北京)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0.43億元,持股40%,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

    崔珍奭(CHOI JINSEOG)是韓國半導體圈的知名技術專家。21世紀之初,目前存儲芯片的全球第二大企業海力士曾瀕臨破產,險些被鎂光收購,海力士從三星半導體部門挖來了當時任職高級工程師的崔珍奭。他帶領手下的技術團隊,在不到2年時間內將公司研發能力提升到與三星同等的水平,使得海力士起死回生。據報道,崔珍奭后因未當選CEO離開海力士。

    企查查顯示,成立不到一年,作為新公司第二大股東的真芯(北京)半導體已經申請了43項專利,其中包括光刻工藝、半導體設備等,所有技術均為真芯半導體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合作研發。

    目前格芯(成都)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有兩大股東:持股51%的Global foundries和持股49%的成都高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尚不清楚成都高新將以何種方式接盤。

    在擬投資千億元的武漢弘芯自曝或將爛尾之前,成都格芯曾被認為是業界最大的一具工廠“尸體”。

    2016年左右,得益于時任格芯CEO Sanjay Jha的支持,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廠格芯準備在中國建廠。一位業內人士對AI財經社說,格芯先后與南京、重慶、成都等地接洽,并與重慶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但此后“成都跳了出來”,承諾重慶給出的優惠條件成都也能給,新的優惠政策還可以談。最終,格芯被成都搶了過去,當時計劃投資規模擬超過100億美元。

    在最初的藍圖中,成都格芯第一期上馬的是不太先進的0.18微米工藝,但明確是12英寸廠而不是普通8英寸廠;第二期則規劃導入德國研發的22nm SOI制造工藝。

    但在2018年,格芯新任CEO Thos Caulfield上任,對虧損10年不堪重負的格芯開啟全球大瘦身行動,宣布停止7nm芯片技術研發、全球裁員,燒錢的成都格芯也成了那個被犧牲的棄子。2018年10月,格芯宣布與成都簽署修正案,取消了對一期項目的出資。

    針對成都格芯的停擺,業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格芯要把自己新加坡廠內老舊甚至已經淘汰的8英寸二手設備拿到成都格芯,用設備折價入股,但沒和成都市政府談妥。另一種是格芯8英寸二手設備在海關被攔下了,原因是與申報的12英寸設備不符,沒有通關。當時廠房都已經建好了,員工們都等著設備運進來大干一場,無奈合作斷裂,生產線一直停滯。

    2020年5月,成都格芯接連下發3份通知,宣布公司因經營情況徹底停工停業,遣散了僅剩的74名員工后,占地千畝的廠房也徹底空置。目前,在傳聞即將有新的接盤者出現后,業界都在觀望,成都格芯是否真的能迎來新生。【責任編輯/賈日】

    來源:AI財經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停擺兩年半,擬投資100億美元,成都格芯或被韓國芯片企業接盤
    失去最大客戶!美光:缺少華為需求,2021 年內存或供需失衡
    繼臺積電宣布重要決定之后,美有了新計劃!
    【IPO】“斷供”華為后,首現芯片大廠推遲IPO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