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騰訊應用寶2011年推出,背靠著騰訊的大數據和大流量,應用寶在應用商店行業一路領先。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2019中國移動應用商店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用戶中,應用寶占比20%左右,排名第一(數據僅供參考)。
騰訊應用寶官方數據也顯示,形勢一片大好。騰訊每一年都會舉行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會上發布各種數據。2017年-2019年,應用寶官方公布的月活用戶分別是2億、2.4億、2.6億,增速最高為20%。
但是,在市場中,根據國內外第三方機構報告、數據平臺和營銷公司分析、App推廣團隊的反饋,應用寶的活躍度、轉化和競爭力,都在逐年下降。這里面到底發生了什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以下根據Newzoo、Talkingdata第三方機構數據,騰訊應用寶用戶活躍度2016-2018年分別為26%、15.97%、14.27%,數據一路下滑,2019年沒有找到相關數據。
不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國內的應用商店的數據,因為平臺,推廣方,營銷公司等方面的美化、包裝、刷量,數據上沒有絕對的客觀性,數據只能作為輔助參考。
為了驗證相關數據的真實性,我們特意挑選了騰訊會議、美團、拼多多等三款熱門APP,屬于騰訊熱門產品,或者騰訊系產品,通過第三方平臺七麥數據,查看各個平臺的下載量和活躍度,從而來對比應用寶的整體數據情況。我們同時和多名數據公司、App團隊推廣、廣告公司等相關人士,做過推廣方面的深度交流,在以下部分有相應說明。
第一款:騰訊會議,疫情期間騰訊重點推的產品,在七麥數據上顯示,應用寶占比2.59%。近三個月數據下載,華為商店和OPPO商店兩個渠道領先,應用寶數據在小米之后。
第二款:美團,幾乎城市白領每天都會用到的APP之一,騰訊投資系公司。在七麥數據上顯示,應用寶占比9.79%。近三個月數據下載,華為商店和OPPO商店兩個渠道領先,應用寶數據在小米之后。
第三款:拼多多,成長最快的電商APP之一,騰訊投資系公司。在七麥數據上顯示,應用寶占比8. 95%。近三個月數據下載,華為商店和OPPO商店兩個渠道領先,應用寶數據在小米之后。但是拼多多這個下載總量數據顯示,為了提升排名,要么是渠道,要么是推廣方,有刷量和數據注水嫌疑。
不管是第三渠道,還是第三方統計的App下載數據統計,不難看出,應用寶可能從整體盤子上居于軟件商店的優勢,但這個優勢越來越疲軟,整體的活躍度和數據質量在明顯下降。
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騰訊移動應用平臺總經理周濤承認,“純粹的應用商店分發形態逐漸喪失優勢。應用商店的分發形態從2016年占比八成,到現在降至不到六成,而內容、信息流、視頻平臺給移動開發者所帶來的分發在逐漸增長,整個分發市場格局處于變化中。”
所以,應用寶大概也是因為對未來的擔憂,開始做調整,宣布將從“應用商店”升級為“應用分發中臺”,打通騰訊系的社交平臺、流量平臺以及內容平臺。但是應用寶面臨的是騰訊內外的競爭夾擊,傳統的商業模式也面臨巨大的變化,形勢非常不樂觀。
微信小程序的內部競爭
微信扶持的弱化:
騰訊核心高管之一、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將微信入口形容為“抱大腿”。不管是騰訊內部,還是騰訊外部,大家都想搭上微信這艘航空母艦。騰訊微視、京東等因此都是受益者。盡管前者依然不慍不火。
出于流量入口戰略考慮,增加商業收入的目的,騰訊曾經不斷的加持應用寶,從手機QQ和QQ瀏覽器,QQ看點等產品和渠道導流量,甚至動用了流量航母微信加持。2015年12月,應用寶與微信合作打造的新版微下載。提供的一條騰訊官方授權的下載推廣鏈接,可在微信、手機QQ、QQ空間、瀏覽器等多場景實現一鍵掃碼下載安裝,提升下載轉化率。但迄今為止,這種下載方式在微信對話里,應用的次數并不多。
騰訊互娛的內部人士透露,在早先,如果用戶想在微信安卓版本里,下載一款新游戲,比如王者榮耀,微信會先跳轉到應用寶,如果沒有下載就先安裝應用寶,再下載對應游戲。這直接拉動了應用寶的用戶量和活躍度,但現在已經不會跳轉應用寶,而是直接在微信中,用懸浮窗的模式來進行下載。
微信小程序的競爭:
騰訊喜歡搞賽馬機制,明星產品微信就是這么誕生,但后來出于各種考慮,不再鼓勵這種機制。但是應用寶自2011年誕生以來,公司體制內并沒有一個完全與之對標的產品。但是競爭往往來自于內部。微信小程序就是來自內部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2016年9月22日凌晨23分,張小龍在微信朋友圈說了這么一段話:“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不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通俗點說,用戶并不需要那么多APP,下載太浪費時間了。應該做到隨時可以用,隨時可以放棄,不要成為用戶的負擔。比如一個用戶想了解天氣情況,之前要去下載一個墨跡天氣APP,現在直接用一個天氣的小程序,兩三秒就可以搞定。這簡直就是APP和應用商店的喪鐘啊。
小程序上線時,當時騰訊副總裁林松濤說:“小程序跟我們的應用寶沒有什么沖突,它只是探索比APP更輕的方式。”聽起來很輕松,但現實總是很殘忍。商業競爭不會是一廂情愿的。
應用寶是APP的分發入口,微信也是入口,但后者有完整的社交生態,前者只是個工具。和更方便更輕小程序相比, APP的分發劣勢太明顯:
用戶活躍度降低:
除了社交修圖等剛需軟件外,其他的非剛需軟件,或低頻軟件,打開次數越來越低。根據相關報告,50%的APP每月打開不到一次,用戶直接沉沒了;
推廣成本劇增:
一個普通工具類軟件,從早期的2元一個用戶,到20元,現在可能超過200元。整形醫美類的超過1000元,理財投資類的超過2000元。
換機頻率加快:
由于手機成了快消品,用戶在不斷換機。調查顯示,平均每18個月更換一部手機的用戶比例高達50%。有超過20%的用戶,平均在12月內就換一次手機。每更換一次,除了微信等剛需APP,其他如天氣、美食等非高頻軟件就被拋棄了。必須重新開拓。
但APP的好處是用戶數據歸開發者自己掌握,而小程序是停留在微信平臺上,可能隨時都被封殺。
但小程序的意義,并不簡單,這是讓微信商業化的二次新生。微信開始是通過社交連接人與人,現在變成了連接人與企業,用戶與商業的平臺,收入不再是僅僅依賴廣告分發,未來有了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微信因此形成閉環,。在2018年財報里,騰訊特別說明,“微信小程序日活躍賬戶數增長迅速,用戶人均日訪問量同比增長 54%。小程序覆蓋超過 200 個服務行業,中長尾小程序的日均訪問量大幅提高,占小程序日均總訪問量的 43%。”在2019年騰訊財報里,再度強調“微信小程序的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超過一倍,總交易額超過人民幣8000億元。”最新一期財報,沒有任何關于應用寶的數據。
手機廠商應用商店圍堵和狙殺
Counterpoint發布的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全球排名前四的廠商分別為:三星2億9650萬臺、華為2億3850萬臺、蘋果1億9620萬臺、小米1億2450萬臺、OPPO1億1980萬臺、Vivo 1億1370萬臺。IDC發布的中國手機市場2019年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市場出貨總量同比減少,但華為+榮耀實現了逆勢增長,國內市場份額占比高達42%。
2008年,蘋果App Store正式上線,智能手機應用商店正式誕生。這打開了智能手機一個重要的流量和收入板塊。一般應用商店盈利模式有三種,一是幫助開發者推廣,收取推廣費用,賣商店里的廣告位;二是植入廣告,三是用戶收入與開發者分成,比如游戲。2019 年,蘋果App Store銷售額高達 542 億美元(3794億RMB,小米2019年全年收入2058.4億元人民幣),谷歌應用市場上收入 293 億美元(2051億RMB)。這么大塊肥肉,自然誰都不想放棄。
在國內,互聯網巨頭、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應用商店已經成了必爭之地。由于蘋果系統App Store一家通吃,國內安卓系統里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騰訊、360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的應用商店,一派是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的自帶應用商店,兩路人馬,一團混戰。
應用寶的流量來自內外兩個部分,對內就是騰訊流量扶持,對外的流量來自采買,和早期的手機廠商的合作。包括華為OPPO等。當手機廠商意識到,軟件商店是一個絕好的流量入口和生意后,對應用寶就關上了合作的大門,打開了競爭的潘多拉魔盒。
不僅如此,手機廠商還不斷限制應用寶等第三方應用商店權限,保護自家軟件商店。比如一個華為手機用戶,通過自帶商店下載、安裝APP時,無需多次確認跳轉。而通過應用寶下載時,需要一次次點確認安裝,更夸張的是,提示安裝的軟件可能有危險,嚇得用戶連應用寶都卸載了。
2014年8月,華為、OPPO、Vivo、聯想等手機廠商成立了硬核聯盟,開始發力軟件應用商店。在這以后幾年內,騰訊和OPPO、華為和微信都因為下載或數據問題發生爭執,甚至對簿公堂,最后雖然解決,但這更激發了硬件廠商捍衛流量入口的決心。
在這種局勢下,隨著出貨量劇增,手機廠商的軟件商店數據不斷飛漲:
截至2019年7月,華為應用市場國內外月活用戶3.7億,累計應用下載3500億;
2019開發者大會上,小米公布應用商店國內外活躍用戶數突破1.5億,小米手機上的安裝占比超過91%。按2019年的財報,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198億元,這其中就包括了軟件商店,但沒有單列數據;
2019年6月,OPPO宣布軟件商店日分發量達到6.8億,軟件商店月活2.18億;
對于APP創業者和推廣團隊來說,不同的渠道,推廣效果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
老楊(化名)的公司是一家做年輕人相親軟件的公司,他們在多個渠道投放后,對比發現,同樣的投入,如果在應用寶是1的產出,在華為商店就有1.2的效果,高出20%,在他看來,華為的用戶,支付能力較強,年齡稍微偏大些。
張大舒(化名)開了一家營銷公司,業務之一就是幫助客戶投放廣告推廣APP,優化排名。他打開應用寶和華為軟件商店,展示他上架的同一款工具,在排名和投入差不多的情況下,華為的下載量,是應用寶的2倍。也就是這款產品,在同樣差不多位置,一年前在應用寶的日下載在800-1000個左右,現在是400-500個。
另外一個就是應用寶的排名,按官方規則,針對關鍵詞等進行優化效果有限,相對固化了,更依賴人工干預。而華為通過優化可以提升排名。比如一個理財軟件,它的關鍵詞分別是理財、金融、投資等,然后針對這些關鍵詞不斷去做維護,優化它們,從而提升自己在榜單中的排名,更容易被用戶搜索到。
在他看來,OPPO,VIVO相當于提供了一個廣告平臺,客戶購買資源,通過系統進行投放,購買資源位置。而在應用寶,人為干預的因素較大。這點在游戲APP更明顯,應用寶里基本上全是騰訊的游戲,其他家基本上上不到好位子,不過游戲屬于騰訊的收入命脈,也能理解。不過他也特別強調,一個APP的排名、下載,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情況很復雜。
視頻廣告時代來了
在目前看來,騰訊整體流量數據大于頭條系,但在分發效率上,頭條優于騰訊。多位廣告投放的企業主說,抖音等頭條系現在是性價比最好,用戶反饋最高的渠道。我們的商業正在經歷新的廣告分發時代。
對應用寶甚至騰訊當頭一棒的,還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快手再好,也是干兒子,就像拼多多黃崢說,騰訊有很多干兒子。
廣告排列形式變了:
應用寶是傳統的入口式渠道,屬于1.0的移動互聯網廣告陳列,APP的展示方式是排名供給制,這樣只有排在第一二頁的APP會有流量。如果排在第三頁以后,基本上不會有太多流量,這個對于APP推廣方尤其是中小企業很不友好。而快手抖音的分發是隨機刷動,排名是不分前后的,這是一種推廣的平權,這很關鍵;
廣告分發機制變了:
廣告分發本來是一個公開競價的模式,不依賴人際關系,公開公平,只要產品合法、有錢,就可以投放,買到自己想要的用戶數量。但應用寶這之類的分發機制,依賴人為控制流量, APP要上量,很多時候要找商務關系,找人刷臉,這是一種人為因素很高的傳統商業模式,是一種過時的黑盒關系。DataEye創始人汪祥斌分析,抖音是算法推薦流量的,分發效率高,完全不需要和相關內部人員過度接觸,但效果更好,每刷一兩分鐘,就會有廣告推送過來,不喜歡就刷走,用戶體驗更好。
廣告的形式變了:
應用寶入口是渠道,廣告和內容是割裂的,就是硬廣,還需要用戶主動搜索,體驗很差。現在是內容廣告的時代,抖音快手中,廣告也是內容,內容和廣告融合,甚至有用戶和廣告互動留言,追看后續的廣告。視頻廣告分發是根據用戶興趣的被動推薦,展示不生硬,不消耗用戶精力,感官體驗更好,粘性更強。
短視頻爆發,直接引發了內容和廣告分發效率的革命。在汪祥斌看來,“現在內容即入口,內容是流量,內容是渠道。”這也是騰訊為什么拼命要把短視頻補上短板的原因,微視、信息流產品嵌入短視頻、微信視頻動態,一直到現在的視頻號。視頻號的推出,除了內容增加用戶粘性,再就是廣告的形式融合,在內容里放入視頻流的原生廣告,效果會優于在社交圈里插入廣告。
“比起競品和政策變化,我更擔心來自內部的組織力衰退。”
從應用寶離職的前騰訊人說,騰訊9.30變革確實決心很大,但目前來看,效果還不夠。現在團隊內部集體戰斗力降低,變革驅動力不強,有很多關鍵崗位上的管理人員,大多是70-80后,收入豐厚,只要不犯錯,坐等退休就好。因為各種或明或暗的原因,有好些人跳槽去了抖音快手等新興平臺,去負責做運營和分發。
在騰訊2016年年度財報公布時,騰訊還特別單獨提到了應用寶,“根據QuestMobile顯示,應用寶在中國所有安卓應用商店中排名第一(按月活躍賬戶計)。”“年內,應用寶已成長為我們智能手機游戲在安卓系統市場的重要分發平臺,并為我們的社交及效果廣告的增長作出了實質的貢獻。”
把一個產品單獨提出來,在年度財報里特別說明,這是應用寶的高光時刻。從2016年之后,應用寶再也沒有單獨出現在財報里。【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南七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