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新知】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在肺細胞中復制能力強于SARS

    隨著戰“疫”的持續,我們已經知道,雖然是SARS病毒(SARS-CoV)的近親,但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癥狀多樣,輕重癥差異大,傳播也更廣泛。然而,疾病特點的背后,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特點并不清晰。

    《柳葉刀-微生物》最新發表一項來自袁國勇院士團隊的重要研究,系統分析了新冠病毒對不同人體組織細胞、不同物種細胞的偏好,以及病毒復制和細胞損傷特點,并與SARS病毒進行了比較。作者團隊表示,這些發現從組織細胞培養水平上解釋了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在臨床表現和可傳播性上的差異。

    這項研究中所用的新冠病毒來自一名香港確診患者的鼻咽拭子,SARS病毒來自在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存檔的臨床分離株。各項實驗中,初始接種病毒的細胞占總細胞數的10%。

    研究人員首先在9種人類細胞系中測試了病毒敏感性。他們觀察到,有5種很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120小時內病毒可大量復制。這些易感細胞系中,新冠病毒的復制在肺和大腸細胞中最穩定,其次是肝和腎細胞系,在神經元細胞中也檢測到了一定的病毒復制。

    這與SARS病毒的細胞趨向性相似,在除神經元細胞的其他上述4種細胞系中,SARS病毒也能夠大量復制,但其對大腸細胞系的感染能力更強。進一步的數據表明,120小時內,新冠病毒在肺細胞系中的病毒復制量更高,而SARS病毒在大腸細胞系中的復制量更高。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對不同人體細胞系的感染復制能力(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作者團隊指出,兩種病毒在不同組織細胞中的復制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相應的臨床現象:

    兩種冠狀病毒在肺細胞系中的大量復制,與其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能力相對應。

    SARS病毒在腸道中復制能力更強,則支持了SARS患者腹瀉發生率更高的現象。在一些大型臨床隊列中,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約4%-6%,而腹瀉是SARS的最常見的肺外臨床表現,既往報道發生率達20%。

    兩種病毒在肝腎細胞中也有較強的復制能力。在臨床上,也有超過40%的COVID-19患者和SARS患者出現肝功能障礙,有3%-7%的COVID-19患者發生急性腎臟損傷。

    不同于SARS病毒,新冠病毒在神經元細胞中具有復制能力,多達9%的COVID-19患者會出現意識模糊或頭暈,而很少報道SARS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

    接下來,研究人員測試了病毒的動物物種偏好。在16種非人類細胞系中,有6種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包括3種猴類腎臟細胞系和分別來自貓、兔、豬的腎臟細胞系,在猴類和豬細胞中的復制最為旺盛。在來自狗、雞、老鼠、倉鼠的細胞系中,則復制能力相對較低。SARS病毒的情況仍然與之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SARS病毒還能在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sinicus)的腎細胞中大量復制。

    在所有25種細胞系中進一步評估病毒誘導的細胞損傷發現,新冠病毒只在非洲綠猴和恒河猴的腎臟細胞中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傷。同樣容易大量復制的人肺和大腸細胞系,卻在接種病毒120小時后仍未觀察到細胞活性明顯降低。而且,對比之下,新冠病毒誘導的細胞損傷少于SARS病毒,表現在更晚出現損傷,損傷程度更輕。

    結合病毒復制情況,這些數據也潛在解釋了新冠病毒更廣泛的人際傳播:

    實驗提示新冠病毒在肺細胞中復制能力強于SARS病毒,多項研究也提示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力要強于SARS病毒,這可能有助于新冠病毒進入肺細胞,并通過呼吸道飛沫而導致更廣泛的人際傳播。

    蝙蝠被認為是SARS樣冠狀病毒的潛在天然宿主,對于兩種病毒感染蝙蝠細胞的結果差異,作者團隊認為強化了一種可能性:即新冠病毒已經很好地適應人類,在中華菊頭蝠細胞系中復制能力減弱。

    新冠病毒能夠高水平復制而不引起實質性宿主細胞損傷,可能有利于有效人際傳播。

    作者團隊表示,盡管細胞系實驗無法完全代表新冠病毒在人體內的情況,病毒株和細胞系的多樣性也有限,但總體而言,這些數據為新冠病毒感染不同于SARS的發病機理和高傳播性提供了新的見解。【責任編輯/江小白】

    參考資料:

    [1] Hin Chu, et al., (2020). Comparative tropism, replication kinetics, and cell damage profiling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with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ansmissibility, and laboratory studies of COVID-19: an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Microbe, DOI: 10.1016/S2666-5247(20)30004-5

    來源:醫學新視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新知】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在肺細胞中復制能力強于SARS
    【新知】恒河猴實驗表明:新冠康復后可能不會再次感染
    海鮮市場疑云待解 新冠病毒溯源迷霧重重
    國家衛健委:核酸檢驗陰性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