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關廠風波背后:中國面板業的考驗或機遇

    曾經全球最大的LCD面板企業之二,也是目前全球液晶電視銷量最多的前二品牌,三星、LG正在全面關閉所有的LCD面板廠。——很多人以為這是2020年競爭對手送給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的一份大禮。

    但是,何以全球優勢地位的兩強會主動投降呢?這顯然沒有道理。三星、LG關廠風波背后的“陰謀”才是行業要關注的重點。或許這不是中國大陸面板軍團的一個機會,反而是“另一重考驗”!

    以退為進,選擇時機很重要

    年初1月底,韓國顯示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 CEO Jeong Ho-young表示,由于LCD價格下跌,以及全球供應過剩,LG Display將于今年年底停止韓國國內LCD電視面板的生產。——LG的液晶面板除了在韓國生產線外,僅僅在中國廣州還有一條8.5代線。這意味著LG距離徹底告別LCD面板已經不遠。

    同樣是1月底,三星顯示集團(Samsung Display)表示,將于今年年底關停旗下在韓國和中國的所有 LCD面板產線,三星已經徹底放棄 LCD生產。——三星除了在韓國有LCD生產線,在中國蘇州也有一條生產線,三星準備全部關閉這些生產線。

    兩個重磅消息的背后都有一個原因“2018-2019年全球液晶面板供給,隨著中國大陸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的擴產,進入供給過剩階段,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個別企業面臨虧損”的局面。特別是,京東方、華星光電的10.5/11代線事實上成為“大尺寸領導者”,在技術世代上已經形成競爭優勢。

    但是,三星和LG的選擇不僅受這個長期因素的左右,也包括了2020年1月份的“特殊情況”:這就是新冠疫情的影響。一月底的時候,中國市場已經預計到1-2月份需求大幅萎縮。同時,全球市場的消費增長風險也在上升。而到三星關廠消息在國內大規模發酵的三月份,業界已經預計全球彩電市場全年萎縮10%以上。

    “本已過剩”、“需求意外萎縮”:兩重因素疊加,這讓LCD面板企業在2020年勢必面臨更大的盈利危機。更何況,中國大陸地區的產能依舊在擴張。所以,從三星、LG的經營角度看,關閉LCD面板廠可以視為是“減少虧損”的措施。三星/LG今年的大幅度關閉LCD面板廠,不僅是長期產業發展的結果,也是特殊時間節點的把握!

    主動讓出份額嗎?NO!

    “韓國企業的去產能,最高能令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企業全球中大尺寸份額提升到50%-60%以上!”行業內很多這樣的聲音,對三星LG的減產大大鼓掌!

    但是,面對這種變化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第一,近期看,作為全球第一第二的兩大彩電和商顯品牌,三星與LG的“液晶電視、液晶商顯”產業鏈如何維系;第二,作為全球最大的面板企業之二,二者真的會放棄現代顯示產業的“核心制造資產”嗎?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出爐!4月中旬有消息傳出三星將向夏普、群創等日臺地區面板企業“采購液晶面板”:筆者認為這個策略一箭雙雕。一方面解決了自身彩電的面板需求問題,另一方面扶持了日臺地區、特別是臺系面板企業。

    在全球面板供應過剩的危機下,韓國企業雖然“難過”,但是畢竟自己有“品牌市場的優勢”,還能過得去。但是,臺灣企業的面板產業鏈長期兩頭在外,成本上也競爭不過大陸地區、大尺寸上落后于大陸地區:假設日韓臺和大陸四方面“死磕液晶面板市場”,顯然臺系的競爭能力是“最弱”的之一。——韓系停產,份額給臺系,無疑中在日系已經完全衰落的格局下,培植了一個中國大陸陣營的競爭者。

    三星的戰略是這樣的,LG大概也不會意外。加大向臺系采購是很好的策略——2008年前后,在全球面板供給不足時,甚至出現過“大陸彩電企業交了預付款的面板訂單,被韓系彩電企業截胡”的事情。同時,國內反壟斷機構也處罰過日韓臺地區面板企業聯合操縱價格的壟斷案。所以,從歷史角度看,日韓臺面板業在大陸地區面板企業加速崛起背景下,在戰略上進行合作并非不可能。(這可以算是一個小的陰謀吧!)

    第二個問題,不產LCD液晶面板的韓國,真的放棄現代顯示產業的核心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此,必須認識到,在下一代的OLED-QLED顯示上,LG是大尺寸OLED全球唯一量產企業、三星是小尺寸OLED屏幕長達10年的行業領先者,且目前還擁有8成的份額優勢!

    “放棄LCD、全面轉向下一代的OLED和QLED技術!”這是三星和LG在LCD停產背后的“陽謀”。“抓住全球面板過剩,盈利不佳的時機;抓住疫情下需求萎縮,甚至長達3年的谷底周期;更抓住中國大陸地區大多數LCD面板線都是三五年內新建設、且還在大規模建設,處于成本投入期”等機遇窗口,推動“顯示面板徹底的升級換代”。如果韓國三星和LG這一戰略得以成功,那意味著“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再次面臨落后一代”的競爭格局!

    OLED已經是行業的“共識行動”

    2019年 10月,三星就已經宣布將集中力量,對 QD-OLED量子點面板產線投資 110億美元。而LG在OLED大尺寸上的投資從未停止過:目前廣州8.5代OLED項目在量產爬坡階段,韓國坡州10.5代線在建設中。

    可以說,韓國面板業在2020年初宣布全面關停LCD面板線之后,從小尺寸到大尺寸已經全面轉向下一代的OLED技術——停產LCD一定意義上就是騰出設備、廠房和資源,來滿足OLED的擴張。

    “停止LCD、增加OLED”這不僅僅是韓國企業的選擇。在手機為代表的小尺寸領域,過去3年來,所有的全新投資都是“OLED”產品線,甚至都是“柔性OLED”產品線——我國大陸地區也是如此!

    在LCD產品線上,雖然2017年之后還有嶄新的8.6代線和10.5/11代線投入建設,但是都是中國大陸地區的投入:2017年后中國大陸之外,包括二手線在內,都已經沒有新的液晶產品線產能投入其中。——就連鴻海郭臺銘承諾特朗普的美國10.5代液晶線,都已經在行業大勢下跳票。

    同時,京東方、華星光電作為大陸地區最強大面板企業,牽頭建設了OLED顯示技術的研發體系。甚至,在過去3年把本規劃剛性OLED的生產線,重新規劃成了柔性OLED生產線。華星光電更是表示,深圳第二條11代液晶線將安排部分OLED量產產能。全球液晶面板企業的后起之秀,以采購二手線著稱的信利也拿出了歷史上投資額最大的項目:6代OLED!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最后入局者,惠科也將長沙8.6代線規劃為OLED面板……

    可以說,投資OLED不僅是韓國企業的選擇,也是全球所有面板廠商的“共識”:2020年之后再無新增LCD投資——這不是預判,而是現實。如果說面板行業會有一個超車的彎道,那么OLED就是最佳的選擇,而且就是前方一百碼的選擇。

    以退為進,韓國賭上自己的顯示未來

    但是,在OLED產業鏈的熱情映照之下,行業前景卻并非“毫無風險”。和液晶技術的高度成熟、人才遍地(不考慮技術侵權的條件下,幾乎誰都可以靠挖人迅速組建高質量團隊)不同,OLED面臨技術挑戰。

    從盈利角度看,全球OLED企業可能只有三星的手機用中小尺寸產品實現了“長期、規模”化的盈利。LG雖然是大尺寸OLED技術的領導者,卻尚未實現長期穩定可靠盈利。除此之外,其他廠商的OLED技術,無論是大尺寸還是小尺寸要么是研發階段,要么就是剛剛進入規模化量產——都談不到“成熟”性。

    “機遇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這是對OLED產業的最好形容。相對于液晶而言,這個新技術不僅“未知”更多,而且投資也更大,上游產業鏈(包括設備和材料)的集中度也更高——這些風險決定了,很可能“先人一步”的企業,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建立產業領先優勢,進而獲得超額利潤。

    韓國三星和LG已經做出全面放棄LCD,轉投資OLED等新技術的決策。這不僅是兩家企業在賭自己的未來,也是韓國顯示軍團在賭自己的未來。考慮到韓國政府一直給予新興顯示技術研發重要的資源支持,這也必然是韓國的“國家意志”。

    “中國大陸企業嶄新和龐大的液晶產能,就如同官渡之戰的袁紹部隊;而韓國集結的OLED規劃,更像是蒸蒸日上的曹操!”行業人士認為,不能將韓國企業放棄LCD看做是中國大陸軍團的勝利,這只不過是“官渡之戰”之前的“調兵遣將”。“最終的決戰戰場應該是OLED,這才是我們現在應該思考的問題——LCD強大與否,他都已經是過去式”!

    追趕和超越,必然是“耐力”競爭

    “從十年前,本土大陸地區幾乎全部大尺寸液晶面板都依賴進口,到現在超過全球半數市場的占有率,這種變化固然是喜人的。”但是,這只是顯示產業中外競爭的上半場:隨著三星、LG徹底拋棄“大陸企業占優勢的LCD”,下半場的爭奪戰已經開始!

    “是不是液晶到了投產就落后的時代?”如果是面向手機應用,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彩電上,液晶產品還有至少10年生命周期。——這是好的方面!壞的方面則是,面板產業升級是一輪“技術+資本”驅動的力量,行業不乏有人擔心“液晶用力過剩,導致OLED投資能力遇到瓶頸”,進而給國際競爭對手以“反超機會”的呼聲。

    對此,筆者認為,任何行業的追趕之戰都是“耐力的比拼”。固然,已經展開的OLED競爭,使得本土面板企業必須能夠承受更長的“投入期”壓力,但這也是行業競爭的標準過程——勝利不可能建立在敵人主動犯錯誤上,而是只能建立在自己更優秀、更刻苦、更努力、付出更多的基礎之上。

    所以,三星和LG退出LCD不僅不是本土面板業“高奏凱歌”的時刻,反而是到了“最關鍵的決戰”前夜。從LCD的大干快上的超越,到OLED的新賽道,中間不能有絲毫松懈,反而應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打好既有LCD市場和產品盈利戰、OLED新技術創新戰、國內產業合縱的集約戰、嶄新次世代產能的投資戰和國際產業鏈的整合戰——加倍努力,才能一直贏下去。【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投影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京東方121億“截胡”TCL 液晶面板“雙子星”誰更閃耀?
    關廠風波背后:中國面板業的考驗或機遇
    京東方TCL扣非凈利均大跌 面板虧損程度創歷史新高
    大尺寸電視勢不可擋 面板行業卻將面臨供過于求狀況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