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美國打壓華為再升級,商務部強勢回應!芯片國產替代加速

    美國全面封鎖華為再升級。

    5月15日,外媒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再度延長華為的臨時許可到8月13日,但同時他們正在更改一項出口規則,意圖打擊華為的芯片供應鏈。

    根據這項規則變動,即使芯片本身不是美國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公司使用了美國芯片制造設備,就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華為或其附屬公司提供芯片。華為繼續獲取某些芯片或使用某些美國軟件或技術相關的半導體設計,也需獲得美國的許可。

    5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回應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發布的針對華為公司的出口管制新規。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發言人指出,美方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這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損害美國企業利益,也損害其他國家企業的利益。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此前,華為僅用一句話回應:“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 ,英雄自古多磨難。”

    美國打壓華為再升級,商務部強勢回應!芯片國產替代加速丨火線解讀

    此消息一出,一時間,芯片、國產替代成為市場議論的熱詞。

    業內人士認為,美國針對華為芯片的打壓升級,意味著國產芯片自主化的進程刻不容緩,而兩大國家級基金同時注資中芯國際,也表明其未來將承載起國產芯片崛起的重要使命,國內半導體行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最強“備胎”持續發力

    作為華為芯片代工的最強備胎,中芯國際在美國宣布限制代工廠給華為供貨的同一天(5月15日),發布公告稱,于當天簽署新的增資擴股協議。

    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以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對中芯南方分別注資15億、7.5億美元(約合160億元)。

    公告顯示,增資結束后,中芯控股持有的中芯南方股份將從50.1%稀釋至38.52%,大基金一期和二期合計持有中芯南方37.64%的股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一期和二期合計持有23.85%。

    事實上,自去年美國針對華為芯片進行打壓以來,華為就已作了相應的準備。

    此前,華為海思的16納米芯片主要有臺積電代工,美國卻加以阻撓。作為應對,去年底華為海思轉向中芯國際,海思半導體已向中芯國際下單14納米工藝生產的芯片。

    此外,由于中芯國際量產了麒麟710A芯片(用于榮耀playT4手機),被視為國產化的新突破。信達電子表示:“前期中芯國際14nm產線主要跑的是RF Transceiver,產能利用率不高,但我們預計在華為麒麟710充分放量后,14nm營收占比將顯著提升,帶動公司業績。”

    中信建投分析師劉雙鋒此前分析稱,華為已經采取多種措施應對美國對其技術限制帶來的持續性經營風險。短期上:提前備貨關鍵元器件,庫存周轉由半年拉長至兩年。中期上:1)要求臺積電、日月光等供應商在大陸布局產線;2)成立哈勃投資,加大戰略投資力度,在半導體芯片領域構建新的產業生態;3)擴張業務版圖,減輕單一業務萎縮風險。長期上:1)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芯片自給率,2)推出鴻蒙OS,HMS,鯤鵬服務器,打造自有生態,3)加強國產替代,尋求國內優質供應商。

    美國打壓華為再升級,商務部強勢回應!芯片國產替代加速丨火線解讀

    國產替代亟待加速

    在國際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半導體行業的國產化替代的趨勢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約576億美金,大陸約130億美金,占比22.4%,但泛半導體設備國產率約16%,IC設備僅為5%,全球Top5設備廠商份額約80%集中度較高。

    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進一步升級,芯片產業鏈的國產替代將更加迫切,其中以“華為+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國產芯片產業鏈將迎來更多關注。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國內芯片產業正處發展關鍵時期,任重道遠,產業還需自強,需要推動設備材料全面實現自主可控。

    中信證券表示,中芯國際作為國內芯片制造端核心企業,未來承載國內產業鏈自主的重任,其受惠于政策、資金支持將有利于帶動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長,仍然強調國內半導體板塊核心邏輯是十年維度的自主可控。

    中信建投認為,中國本土設計、制造、封測、存儲等環節不斷突破,部分領域已追趕至國際水平。設備和材料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上游核心,在重視和扶持下將加速本土配套。

    西南證券表示,大基金二期加碼紫光展銳、中芯國際等芯片制造企業將帶動游設備采購,在半導體產業鏈轉向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加速的背景下,首推高端半導體設備領軍企業中微公司,此外推薦晶盛機電、華峰測控等,建議關注精測電子、北方華創。

    國信證券港股分析師何立中則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要崛起,從設計到代工、封測都要自主化,所以中國的芯片設計公司尋求中國代工是必然趨勢。

    在何立中看來,中芯國際作為國內代工龍頭,將明顯受益,其產業鏈的供應鏈企業也將共同獲益。

    公開資料顯示,兆易創新、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等A股公司均是中芯國際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此外,中芯國際是國內封測龍頭上市公司長電科技第一大股東,截至一季度末,持股比例為19%。【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一早報】高端手機市場,華為份額超過蘋果!
    排除華為再無隱患?日本暫不參與美國“干凈網絡”倡議
    華為余承東: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 首發5nm麒麟芯片
    華為斷供一個月,經銷商無奈“反叛”,他們不賣華為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