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阻撓華為全球采購芯片,已經開始影響越來越多半導體產業鏈上游公司。擔憂供貨華為受阻及估值過低等因素影響下,全球第二大NAND記憶存儲芯片大廠,不得不推遲于原定10月的首次公開發行計劃。
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NAND記憶存儲芯片廠鎧俠(Kioxia Holdings Corp),這一近年才從東芝分離出的廠商,決定延后在東京證交所上市。
公司9月28日發布聲明表示,鎧俠和主承銷商都不認為現在是推進IPO的最佳時間,并表示會另考慮合適時間推進IPO。
來源:公司網站
華為占其10%銷售額
禁令恐使其芯片供過于求
鎧俠原計劃于10月6日在東京證交所上市。受大環境影響,其發行價格也一降再降,從最初3960日元的定價降到2800~3500日元。投資者對IPO提出的發行規模也有所質疑,募集金額不過8億美元,遠遠不足以推動其投資計劃。
一方面,估值是導致IPO推遲的一大重要原因。公司原本希望將IPO估值拉高到三兆日元,后來投資者給出的估值只有兩兆日元。這一價格相當于兩年前貝恩資本聯盟買下原東芝半導體部門的價格。
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美國加大對華為的制裁。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禁令自9月15日開始實施以來,鎧俠與華為的銷售受到潛在嚴重影響。鎧俠于監管文件表示。公司多數銷售給華為的芯片可能受到制裁的影響。同時還指出,如果沒有尋找到替代客戶的話,芯片可能會供過于求。
據了解,華為是鎧俠的重要客戶。手機存儲芯片占到了鎧俠銷售額的40%。華為占據了鎧俠10%的銷售額。
擔憂美國制裁加碼,華為從2019年起就開始加大對日本零部件采購的金額。2019年11月,華為表示,2019年全年從日本采購的零部件金額會達到1.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0多億元),相比上年增加約5成。
有可能推遲至今年末明年初
日經援引相關人士指出,這一IPO可能會推遲至2020年末至2021年初。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華為采購的問題恐怕難以在短短的兩、三月就完全解決,如果問題還是一樣,到時也不是很好的IPO時點。
回顧鎧俠的過往,本意體現日本半導體產業做大做強的決心。為阻止東芝半導體部門被第三方收購,防止三星在日本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2018年6月,東芝將旗下記憶芯片部分股權出售。受讓方為美國私募投資基金貝恩資本所主導的美日韓聯盟,該聯盟包括韓國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及其它日本廠商。交易完成后,新成立的鎧俠仍由日方控股。
目前,東芝對該公司持有40%的股權,其余股權由美日韓聯盟掌握。此后不久,鎧俠就計劃通過IPO募資,加強投資并推動公司發展,只是不曾想美國禁令無形之中成了其IPO的“攔路虎”。貝恩本意通過此次IPO退出,但顯然還沒到時候。
禁令傷及全球半導體產業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對華為的修訂版禁令。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生產的產品,并在實體列表中增加38個華為子公司。禁令規定,使用美國技術或軟件做為基礎的外國產品,且該外國產品用于生產或開發任何零件、組件、設備都是被禁止的。處于實體清單中的華為相關子公司,也同樣不能做上述舉動。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近日對美國禁令指出,該條例最終會損害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并在半導體供應鏈中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破壞,從而最終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SEMI認為,美國商務部單方面擴大限制,可能導致更多損失,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既有客戶基礎,也加劇企業對美國技術供應的不信任,更促使其他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日前也對美國禁令做出回應稱,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果中國政府采取反制,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推演下去,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
他指出,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于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中國基金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