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萬相】“天才少年”口述:我成績不好,爸爸運作后,拿到青少年創新大賽第一名

    “天才少年”越來越多了。

    六年級學生研究直腸癌抗癌原理、高中生研究甲狀腺髓樣癌特異性敏感標志物…

    近段時間,青少年創新大賽密集曝光出一批“天才少年”,他們所做的研究不少是博士人群正在研究的方向。如果再仔細翻看下其他參賽作品,你會發現有許多以癌、基因為主要研究對象,甚至每個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

    是教育越來越進步?還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成為了成年人間“潛規則”、“關系戶”的競賽場所?

    本期顯微故事的講述者是一個10多年前參加過青少年創新大賽的選手,通過父親幫助,她獲得了市級比賽第一名,隨后又經歷競爭更激烈、關系更復雜的省級比賽。

    在她的故事里,青少年創新大賽是一個中考加分的通路、更是一個讓孩子提早體會到“成年世界“的平行宇宙。

    以下是關于她的真實故事:

    采訪、整理|常寧寧

    編輯 | 萬芳

    我14歲時獲得了H省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第一名,過程唏噓,事后不愿再和他人提起。

    當時是2006年,我在H省某四線城市讀初中。當時我天天在紅袖添香上寫小說,一度想學韓寒退學寫作養活自己。

    老師看我成績提不上去,很著急,就私下跟我說,“如果你還想高中也上好學校,創新大賽這個路子路子適合你”。

    全國青少年大賽還屬于當時較冷門的“加分”項,拿到市名次中考加5分,拿到省名次可加10分。

    我所在的學校初中部

    那時學生多半沒手機,互聯網也不如現在普及,如果沒有老師介紹,家長甚至不了解這個比賽通路。

    此外,報名和評獎流程復雜,如果后面”沒點關系“,就算報名了也很難獲得名次。

    而我,恰恰就是家里有那么點”關系“的人,我爸做的是科研相關工作。在我和他轉述完老師的話后,他決定為我籌備一番。

    01

    要不是他記得你,你早就被淘汰了

    我學校初中部有2000多名學生,參加創新大賽的有50多人(不少是被老師強行安排任務的),最后篩選出10人。

    這10個學生,大多出生于”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大學老師、研究院人員。

    提交的作品上分成了兩派:實驗派(改進某實驗,附上數據)和發明派(發明創造,附上產品設計圖)。

    但不管哪一派,對初中生來說都是超綱的。

    我爸在研究了評獎條例、歷年獲獎項目后,決定讓我試試發明。

    發明誕生的過程很簡單:我爸給我一張紙,讓我把觀察到的生活不便之處全寫出來,再想怎么解決,他來幫我美化構思。

    我花一周時間寫了20多個發明:比如如何改良老師教具讓立體幾何更直觀展示、可以坐的滑動書包……

    但最后我爸選出的是一個我最不抱希望的發明——如何通過改良殘疾用品,讓他們行動更方便。

    選中的理由簡單粗暴。”這個最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制作成本小、應用前景廣“,我爸說。

    (注:我國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發明申請時間最長且審核極其嚴格、很難通過;外觀設計專利含金量最低,創新大賽中不占優勢;而實用新型專利提交后可以迅速進入專利保護期)

    包括我在內,我們學校共有8人“殺”到市級比賽。

    按當時規定,市級比賽一至三等獎都可以獲得中考加分,不少學生家長都提前和評委“打過招呼”。

    “打過招呼“后,第一輪選拔評委會先篩掉一些常見實驗改進項目、以及“沒有商業前景”的項目。

    不得不說,我爸非常有先見之明。我,殺進了市級比賽決賽。

    決賽的競爭更加激烈。獲獎不僅可以中考加分,還能參加省級比賽——加分更多、對高中評比獎項、高考加分都有幫助,于是家長成了比學生更忙的“選手“。

    參賽作品都是實名制,很多家長找了熟人關系,導致一批來參與評選的專家各執己見,都有被“打過招呼”的作品。

    我爸沒有提前找關系,也沒搞清楚評選的時間,一開始我只被放在優勝獎梯隊。

    后來是一個和我爸相識的老朋友,他曾給我改過專利,認出我名字。和其他專家爭執了一番,讓我從優勝獎梯隊一舉提升到了一等獎梯隊。

    直到賽后我爸才從那個叔叔口中得知我獲獎的消息。“要不是他記得你名字,估計你就被淘汰了”,我爸說。

    “打招呼“的結果就是,關系戶太多,一等獎太多,超過了規定數量。主辦方沒辦法,只能按“專利”重要程度的優先級篩選,淘汰了外觀設計專利相關作品。

    我就這么稀里糊涂地拿了全市一等獎,同其他20個一等獎作品一起,進入了省級比賽。

    02

    各路父母顯神通的省級比賽

    我一打聽,這20個獲獎學生的父母也是關系深厚:有研究所的、某局領導、大學教授等等。

    省級比賽在H省省會以展覽形式舉行、同時進行現場答辯。每個選手會分到一個大約1㎡小展場地,在展覽位上掛作品的KT板、資料、展示樣品。

    參評專家可自由在展覽中參觀、詢問,了解項目,最終評選。

    為了公平起見,答辯期間除了持有工作人員證件,外人一律不得入內,展覽材料也不能出現參賽者姓名。

    也就是說,制作一個吸引人的KT板和樣品成了關鍵。

    我的宣傳資料也是我爸操刀設計:他用了當時很先進的3dmark做立體圖,并親自寫了功能介紹。

    樣品方面,我爸托人找了個木匠師傅打了幾個模才訂下,花了小一千元錢。

    其他人的作品也“耗資不菲”。有人的作品和電路相關,家人就找了廣告公司設計展板,還做了一沓冊子發給評委,實物作品則是委托一個碩士給做的。

    因為KT板尺寸較大,無法長距離運輸,選手大多只能到H省省會后打印。有選手母親擔心路邊的打印色彩失真,還專門找了家當地高端打印店。

    原本學校準備用公費承擔我們“為校爭光”的差旅費用,但只能坐大巴。

    家長們反對舟車勞頓,很多都要求孩子坐飛機,最終4名家長負擔起此次比賽預算的超額部分。

    現場答辯選在省會H市一所重點高中的室內體育館里。

    當時我才知道原來中學可以有室內體育館、游泳池。我所在的城市雖然也是重點高中,但連跑道都是最原始的煤渣跑道。

    比賽前一天,我們才被允許進入展館布置現場,展館按參賽類別分為不同區域。每個人的展位都是被劃分好了的,標注了編號。

    圖片來源于壹伴

    雖然早已劃分好區域,但是現場還是十分混亂。大家都想第一時間進去,那樣可以搶占插座、也可以多呆一會,了解“敵情”,以便隨時調整策略。

    不過我們市4個參賽選手不是同組別,不存在競爭關系,因此一行人都很和諧。

    其中一個參賽選手小陳的哥哥還幫我們布置場地,順道給我們講解別人的設計思路。

    我的位置在體育館入口。小陳的哥哥感慨,“你這真是風水寶地”。

    入口和出口距離很近,聚集了大量人流。其次,我區域大多是實用新型設計,有個模型就容易顯得專業.

    不像小陳的電路類設計,那個組別里競爭激烈,能通過電路做出一個又一個夸張作品,反而不容易讓個人被記住。

    比賽早上九點開始,上午只有評委、選手和工作人員進入,下午家長和參觀者才可以進來。

    為了給專家留個好印象,我特地換上了媽媽給我新買的衣服,甚至拿出我珍藏的洗面奶好好洗了把臉,想在現場自信一把。

    領隊老師讓我們拿出風采,“專家都不知道你們名字,比賽是公平的,靠你們自己了”。

    結果,一開場我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03

    表面公平,背后留足“漏洞”空間

    我第一次體會到了”階級落差“。

    答辯現場表面上要公平,實際上有很多漏洞,給”關系“留足了余地。

    當時高中組的選手和我們一起評選,有幾個人穿著定做的西裝,看著很老氣。

    當我還在暗自嘲笑他們過于正經時,主辦方學校的校長就帶著一批專家直奔“西裝”的展位。

    校長介紹,“這是我們的學生,可以看看他們的作品”,順勢給兩個學生遞了眼神。等他們介紹完以后,校長就越過我,帶專家去另一個區找尋“西裝選手”。

    經由旁邊的選手提醒,我才知道校長會利用工作之便帶專家們去“認臉”,西裝就是他們的標志。

    到了展區,我也才意識到原來有這么多奇特的作品,比如某某分離機、某某物質提取等,甚至有很多畢竟通過專業實驗室才能獲得數據。

    連我領隊老師都感嘆,”不像是孩子能做出來的“。

    “西裝選手”設計的是一款危險作業機器人,目前沒有成品。

    按他的描述,該機器人可以擔任高壓電線維修工人,大約有幾百斤重,他還帶了臺電腦,播放示意flash。

    我隔壁的女選手看上去很文靜,穿白色裙子化淡妝。她的作品是遇水會變色的扣子——干洗時往衣服上別一顆,就知道干洗店有沒騙你。

    女選手見我不忙,于是遞給我臺當時時髦的索尼卡片機,“等會有專家來我這里,你幫我拍幾張照”。

    她還特意強調,“得要正面,要把專家拍清楚”。

    沒多久,果然有個專家又帶著一大批專家專門到她位置上。

    而我的桌子上,除了一個木頭模型,什么都沒有。那個女選手為了感謝我拍照,就說對我的設計感興趣,聊著聊著就繞到專利上。

    她已經拿到實用新型專利,還有發明也在申請。末了,她問我,“你有幾個田力普?”

    (田力普是當時專利局局長,所有專利證書上會有他的簽名,1個田力普代表一個專利)

    我當時獲得的一個“田力普”(專利證書)

    這個問題吸引了其他幾個選手的討論。大家紛紛開始炫耀自己“田力普”數量、交流哪些專利申請國外學校好加分、哪個專家是行業大咖、推薦信含金量高。

    而我手里只有一個“田力普”,只好嘴硬地說,”我在走發明專利了,簽了授權證書,估計要投產了“。

    申請專利后,都會有紛至沓來的請求代理授權的信件。當時我至少收到過30封信,都說我的產品投產后前景無限,但是得先交給他們一筆推廣費。

    要投產的謊言,挽回了我14歲的自尊心。

    04

    比賽結束,我買了一條200元白裙子

    從11點開始,有些參賽選手拆了KT板、連同產品一起離開現場,包括“西裝選手”、“洗衣扣女孩”。

    大家討論開來,”這些被帶走的,都是一些特別有想法的產品“。

    小陳也被帶離了現場,他說這些人都是去了一個封閉小屋,面對幾個專家組成的審核團,針對性答辯。小陳藏不住得意的說,“熱門選手才會被帶走”。

    聽了小陳話,我心里只有四個大字,”獲獎沒戲“。

    我們同市4個人中只有小陳進過小黑屋,一時成了最有希望獲獎的選手。大家心里不是滋味,到了吃飯時,誰都不愿意和他坐一塊。

    下午,外界參觀人員可以入內后,忽然有個舉著相機的人來展位前問我名字。

    “你是XX吧?你爸和我是好朋友,他給我發了你照片,打電話托我看看你在現場怎么樣。“

    這人是報社記者,姓趙,拿的是媒體證。趙叔叔在我的展位前站了許久,那時媒體還處于黃金年代,看到有記者在我展位前,不少專家被他吸引來我展位了解情況。

    可能是我設計的東西簡單、Kt板詳細,專家一時也找不出什么問題,只能問我設計初衷。

    我指著Kt板,認真地說,”這兒,寫著,家里有病人“。

    等專家走后,趙叔叔起了巨大的單反相機,“XX,你站在Kt板旁邊,露出作品名字,我給你拍一張,咱試試能不能發報紙上去。”

    拍完了之后,趙叔叔將照片給我看。照片上的我在淺色的展板前,滿臉黝黑泛油、雙眼無神,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同先前洗衣扣女孩子如云泥之別。

    后來趙叔叔說了什么我已經不記得。唯一記得的是,當天晚上我就沖去街邊的小店,花200塊錢買了一條白裙子。

    05

    不想再提比賽

    后來的結果有些出乎意料。

    小陳并沒有拿到一等獎,拿了三等獎。而我成了4個人唯一的一等獎,并且沒有”找關系"。

    獲獎原因是:從實際生活中得到啟發,且能落地使用。

    實際上,現場很多產品,一看就不是中學生能想到的,才被中途被帶去獨立房間。

    許多人就是因為太脫離實際、不像是中學生自己做的,而被取消了評獎。

    至于后面的全國大賽,則沒有再去參與,畢竟中考的分到手了。

    不過我依然中考沒考上省重點,只剛超過市重點分數線。不過,因為這10分加分,我少交了許多擇校費。

    再后來,我選了文科,青少年大賽對我分數的影響也不大來。我也不愿再提青少年大賽,總覺得有一種羞恥感在里面。

    從我那一屆開始,青少年創新大賽的加分資格,成了一條“光明大道”,每年都有無數學弟學妹通過加分升上高中。【責任編輯/古飛燕】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來源:顯微故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萬相】“天才少年”口述:我成績不好,爸爸運作后,拿到青少年創新大賽第一名
    鼓勵多生育,但社會撫養費還是要收?牛郎織女們這個七夕有點慌...
    中國空巢青年催生“孤獨經濟”:一個人唱歌,一個人吃火鍋
    【創客100專訪】美家:入口、留存、切入交易,社會化電商的模式是去中心化再重塑中心化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