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華為已提前追加大量訂單 安全期可以到今年年底

    5月15日晚間,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稱,通過了最新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 未來所有包含美國技術的產品向華為出貨時都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

    根據修改后的規則,華為及其所有附屬公司采用被列入美國商務控制清單的設備所生產的芯片類產品,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也要受到規則的管制。無論是國外出口、中轉貿易、還是國內交付給華為及其附屬公司,都需要獲得許可證。

    以上內容也意味著,除了臺積電以外,采用大量美國設備的中芯國際、華虹宏力、長電科技等本土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亦無法在未獲得美國許可的前提下向華為交付產品。

    不過,美國對于華為的封鎖升級雖事發突然,但并非快刀斬亂麻,華為仍有120天的緩沖期。BIS的最新出口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美國時間2020年5月15日以前已經開始生產的華為產品,將不會受到新規定的管控,但這部分產品仍需要在美國時間2020年9月14日以前完成出口、中轉貿易或是國內的交付。BIS表示,這是為了防止對采用大量美國設備的晶圓代工廠造成直接不利的經濟影響。

    對于5月15日以后新增的訂單,即使能在9月14日之前交付給華為,同樣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鑒于很難拿到美國的許可,晶圓廠和封測廠如果繼續接收華為的新訂單將面臨很大風險。近日,已有消息指出臺積電已經停止接收華為新訂單,臺積電方面并未正面澄清消息是否屬實,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臺積電內部仍在開會討論此事。

    知情人士告訴集微網,華為事先已經預判美國會進一步限制其芯片業務,因此已經提前在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等供應商追加了大量訂單。這些芯片根據工藝的不同,交期大約在2.5-4個月,可以在9月14日之前完成交付,所以管控升級對該公司及其供應商的短期影響并不明顯。

    此前,產業鏈人士曾在微博上爆料稱,華為上周向臺積電下單的金額高達7億美元,主要采用5nm和7nm工藝,而這部分芯片將能夠支撐相應的產品一個季度左右。

    9月14日前完成芯片交付,而后用來維持一個季度的產品銷售。如此一來,華為的安全期可以到今年年底。華為提前追加的急單也并不只是局限于5nm和7nm,各產品線應是同步進行。

    隨著華為的供應商國產化推進,中芯國際近一年來與海思的關系愈發密切。日經報道指出,海思訂單目前占據了中芯國際營收的20%。另有行業專家透露,海思向中芯國際下單的總額已經達到8億美元,中芯國際也正在為其擴充產能,目前產能擴充計劃中,有6-7成都是為海思準備。

    根據中芯國際第一季度財報,該公司的合同負債從去年第四季度的9233.3萬美元激增至1.95億美元,環比增長111%(合同負債指的是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影響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由此可以看出,中芯國際第一季度新增了大量訂單,而其中大部分可能來自海思。

    另外,多家中小型IC設計公司也告訴集微網,今年3月,中芯國際開始以產能緊張、減少泡沫需求為由對新增訂單預收全款,而不再是以往的半款。其中一家公司直言:“今年五個多月才排上幾十片的量,中芯國際的產能被海思占了太多。”

    盡管美國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的打壓已經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但由于華為未雨綢繆,提前向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供應商追加了訂單,短期內的運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華為真正需要面對的難題是其芯片業務的未來已經陷入烏云籠罩中,如果美國的打壓沒有緩和的余地,那么只有主動思變才有可能絕地求生。【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集微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一早報】高端手機市場,華為份額超過蘋果!
    排除華為再無隱患?日本暫不參與美國“干凈網絡”倡議
    華為余承東: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 首發5nm麒麟芯片
    華為斷供一個月,經銷商無奈“反叛”,他們不賣華為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