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同盾科技淪為“套路貸”平臺幫兇 爬蟲惹禍“斷臂求生”

    近日,騰訊新聞發布的一則“同盾科技涉嫌套路貸非法獲利9億”的信息迅速吸引了輿論的目光,一時間網上議論紛紛。

    據報道,同盾科技被曝雖然并未直接參與放貸、進行非法“套路貸”業務,但是它為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客戶的個人信息來獲取“利益”,此舉招致不少非議。

    同盾科技旗下的全資控股子公司“信川科技”通過利用爬蟲技術產品“數聚魔盒”來獲取客戶的各種個人信息,為一些涉嫌“套路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每次0.2-1.8元的有償查詢服務,此舉幫助了這些平臺降低放貸風險以及向用戶進行貸款催收。

    針對同盾科技提供爬蟲技術服務給“套路貸”平臺獲取利益的行為,有網友表示“技術是無罪的,利用技術的套路貸平臺才有罪”,也有網友表示“技術雖然無罪,但同盾科技將技術提供給套路貸平臺從事非法活動,其本身難辭其咎”。

    顯然,同盾科技作為一家技術型服務公司,雖然它宣稱為互聯網金融、電商、銀行、保險等行業提供智能風險管理服務,但究其業務本質,卻是靠出賣用戶數據給服務對象獲取利益,而當服務的對象利用這些數據進行違法活動時,同盾科技作為源頭的數據提供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同盾科技淪為“套路貸”平臺幫兇

    同盾科技涉嫌套路貸的消息,起源于2019年末央視新聞頻道發布的一則關于“揭秘套路貸背后的罪惡利益鏈”的調查報道,新聞中揭露了上海和杭州兩家大數據公司非法獲利超10億的相關細節。

    而央視所報道的這家杭州大數據公司就是“同盾科技”。

    公開信息顯示,同盾科技成立于2012年,由曾任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技術總監的蔣韜所創辦。成立之初,同盾科技便獲得了IDG資本和華創資本的1000萬元A輪融資。這八年來,同盾科技已經累積獲得7輪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3億美元,估值達20億美元。

    在資本的加持之下,同盾科技迅速成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大數據智能風控公司,服務的企業超過1萬家??梢哉f,同盾科技近些年的發展是“順風順水”。

    不過,本次“套路貸”事件的發生讓同盾科技陷入到巨大的質疑聲中。據悉,套路貸不僅涉嫌非法牟利,在后續的催收過程中,很多借款人被這些“套路貸”平臺電話騷擾、威脅、恐嚇和暴力催收,甚至導致一些借款人因不堪忍受套路貸的高額債務和頻繁催收而自殺身亡。

    在央視報道的這起事件中,就有將近上百人因為“套路貸”平臺的催收導致死亡。

    而在這條非法利益鏈中,以同盾科技為代表的大數據公司又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據悉,這些大數據公司往往以大數據風控或征信的名義出現,通過強制借款人授權、利用爬蟲技術,在數百家網站非法爬取公民的個人信息,包括公民身份驗證、電信運營商通話詳單、電商數據、公積金、社保信息、學歷信息、外賣信息、法院信息等。

    這些個人信息收集完畢后,大數據公司會將其做成詳細報告,提供給“套路貸”平臺作為放貸和催收的依據,使得“套路貸”平臺可以對借款人有的放矢。

    所以,大數據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是無辜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同盾科技等大數據公司利用爬蟲技術獲取客戶隱私,以買賣客戶數據為利潤支柱,實際上是“套路貸”平臺的幫兇,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吃的也是“人血饅頭”。

    “斷臂求生”后,未來該怎么走?

    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曾有“得數據者得天下”的傳聞,以同盾科技等為代表的大數據公司也一度站在“風口”上賺的盆滿缽滿。

    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同盾科技的總營收分別為6065.6萬元、2.61億元和5.42億人民幣。另外,同盾科技在2016年的付費調用量已經達到4.99億次,這一數據在 2017 年又攀升至18.08億次,到2018年進一步增長至驚人的22.87億次。與此同時,單次調用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從2016年的0.09元/次增長至2018年的0.21元/次。

    很明顯,同盾科技這幾年通過“數據”賺了不少錢。

    但隨著大數據行業監管日趨嚴格,同盾科技在“套路貸”事件發生后無法再繼續肆意兜售用戶隱私數據,于是它當機立斷選擇“斷臂求生”,立即停止了爬蟲業務。同時,一些金融機構、銀行、信貸平臺等也立即響應監管要求主動暫停了與相關大數據公司公司的爬蟲業務合作。

    本次由“套路貸”事件引發的大數據行業整肅說明了:一方面,大數據公司的發展不能夠投機取巧,不能為了獲取利益毫無底線,需要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另一方面,行業內的公司要對自身業務進行改革升級,要通過綜合性的服務和更高的附加值來帶動企業的利潤增長。

    至此,面對輿論風波四起、爬蟲整頓“壓頂”的境地,同盾科技等大數據公司不得不砍掉這一重要盈利業務。不過,大數據公司也是要“吃飯”的,未來它們該如何走?

    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大數據風控公司應將以數據驅動的經營模式轉變為以技術驅動的經營模式,拓展業務方向、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翱梢韵蜃匀徽Z言處理、物聯網傳感數據建模等深度學習領域探索,成為行業內的技術供應商”。

    在行業逐漸規范發展之際,隨著相關監管政策頻頻出臺,目前大數據公司應順著監管的風向調整戰略,不宜進行大規模業務拓展。同時,資本市場對大數據公司商業模式的認知與估值模型也需要改變。只有這樣,同盾科技們才有可能會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搜狐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二早報】新基建政策將出:實施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
    同盾科技淪為“套路貸”平臺幫兇 爬蟲惹禍“斷臂求生”
    5G大數據 新技術助力新型肺炎疫情防控
    大數據如何精準營銷?淘寶、京東等數據被爬取,有業務員日賺5千

    精彩評論